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选择题及答案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B.小说中使用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视角。
C.加速就是详写,浓墨重彩;减速就是略写,一笔带过。
减速就是详写,加速就是略写D.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下列有关课文及作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B.《桥边的老人》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毁了他们的家园,使他们流离失所。
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对善良的人性的揭示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C.《桥边的老人》由“我”来作为故事里的人物,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不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这样就避免了作者的介入,显得比较客观。
D.《桥边的老人》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如老人提到故事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啊!3.《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以文坛硬汉著称。
凭《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创作原则:冰山理论——力求简洁,发人联想。
4.《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
5.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是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炮兽》节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
6.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场景就是指场面描写,它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任何一篇小说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B.小说中的场景一般由人物、事件、环境三部分组成,其中事件是场景的核心。
核心人物C.场景有大小之别,在一篇小说中大小场景连缀而下,可使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异彩纷呈。
D.场景也有公私之分,两相交替,更能展开故事情节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进而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7.下面关于场景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B.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炮兽》的场景显得宏大壮观。
大小场景的连缀,使小说显得曲折有致,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的交替表现,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景宏大壮观,《炮兽》的场景显得小之又小C.《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D.“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的飓风在呼啸”。
“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B.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现代著名女小说家、评论空和散文作者。
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
C.雨果,法国文学巨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剧世界》《红与黑》等长篇小说。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D.蒲宁,俄国作家,1909年被选为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
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蒲宁是俄国作家,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
B.蒲宁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小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安东诺夫卡苹果》《末日》等。
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人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国的命运。
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
C.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文体家”。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国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线索,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毋宁说它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这篇小说应该以时间为线索10.下面关于主题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B.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
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
C.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D.世界上仿佛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
作者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乎两种——讲故事,或者讲道理。
《丹柯》是一篇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一千零一夜》则是以思想为目的小说。
《丹柯》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小说,《一千零一夜》则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
11.不同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清晰或隐晦地表现对母题的阐述与发挥,从而出现同一母题下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
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下面不同作品的母题。
(1)《丹柯》《老人与海》《西游记》《水浒传》:英雄(2)《雪山习狐》(金庸)《哈姆雷特》《铸剑》(鲁迅《故事新编》)《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复仇12.列夫·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国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
其中,《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正在觉醒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顽强,能大胆地向封建势力和不公平的命运挑战。
拔高了鲁侍萍的形象B.在沈从文的笔下,翠翠、祖父、天保、傩送这些善良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但这并不违背作者所要表现的主旨:表现人性的善良、美好。
C.觉新是巴金在《家》中着力刻画的封建大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的悲剧典型,他虽接触过新思潮,但“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只能维持封建统治的权威。
D.《哈姆莱特》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主人公形象,由于哈姆莱特的性格缺陷,错失了多次复仇机会,最后在比剑中被刺死。
为中毒剑而死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能成为暴发户,一是他继承了三笔巨额遗产,二是他精于算计,善于投资经营,生活极为吝啬,把金钱看得比亲人还重要。
1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浩如烟海,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和长篇小说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B.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
他与英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欧·亨利美国人C.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伟大的“歌手和圣人”之称,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小说有《弃绝》《素芭》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冰心(1900-1999),现代作家,五四时期以短诗集《繁星》《春水》为文坛注目,后来又有《寄小读者》等广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她曾经说,泰戈尔的《飞鸟集》对她早期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影响。
她翻译了泰戈尔的不少作品。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请依照示例,补充下面两个句子,要求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个字。
《我有一个梦想》中的马丁·路德·金说,我的梦想就是平等,有了平等,我的黑人兄弟姐妹们将生活在幸福的国家里。
《桥边的老人》中的老人说,我的梦想就是和平,有了和平,我的小动物将和我自在地生活在乡间。
《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说,我的梦想就是葫芦,有了葫芦,我的生活就有了奇异的色彩。
16.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传统小说在叙事时,多用“讲述”方式,这种方式多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甚至对小说中的人与事“指手画脚”。
B.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有相应的衬托作用,只不过有时是“同调同质同方向”的“正衬”,有时是“反调异质反方向”的“反衬”。
C.虽然小说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但主题必须鲜明,主题鲜明是评价小说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不应当是衡量好小说的标准D.根据福斯特关于“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林黛玉、周朴园、娜塔莎这些人物都属于圆形人物。
17.下列有关小说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凡有情节、有头尾的皆称为故事。
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