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电子技术应用 0913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2、学制
三年(2.5年在校、0.5年顶岗实习期)。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一般电子产品生产、应用的一线操作人员、销售与服务人员(从事安装和调试无线电通信、传输设备、广播视听、表面贴装技术等电子产品的中级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贴装技术、维修和检测等技术工作,从事SMT技术与管理、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上的操作、监控及测试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服务工作。
四、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
(一)职业素质
遵纪守法,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品质;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
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生产问题。
(二)职业能力
1.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能识读工艺文件、装配工艺规范和印制电路板装配图。
3.能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绘制简单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4.能正确使用工具焊接印制电路板。
5.能判断常用电子元件的质量。
6.能检查印制电路板元件插接和焊接工艺质量,检查和修正焊接和插装的缺陷,并能拆焊。
7.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电工类仪器仪表进行元件质量鉴别和电子产品的功能调试。
8.能维护、保养电子产品,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维修。
9. 能对数字电子产品及设备进行调试、运行、维护,并能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
10. 能从事一般及数字电子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三)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1.对应职业工种:
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器件检验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音响调音员、电源调试工、表面贴装技术人员。
2.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音响调音员、贴装技术工程师。
(四)升学
高本——自动化专业(SMT技术方向)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以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实训实习等。
(一)公共基础课
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选修课。
必修课的课程遵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执行。
1、语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显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数学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
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3、英语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
4、体育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内容,注意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
5、计算机应用基础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是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的课程,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训实习等方面。
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1、电工基础
本课程重点讲授电路和磁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电学基本知识、直流电路、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电路基本规律、基本定理、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并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在电路中特性与作用。
2、电工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实验实习为主,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能熟练使用常用仪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接线、查线、处理简单故障) 、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是由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部分组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估算方法,了解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等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有初步应用能力,了解脉冲的产生及整形电路、A/D、D/A转换等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熟悉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4、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通过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培养学生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性能并能掌握其使用方法,具有对一般电子电路接线、调试、测试、分析故障的能力,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5、电子CAD
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替代传统手工绘制电路图及装配图,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制绘与基本操作,绘制复杂的电路图及印刷电路图。
6、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热与电动器具主要产品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培养学生识读电原理图、接线图、结构图的能力,了解电热与电动器具新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使之具备从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熟悉常用电热、电动器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常用电热、电动器具的典型电路;理解常见故障的分析、检查及维修方法;了解电热与电动器具新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能正确拆装常用的电热、电动器具;能看懂常用电热、电动器具产品的电原理图;会处理电热、电动器具的常见故障。
(三)拓展课程
1、PLC技术及应用
PLC技术及应用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也是维修电工、特种电工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证课程之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低压电器使用、常用电气线路分析、继电控制电路运用、PLC应用、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等核心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今后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工作打下基础。
2、单片机及其应用
单片机及其应用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基本组咸、接口电路及硬件电路的连
接,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或C51语法)等。
培养具备最小系统的构建、定时/计数与中断、键盘与显示、A/D与D/A接口等硬件电路的构建、软件接口编程、单片机系统调试等能力,养成较高的职业素质,能适应单片机控制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工作。
书法、摄影、艺术欣赏、演讲与口才等其他拓展课程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确定教学内容。
六、教学时间安排
七、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工学一体化,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以达成教学的预期目标。
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二)教学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
(1)知识考核:平时成绩60%(出勤、作业、单元测验或期中考试),期终成绩40%。
(2)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考核(训练项目任务)60%和总体考核(综合考核或鉴定)40%相结合的原则;
(3)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材编选
1、优先使用部委推荐的中职学校规划优质教材;
2、召开教材征订研讨会,征订省级规划教材;
3、鼓励教师开发和编写校本特色教材。
八、实训实习环境
(一)校内实训环境
校内实训应具备电子工艺、单片机技术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