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综合题答题技巧一、考查要求:中考综合题突出对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分量重,共40分。
试题的命制形式往往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概括起来,综合题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1、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一般技能。
如使用年代尺、计算时间、读图识图、查找资料、辨别史料等。
2、获取历史知识信息的能力。
主要是指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材料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在试卷中的设问一般是“据材料,指出(概述、归纳、概括、说说等)”3、处理信息的能力。
即对获取的信息能够整理、归纳、分类等。
试卷中要求考生对材料中多个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答案一般是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现象或历史事件、人物的作用、影响等。
4、逻辑思维能力。
即对处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判断,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
在试卷中的设问一般有“说明了什么”“有什么相似(相同、不同)之处”“有什么变化”。
5、表述与解释历史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解释和论证历史。
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主要出现在第32、33、34题第(4)小题,设问方式为“运用所学知识论述”或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
二、题型特点:此类题型主要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来组织材料,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是中学历史考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
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答题技巧【第一步】:阅读材料。
对于材料较短的,先看材料内容再看问题;对于材料内容较长的,看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要求阅读理解材料,这样阅读效率会比较高。
【第二步】:提取信息。
通过阅读,在材料中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一般历史材料分为两种类型:文字型和图表型,下面就两种不同类型分别列出提取有效信息的具体方法:《一》文字型(一般来自教材、历史文献、学术著作、新闻报道、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方法如下:1、阅读正文、注解,注意提示性文字(一般在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处);2、抓住关键字、词、句、时间等,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
《二》图表型(一般包含数据表格、实物图片、地图、漫画、海报、示意图、框架图等)方法如下:1、注意观察图片轮廓,判断时期、地域或方位;2、关注图例和图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等);3、注意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状况(地域、顺序等)4、对于漫画:捕捉文字信息和漫画寓意→分析漫画反映内容的特征→透过表象寻找漫画中隐含的信息,结合题干和设问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
5、数据图表:看名称和数据,把握数据的变化(表格数据图要看数值前后的变化;折线数据图要看拐点的起伏;柱状数据图要看前后高低变化的趋势;饼状图数据要看各数据的比例关系)【第三步】:迁移运用。
联系教材知识迁移与运用,根据从材料中提取到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配对,进而确定所要作答的知识点。
【第四步】:规范作答。
答题简洁规范,书写工整;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
提倡完整句子式作答,或短语式作答,不要填空式作答。
同时注意:1.注意分值。
组织答案时,要看分值几分,几分几点2.注意用语。
要求使用学科语言,尽量使用教材语言,尤其要注意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和文学性的修饰语。
【附加】:答案来源。
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作答此部分要注意两点:注意审清设问、找准答题角度,明确答题来源。
在许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四、例题示范1在医学知识匮乏的时代,流行性疫病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巨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1347年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耶尔森氏鼠疫杆菌经地中海各港口传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格兰、奧地利等国家。
人们发现死亡如影随行,信仰没办法驱走疫病,在许多地方,“尸体大多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
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 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
——摘编自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
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
取代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的是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
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三、在1910年东北鼠疫影响下,1913年起京城卫生陈列所扩大规模,陈设近代卫生器械和图片、书籍等,供民众参观。
1915年制定的《违警律》对水源、沟渠、饮食加工等进行规范;同年内务部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对公职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待录人员应掌握病理、解剖、药剂、化学等专门知识。
同时还颁布《管理药商章程》等。
1916年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对鼠疫霍乱、白喉、天花等传染病的处理程序、责任主体、技术操作等做出规范,改变了传统医学关于传染病是瘴疠之气的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黑死病”危机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危机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英国政府防疫工作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防疫工作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民国初年公共防疫取得进展的原因有哪些?(4)2003年非典疫情、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都曾让世界陷入了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有学者提出“疫情改变世界”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解题方法示例】【第一步】:阅读材料;先看清题目要求,再带着问题阅读。
结合题目(1),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黑死病”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
【第二步】:提取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理解概括。
材料的有效信息:“经地中海各港口传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格兰、奧地利等国家”。
可知,特点为:波及范围广;“在14世纪的100年中”可知,特点为:持续时间长;“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 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
”可知,特点为:死亡率高。
所以,综合起来,“黑死病”危机的特点就是: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第三步】:迁移运用。
抓住题干信息,联系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
结合材料“1347,意大利,信仰没办法驱走疫病”等信息,可以联想到:14世纪中叶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场危机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权威;有利于宗教改革的开展;客观上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出现,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四步】:规范作答:答: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
影响: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权威;有利于宗教改革的开展;客观上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出现,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附加】:从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来源在材料中和教材中(即你所掌握的考点)。
其他问题答案:(2)答:变化:从消极无为到政府积极牵头隔离,进行公共卫生建设,隔离措施合法化、制度化。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政府职能的完善;自然科学兴起,推动防疫思想的强化。
(3)答:吸取东北鼠疫经验;政府向民众宣传卫生知识;制定法律法规规范防疫工作;传统医学观点发生改变。
(4)答:我同意疫情改变世界。
①疫情改变了思想观念;②疫情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③疫情推动立法规范、医学进步等。
④传染病无国界,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⑤加强预防措施,建立预防机制;⑥积极开展对传染病及相关预防知识的宣传工作。
例题示范2(2018.省)材料一如题26图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
(2分)解答方法:【第一步】:观察图片。
通过观察图片和文字信息,你会发现:“轮船”“国营招商局”“1872”等信息;【第二步】:迁移运用。
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可知该招商局为轮船招商局,与已学知识点“洋务运动”有关。
这样,便能明白第2小问是要回答洋务运动的地位,而非轮船招商局的地位。
【第三步】:规范作答:事件:洋务运动。
地位: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五、拓展训练:1、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
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
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上有什么不同?(3)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它是哪所大学的前身?【答案】(1)局面:百家争鸣。
墨家:墨子;法家: 韩非子。
(2)私学:以诗、书、礼、乐等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京师大学堂: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又有西方学科, 中西结合。
(3)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
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
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根本目的。
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试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见右图)材料三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宋元时期……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
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渐取代了陆路。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3)根据材料三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不同。
【答案】(1)目的:联络大月氏等,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特点:海陆并举。
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
(3)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的南移;指南针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不同点:汉代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唐朝逐渐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