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半张纸(时间:40分钟,满分:56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嘀.咕(dī)徘徊.(huái)遗.漏(yí) 间.谍(jiàn)B.腼腆.(diǎn) 诽谤.(bàng)溺.死(nì) 和蔼.(ǎi)C.焦虑.(lǜ) 脚踝.(guǒ)载.重(zài) 骄.傲(jiāo)D.装饰.(shì) 赐.予(cì)曾.经(céng) 潦.草(liáo)解析:选D A项,“嘀”读dí;B项,“腆”读tiǎn;C项,“踝”读huái。
2.下列词语中,全都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寓所起居罗曼史飞黄滕达B.辩认沉醉家俱行垂头丧气C.倒闭附录歌剧院过眼烟云D.订婚部置壁炉架容华富贵解析:选C A项,滕—腾;B项,辩—辨,俱—具;D项,部—布,容—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2014年我国开始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到2020年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B.专家认为,2014年8月份新增贷款低于市场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政策调整是有效贷款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
C.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D.“21世纪课堂评价”是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课程之一,其在具体的教学评价实践中是否能够实现是广大教师所期待的。
解析:选B A项,成分赘余,“开始”“启动”语义有重复。
C项,成分残缺。
可在“竞争”后加“的激烈”。
D项,“是否”和“期待”两面对一面。
4.(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B.④③①⑤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⑤④③①⑥②解析:选D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然后举音乐的例子加以说明。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直接提出观点,排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
④紧承⑤谈物理学家窘困所在,并引出后文,故排除C项。
二、阅读鉴赏(38分)(一)课内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
(甲)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乙)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
这是他的岳母。
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
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
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
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5.这半张纸是什么样的纸?(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半张电话纸,主要是用来记录电话号码的。
电话号码勾起了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展示他情感的变化。
这半张纸更是这篇小说的载体,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6.根据这半张纸上的内容,请说出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认识了艾丽丝,主人公开始在银行工作,但是失业了,接着又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很幸福地和艾丽丝订婚、结婚,并搬进了这套寓所。
有时候会和艾丽丝去看歌剧。
他的一个朋友从飞黄腾达到潦倒出走,对他有很大的触动。
后来妻子怀孕了,请来修女、医生帮助接生,又请岳母来照顾艾丽丝母子,也更换了女仆。
妻子、孩子病了,忙着给他们看病、配药、订牛奶、买杂物、买肉的事情也落到了他身上。
不幸的是母子两人都去世了,他在别人帮助下操办完丧事,就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
7.主人公这两年是非常充实幸福的,其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可作者为什么却只用几百字来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用半张纸为容器,以倒叙的手法,截取了一对生死两别的年轻人生活的一个个瞬间,引出了男女主人公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
时间不过两分钟,然而已把两年时间涵纳其中,有效地表达出了“世事无常,幸福易逝”的主题。
这运用的是一种空白手法,以小的容器、小的切口、短的时间来展现大的容量、丰富的内容、长时期的故事,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填写,具有意识流的特点,能够进入主人公复杂的内心甚至潜意识,深刻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流程,使得作品具有更深、更执着、更真挚的感情。
8.这篇小说的结构线索有几条?请列出来。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条。
①显性因素——男主人公(人物)、半张便条纸(事物)、两年罗曼史(事件);②隐性关联——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爱恋、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痛苦。
(二)课外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9~12题。
半份儿礼物罗伯特·巴里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
我俩想,这一年的母亲节,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我和尼克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
“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
”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
在他们一起的生活中,父亲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
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
她很少笑。
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不负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尼克兴奋地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