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的评价作者小玲伟阅读:48476 发表时间2011-12-04 14:53:58摘要:读三国之后有感而发诸葛亮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
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
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贤士,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
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
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
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
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
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任人唯贤,清正廉明。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
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
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
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
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
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
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
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伯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
光明磊落。
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后出师表),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
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
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181520&pn2=1&pn=1对诸葛亮的评价阅读人数:20886人页数:3页诸葛亮人家都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依我看,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一),诸葛亮隆中钓刘备;刘备一心想成就帝业,但他那两个拜把子的兄弟--关羽,张飞却没有能力给他出谋划策,再加上水镜先生徐庶的大力推荐,孔明的身价自是大涨。
他倒好,跟人刘备玩捉迷藏,刘备每拜访一次,他的身价就以直线上升到他满意了,才肯与刘备成交。
于是乎,便有了著名的“隆中对”。
其实这是诸葛亮给刘备暗露自己的才能作为筹码,让人刘备愿出高价请他。
又有身价又有面子,何乐而不为?(二),池塘边上谋荆州;孔明一到新野就要钓鱼,而且为他服务的还是刘备手下的三员虎将,叫关羽,张飞给他做鱼竿,条件还特别苛刻,弄得人关羽,张飞一肚子怨气。
叫人家赵子龙去找池塘就算了,去池塘有一段路他那车过不去,得!派人家去修路。
等到要去钓鱼了,还让人把张飞带去,说是让他挖蚯蚓,要不是刘备在,张飞不把他杀了算不错了。
钓鱼是假,玩把戏是真,是等刘备把军事指挥权给他。
孔明自己也知道,他在人家眼里就是一臭读书的,就会指挥人。
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关羽,张飞,又和刘备是拜把子的兄弟,就更不买他的帐了。
要指挥他们就必须有剑印在手,又不好和刘备明说,于是,他百般刁难三员大将,使关羽,张飞的脾性表露无遗,再来向刘备伸手要剑印,刘备也就无话可说。
等剑印一到手,名正言顺了,张飞也不得不认账了。
孔明带一百人去荆州吊唁刘表本就是无限的夸张,他自己心里明白,去荆州受制于他人,带多少人都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就他和赵云同去,也就足够了。
他却借此夸张自己的胆识和谋略,以此取得刘备的赏识。
事前就安排了孙乾准备筵席,还让简雍准备好功劳簿,营造胜券在握的气氛,打败曹军后,又是大摆筵席,又是记功劳的,刘备帐下还有谁不服他呢? (三),孔明装腔作势激鲁肃;孔明知道鲁肃意在说服刘备与东吴联合抗曹,但为了在同盟中不处于被动,他故意糊弄鲁肃,说刘备想降曹,让鲁肃权刘备不要降曹,主动权就转移到了刘备这边。
他深知鲁肃憨厚老实,就糊弄他,让他急了亮出底牌。
孔明欺负老实人还真是有一套,不过就孔明这么聪明狡猾的人,骗谁,谁都有可能相信,更何况是老实人一个的鲁肃呢?我只能对鲁肃深表同情了! (四),联东吴抗曹;一张利嘴可以让人气得七窍生烟,却未必能让人心服口服。
孔明舌战群儒的确精彩,调动了他的智慧和才学,出语犀利辛辣,甚至嘲讽挖苦,让张绍等主张1/3将曹的人纷纷败下阵来,还不忘给他们留点颜面,表现了他不卑不亢的修养,以及他非凡的外交才能和风范,让人不能不服。
说服孙权时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技巧,劝孙权向曹操投降是为了激起他抗曹的决心。
等孙权明白抗曹必须先联合刘备后,他才把抗曹的策略和盘托出,从四方面分析曹操进攻动物的不利因素,使孙权信心大增。
所以呀!有一张利嘴和非凡的才能是必要的。
(五),辱激周瑜抗曹;孔明劝周瑜把自己的娇妻小乔送给曹操做小老婆,啧啧!太损了!他又耍了个滑头,假称自己不知道小乔是周瑜的妻子,使周瑜的愤怒难以发泄在他身上,只能大骂一通曹操,这是孔明要达到的目的。
这倒要怪周瑜自己。
他口口声声要降曹,试探人孔明的抗曹策略,结果被孔明看透了心里的小九九,并狠狠踹了一脚他的痛处。
孔明充分利用周瑜易怒的脾性,用辱妻之计激起他的愤怒。
失去理智的人很容易遭人算计,于是孔明顺利得手。
(六);草船借箭助周瑜;世人一味指责周瑜气量狭小,嫉贤妒能,却忽略了诸葛亮处处显得自己总要高人一等的行为,客观上有欺负人东吴无人的嫌疑。
人家周瑜恼他也是情有可原,向诸葛亮索要十万枝箭也是想难一难他,灭一灭他的气焰。
诸葛亮却夸下海口,三天之内把三万枝箭送到,假如他造不出十万枝箭,受到军法处置也是他自找的。
诸葛亮既然被人称为“卧龙”,那也就不是浪得虚名的。
她知道三日之内一定有大雾,焦急的却是老实巴交的鲁肃,我只能说再一次对鲁肃深表同情!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并向他致谢,他倒好,声称为“略施小计”,言语间是何等骄狂,人家周瑜恨他也难怪了!(七),有意冷落关羽;亲近狂傲的人无异于在抬举他,他更瞧不起你,倒不如找机会泼他一盆冷水,他的狂傲之气才会有所收敛,关羽斩杀颜良后名噪一时,也更是目中无人。
孔明故意冷落他,使他自己耐不住寂寞,主动请缨。
他也深知关羽义气,不会杀曹操,让关羽有把柄留在自己手里,可以有效控制他。
(八),华容施烟骗曹操;一边是以老奸巨滑著称于世的曹操,一边是自比管仲,乐毅的孔明,这次的较量曹操输了。
2/3但这并不能说明曹操的智慧弱于孔明,这时的曹操后有追兵,惊慌失措,思维都不可能在正轨上运作,不过话说回来,曹操的思维经常有悖常理,让人捉摸不透。
可这回被孔明摸准了,故意在华容道上大放烟雾,曹操反以为那是孔明虚张声势,于是决定从华容道走,正好中了孔明的圈套。
幸好守华容小道的是关羽,曹操才有幸从他刀下逃脱,其实诸葛亮派关羽去守,,也是故意放走曹操,更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因为,北方没有了曹操的统治,将引发众多军阀混战的局面,从而减少战乱,我也就不能不赞叹他的思维缜密之极以及他的狡猾了。
由于本人读书尚少,所以未读全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只能从以上的八点来谈谈自己对诸葛亮这人的认识。
我认为诸葛亮这人可以用我在书上看见的几句话来总结:躬耕南阳,只为赚得更高身价;泪换荆州,着实耍了一回无赖;舌战群儒,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力荐凤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空城退敌,万不得已博得美名;毕生为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view/9efa6be9e009581b6bd9ebc5.html?ssid=0&from=1086k&uid=0 &pu=usm%400%2Csz%401320_1002%2Cta%40iphone_2_4.1_2_5.0&bd_page_type=1&baiduid =0B34EF36FB06055798A85D6BDEDF87AE&tj=wenkuala_6_0_10_title#page/1/139142666211 6诗句评价——节选主句《蜀相》唐·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唐·杜甫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宋·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感》宋·文天祥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龙》明·佚名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有关诸葛亮的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