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探讨
关于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探讨
末考试原则上采取外校命题或专家命题的方式,部分采用全 国高等农林院校化学课程试题库,基本原则是减少客观题,增 加覆盖面大、知识点多的主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各知识点之间的串接能力,重点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完 后,实行集体流水阅卷,统一标准,任课教师要对试卷及学生 成绩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考试成绩和试卷分析报告交 院教学办公室存档。 从新的考核方法与考试改革实施的情况看,改革是成功 的。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普遍提高,考试 能全方位地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水平。 八、课程特色
身心疲惫的现代人较以往更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贴近
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 择居的首选地。因此,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必须做到 建筑、景观同步进行,和谐统一。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规划环境。这 样的居住区,才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下转第16页)
第20卷第2期 2007年第2期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V01.20 C0Ⅱ正GE
No.2
WEIFANG
EDUCATIONAL
Jun.2007
关于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探讨
王
茜,张丽君,陈大雷
(潍坊职业学院园林工程系,山东潍坊261041)
摘要:本文以人居环境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原则的阐述,进一步提出
了居住绿地空间的造景要点和设计原则,以此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cr7)02—0036—02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还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 则”。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 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 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 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 系、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天象、时空变幻等。要始终以人 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 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 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 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 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 间不仅有绿地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 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 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 上愉悦的高尚层次,实现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 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 理念。 三、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空间的造景要点 (一)规划设计中绿地环境要素 1.原生态土质。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 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 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 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 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 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 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但在 住宅区开发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这样 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 要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 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 失;尽可能保留野生生物,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根据该住宅区 的居民容量、居民的知识文化层次进行的。住宅区绿地景观 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应能够合理的区分居住需要的硬质景观 和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要的视觉景观;能够贯彻 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绿脉)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原则;能够“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 统一,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 起,既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又使其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二
万方数据 者兼容,从而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和大自然景
观生态系统紧密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 观生态系统之中,使人们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中生存。 一、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条件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大主题。人类与自然 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是密切联系的,人们能否 在某个地区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 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居 住区要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的基本条件,为居民创造良好的 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住宅内部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区域经济 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绿化环境,游憩环境,治安环境等。为居 民创造物质和精神上完善的居住区,除了要以自然科学的概 念和原则设计外,还要以社会科学为理论,使其符合居民的心 理需要,使人们的居住更加舒适、温馨与和谐。 二、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首先要“贯彻绿地景观 生态网络的思想”,该思想是当今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中 较为重要和具有决定性指导意义的思想,是现代居住区绿地 景观设计建设中的生机和源泉。规划设计绿地景观生态型居 住区时,应注意进出口处的绿化,中心生态主题的创建,人文 景观、水景、宅房绿化等绿色景观系统的交融,使居住区和居 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成网络即绿脉,使生态环境、视觉景 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
收稿日期:2006—12—01 作者简介:王茜(1981一),女(汉族),山东青州人,潍坊职业学院园林工程系教师。
36
2007年第2期
王茜,张丽君,陈大雷:关于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探讨
2.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 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 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 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 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 宅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 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 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 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这样做能丰 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 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做到 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水景生态设计的应用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如果把植物比喻成“水塔”,那 么水就是起源和本底。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同时 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住宅的水景湿地有 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1.水系利用。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 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 从生态角度看,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 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 2.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人类聚居最向往的 万方数据 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 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形成跌落、流动、 水位变化,这就成了大自然的缩影。所以模拟自然的溪流、瀑 布、人造湖泊,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 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可使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回归 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3.视觉上的美感。人工创造的水、绿景观交响曲,例如 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 观,成为居民流连忘返的场所。 4.环境指示。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 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不仅可以满足人 的亲水本能,更重要是它们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因为水 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可以使 周围空气清新,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 供人们观赏的景观。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 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 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 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例 如,青岛市城阳区“新天地”绿化区的局部水景生态设计采用 了人工再现自然溪流的手法,不但使水产生流动跌落的效果, 而且在园石的选购与摆置,以及植物的配置等方面都力求贴 近自然,再现自然,真正迎合了人类心理上回归自然的需求。 (三)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景观植物的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 方向发展。植物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景 观植物配置要做到:(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
高、中、低各层次,既具有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 最大化,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有益于人类 的身心健康。(2)树种与生态群景观合理搭配。种植树种应 考虑植物生态群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要 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 线。在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要保持 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 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 景、三季有花”的特点。其中形态类树种包括翠竹、香樟、梧 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性树种包括合欢、樱花、海棠、桂花、 紫薇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包括美人蕉、紫 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植物包括腊梅、桂花、 薄荷、丁香等;观果类植物包括火棘、枸杞、桑树等。同时此类 植物也可吸引大量鸟类和小动物,为静态的景观增添一份生 活气息,从而形成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例如,潍坊市人 民公园的植物配置方式,主要以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 其具有优美线条的园路和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小灌木群搭配得 和谐统一。如果设计者再添加一些有色植物和水生植物,例 如睡莲等,整个景观将会变得楚楚动人、栩栩如生。 (四)底层架空造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 可取的,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既可减少噪 音、降低污染,又可确保人类的交通安全,并能将有限的不可 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从而大大提高居住环 境质量,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五)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积累,是文化的象征。住宅 区规划设计中应将它们尽量保留,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 树。这些树木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 造成地下水位改变的话,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所以 必须统一规划,必要时为树木专设排水系统。这样可时常令 人们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使居住区景观具有个性风貌。 (/x)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 中的设计 居住区的资源化景观与生态诸要素要有机结合起来,要 把建筑、景观小品和树木的尺度合理的量化,从空间、时间、自 然、人文等要素来规划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适度的户外 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在潍坊市涨湎河的滨河绿化中 就有许多建筑与园林小品植物的组合,该组合通过自己的形 状和色彩既能突出自己的特点又能很好地融入整个建筑中, 并且与植物色彩的搭配也恰到好处,使居民走到这里就会感 到亲切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