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核心考点整理[直接打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核心考点整理[直接打印]
5. 1993年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助力。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
6.江泽民八项主张。
十、中国外交大事件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组织路线:历史上实际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影响: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八、改革开放。
农村改革:
时间:1978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核心考点整理
一、近代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索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特点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学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学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学习思想文化。早期: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百团大战
彭德怀
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五、抗日战争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国内:
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3.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对国家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国际:
1.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台湾问题。
对台基本方针,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两岸交往史实:
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2.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海基会。
3. 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4.1992年,(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基辛格访华。
5.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6.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建交公报》
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十一、20世纪中国历史三次巨变。
人物
事件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六、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911年
1915年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进步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孙中山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主张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主、科学
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二大建设有这样的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理论。包括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步走。
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定。提出市场经济。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十四、文艺复兴(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意义: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抗日战争大事表。
事件
时间
地点
影响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沈阳
局部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936.12.12
西安
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7.7
内容
第一次(醒过来)
孙中山
辛亥革命(1911)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次(站起来)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1949)
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第三次(富起来)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人们追求民主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事件:中共一大召开。
卢沟桥
1.全国性抗战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1937.12.13
南京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1945.8.15
抗战胜利
日本签订投降书
1945.9.2
二战结束
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5.9.3
四、抗战重大战役。
战役
指挥者
意义
平型关大捷
林彪(115师)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影响,1.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3.农村富裕起来。
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新增海南经济特区。)——2.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浦东)——3.沿海开放区——4.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国际:
1.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2.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影响。
1978年北京
内容:
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二、马克思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三、改革开放两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次
1992年南巡讲话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十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成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