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伊索寓言》我知道!
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
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
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
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
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伊索寓言》显著特点
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 同学们所熟悉的动物。这 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 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 的化身课文,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 一件什么事?
牧童和狼
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 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伊索寓言
蝉 和 狐 狸
12、伊索寓言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用骗乌鸦 的方法骗蝉,但是 蝉没有上当。
主要内容:
先写狐狸设下圈套,诱骗蝉儿上钩; 接着写蝉儿识破欺诈,使狐狸凶相毕露; 然后写蝉儿聪明机智的缘由;最后故事 点明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 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 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 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 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 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 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
要正确认识自己,抵住诱惑,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头脑清醒,保持警惕。
1、如这是一只虚荣心强、喜欢听奉承话的蝉, 会怎样想,怎样做? 2、文中这只蝉在扔树叶前,想过什么? 3、这只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地猛扑了过去,又 怎样想?
•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 分。 ———(英)罗素
•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迅速成长起来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 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 有什么不同之处 ?
相似之处是狐狸为 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 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 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乌鸦在狐狸的奉承话前丧失了警惕, 最后上当受骗,而蝉始终保持警惕,还能 当机立断,进行试探,更可贵的是能从别 人身上吸取教训。 蝉是智慧的,没有上当,狐狸的诡计 没有得逞。更让人明白了在奉承话面前, 在诡计和坏人面前,要头脑清醒。
2、 哪几个段落是揭示寓意的?寓意是什 么? 3自然段揭示了寓意:一贯说谎 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伊索寓言
任务二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 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牧童和狼
•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 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 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 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 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 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狐狸吃不到葡萄 就说葡萄是酸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 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 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 葡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 的神情吗?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 定是酸的,不好吃。”
虚荣,表里不一
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你在平时学习、 生活中是否遇到相 似的情况,你会怎 么做?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2、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自学反馈
1、 说出哪几个段落是讲故事的,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
1和2自然段是讲故事的。 一个牧童总爱说谎骗人,后 来他说了真话,却没有人相 信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