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诸葛亮

论诸葛亮

论三国之诸葛亮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

群雄争霸、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据史料记载,在有记录可查的中国人口数量统计表明,三国年代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时期,最少时不足千万。

这足以说明那个时期,人类面临着一个多么残酷的生存环境!
时势造英雄!在那个剧烈动荡的年代,为了生存,为了名利,也有打着拯救天下苍生的旗号的人们,拼尽了力气、耗干了才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画卷之中,也给后世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回味。

说到三国,不能不说到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诸葛孔明先生。

羽扇纶巾,衣袂飘飘是他的扮相;四轮推车是他的座骑;淡定的笑容是他的标志。

他的每次出现都让人感觉到有仙自天上来的意境!
历史的真实,我们不必苛求。

从演义的角度看待三国,诸葛先生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每一段精彩的故事背后,或多或少有着他的影子。

蜀汉的建立更是他用毕生心血,运筹帷幄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有其偶然性有其必然性。

三国的雏形,早在诸葛先生闲坐隆中之时,已然初步规划完成。

(通过这个事情说明,人生的规划对我们的以后的发展何其重要!)三国历史的进程,只是诸葛先生历尽艰辛,逐步实施计划的过程。

在这个伟大工程实施中,充分展现了诸葛先生的大智大勇、决胜千里和在治国理政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他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诸葛先生的出山,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也是诸葛先生自我炒作的结果。

如果放在当下,借助网络的力量,他必然会成为一个超成功的炒作大家。

“若想出名,找诸葛必成!”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当时诸葛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出山前所造成的社会舆论间找寻端倪。

其时,诸葛先生闲住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卧龙岗。

襄阳地
界当时位于皇族刘表治下,由于大军阀们正在北面争夺,无暇顾及这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偶尔有这么一块还算安全的地方,自然就汇聚了全国各地为躲避战祸而来的没落贵族和大批社会名流。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个圈子里开始流传出“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传言。

诸葛先生在默默地等待着,等待一位能够让他一展抱负,实现毕生理想的人主。

历史的机缘悄然出现,刘备来了!
这时的刘备,虽然还只是将不到十人,兵不上三千的小角色。

但已然不是昔日那个自诩为皇室宗亲却又到处遭人鄙视的江湖混混了。

自从上次跟在老曹后面逛了趟京城,在大殿上,被那个可怜巴巴的皇帝,眼泪汪汪地叫了声“皇叔”后,江湖地位可就日益飙升了。

(就像如今一些产品,只要被包装成“名、特、优”后,价格立马翻番或几番是一个性质)。

成名后的刘备,更加激起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点莫名的冲动。

“煮酒论英雄”,要不是他老刘久在江湖,历练出来的那点见机快的本领,可能早被老曹要了吃饭的家伙了,遑论以后的蜀汉政权呢!
凄惨惨,惶然然,老刘一路狂奔到襄阳。

其实,刘备知道,要想实现他内心的抱负,凭自己那点本事,可能有点天方夜谭了。

他必须要寻找到他的姜太公式的人物,而且要快,因为老曹快来了。

而流传在襄阳地界的那句传言,无疑给了他莫大的诱惑力!
一番“三顾茅庐、隆中对”的演出后,诸葛先生搬离了隆中,随刘备来到驻地新野,正式开始了他在三国那个历史大舞台的精彩演出,也开始了他实现理想的漫漫征程!
按时下说法,诸葛先生还是为超级淡定哥。

他的淡定缘自他的自信和超凡的才智。

来到新野不久,诸葛先生出山后的首场考试很快就来了。

这次由那位昔日领老刘逛京城的曹孟德出题。

题目是:我老曹十万人马,战将百员,来灭你刘备不到三千的兵马,接招!刘备是万万接不了。

“诸葛先生,我兵符、宝剑和人马包括全部
家当都交给你了!”老刘惶惶然说。

刘备心里可能也在嘀咕:这个年青人是不是真的靠谱?诸葛先生淡定地轻轻摇着羽毛扇,缓缓地抬头看了看蓝天白云。

(要搁现在,诸葛先生只能望天兴叹了,灰蒙蒙看啥呀?还得要找中国气象局要卫星传回的实时数据做分析,有点不靠谱)有了:新野郊外,枯树荒草遍地都是;天上的白云预示着未来几天的风向;三千人马在旁边煽风点火也足够了!说干就干,一把火把老曹十万人马烧的所剩无几,也把老刘手下这帮子兄弟基本给烧服了。

为啥说是基本烧服了呢?因为,老刘那俩拜把子兄弟关老二和张老三还有点不太服,认为这有点“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意味。

暂时不服没关系,慢慢会让你们彻底服了Me.诸葛先生在心里默默念叨着。

曹孟德,何许人也!他可不是吃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狠角色。

上次吃了这么大个亏,岂可善罢甘休。

十万不行,百万大军还不把你给办了!说来就来,老曹这次亲自带队。

主要目的还不是老刘这几号人,太小儿科了。

老曹主要还是想把江东地盘一并给收了。

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又该轮到诸葛先生出马了。

为解危局,诸葛先生只身赴江东,舌战群儒、吴刘结盟、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把个老曹百万人马杀的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要不是关二爷念在昔日情面上,放老曹一马,阿瞒这把老骨头可就丢在华容道了。

借荆州,入西川,立蜀汉。

无不表现了诸葛先生智勇兼备、神机妙算、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先生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似诸葛先生如此大师级的人物,也难免有用人不当的时候。

在伐魏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误用马谡,憾失街亭,失却根本!在此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诸葛先生再次运用了他那超凡的智慧和曹魏平西大都督司马懿玩了一出名传千古的绝唱“空城计”。

“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世人对诸葛先生的普遍认知。

诸葛先生却在危急关头,反其道而行之,只身犯险,以区区两千五百余老弱病残应对司马懿十五万精兵强将。

最终吓得对方后退百十里,方稳住阵脚,歇了口气。

就算诸葛先生被情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没有超凡入圣的智慧和定力,是无论如何也演绎不了这段传奇的。

诸葛先生当年在卧龙岗时,应该对心理学作了专门的研究。

在诸葛先生看来,就算司马懿真的看穿他的计谋,知道是座空城,那又怎样。

司马懿必不会真的冲进来,赶尽杀绝。

如果没有他诸葛亮袭扰曹魏边疆,攻城拔寨,危及皇都洛阳,司马懿可能还在宛城那个小地方养花种草,跑马遛狗。

说不定,哪天皇帝不高兴,一道圣旨要了他的老命,也不可知。

放诸葛亮一马,何尝不是放司马懿自己一马呢?因为他还要留着革命的种子,为将来司马家灭老曹家做准备呢!历史就是这么现实,曹家看刘汉势弱,胁迫刘氏让位,取而代之;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曹氏不过三代,并被司马氏以同样的手段取而代之。

这恐怕是曹丕当年万万没有想到的吧!
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智谋碰撞的特殊年代。

诸葛先生穷尽毕生智慧,辅佐刘备白手起家,创立蜀汉,实属开天辟地,步步维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是诸葛先生的绝唱,他最终未能挽救蜀汉的没落和灭亡。

但始终不能磨灭诸葛先生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贡献和不朽功绩。

他的身后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经典为后世传唱!
大丈夫,生当扬名立万,建不世之伟业;死当化龙入海,神鬼之莫测。

此乃,南阳诸葛神人,孔明,亮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