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
动物试验
动物试验在兽医毒物检验工作中也是常用的 方法,它能初步探索到检材中有无毒物存在和所 含毒物量能否引起中毒。通过动物中毒时所反映 出的各种症状及病理变化,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检 验的方向。
动物试验
把可疑检材接种给于动物,观察其临床症状和 剖检变化,可推出毒物的种类。 实验所用的动物有青蛙、小白鼠、家兔等。试 验方法可直接饲喂或灌胃,亦可将毒物分离提取后 给动物ih、im、ip。如观察检材是否有刺激性或腐 蚀性毒物存在,可涂于动物的皮肤或粘膜上,以观 察结果。 由于许多毒物具有相同毒性作用,引起中毒症 状也大致相同,因此,动物试验最好在化学试验基 础上进行,互为印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纸层析、薄层层析、薄膜层析等。
(3) 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
排阻层析、亲和层析等。
2、薄层层析
概念: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
,各组分可不同程度的分布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物相中, 其中一个为固定的(固定相),另一个为流过固定相的 (流动相),在同样的时间内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迁移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含量测定
又称:定量分析。在毒物检验中,一般很 少进行含量测定,只要确定是什么毒物就可 以了。但在某些情况下或对某种毒物进行含 量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如食盐是动物体内必 须的物质,只有在进行含量测定后,才能确 定是否发生中毒。又如亚硝酸盐定性检验, 食物呈弱阳性反应时,不一定会引起中毒, 必要时需进行含量测定。
四、检验记录及检验结果的报告
(一)检验记录
毒物检疫人员对每次收到的检材按规定要求多出详 细的记录,与送检人员核对送检单上所诉采集材料的时 间、名称、重量、包裹情况,并注明验检日期。对检验 单上未详述的内容,特别是发病前后的情况,如临床症 状、尸体剖检变化、现场调查的初步印象、治疗效果及 要求检验的项目等要与送检人员座谈并把详细情况记录 下来。
3
(三)检验程序的拟定(回答第4个问题) 1 经过对中毒的一般诊断,综合分析,可能出现
几种情况:
①确定了是中毒,但方向不明确,要求检验人员进行系 统的检验,这种检验是大海捞针,最费时间,最费检材。
②有了较明确的方向,但具体的毒物不明确,例如,认 为是农药中毒,但农药的种类很多,是哪一种农药引起的 还不明确,这 就需要在农药的范围内缩小包围圈,查清具 体的毒物。它比第一种情况省事。
定性检验
又称:确证试验。根据了解的情况或预试
验所得到的线索,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定性 反应加以确证。定性反应多数是化学反应 方法,根据被检毒物的特殊化学反应,判 定毒物是否存在,因此,使用的化学反应 必须容易辨认,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 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生成等。
定性检验
注意: a、每种毒物的检验要求做两种以上的检验方
法使之分离。
3)、要严格控制好提取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因为一种
成熟的提取方法所规定的各种条件(如温度、PH、时间、
试剂加入的方式与程序等。)都是根据所检毒物的化学特 性及各种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特点来确定的,违反这些条件,
就有使提取工作失败,甚至发生事故的可能。
4)、为了减少毒物在提取过程中的损耗,提取方法应尽
可能简化,提取液转移、脱水、脱色时,应将原器皿及残 渣上残留的毒物充分洗脱与收集。
5)、提取过程中往往有毒气体或有机溶剂的蒸汽挥散,
工作人员要注意防护。
三、层析法原理及其在毒物检验中的应用
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 分子亲和力、 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中,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 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技术。
法,方法要具有特异性,灵敏可靠,几种方法结 果一致方能确诊,只有一种出现阳性结果,不能 确诊。 b、检验时同时作空白对照试验(阴性对照) 和已知样品对照试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 查试剂及器皿有无问题,阳性对照检验反应是否 正常进行,并作为判定结果的标准。阴性和阳性 样品要同检材做同样的处理。
是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可疑的饲料和
进入畜禽体内的毒物进行分离鉴定,以查清毒物及中毒 原因,作为中毒病的诊断、急救及预防的科学依据。
一、毒物检验的目的
1、诊断性的目的
通过对进入动物体内的毒物的分离鉴定,查清毒物及中毒原 因。即是否中毒,是什么毒物引起的中毒,为中毒的诊断、急救和 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如果查不清毒物,单凭病史、症状、病理变 化等是很难对中毒病进行确诊的。
预试验
升华试验(烧灼),如从胃内容物或可疑饲 料中拣出的可疑物时,可取少量放入小试管中 , 在火上灼烧,根据所产生的蒸汽或升华物 的颜色,结晶性状,可找到一些毒物的线索。 如砷等金属物质,灼烧后在管壁上可见到升华 物,置于显微镜下可见到不同形状的结晶。如 金属砷汞等; 简单的化学方法,如植物有毒成分的分析。 注意:预试验只起探索的作用,不能作为诊断 的依据,尚未做确诊试验,不能作出结论。
(一)中毒的一般诊断(回答1、2个问题)
对于第1和第2个问题,主要是通过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尸体剖 检的观察等一般的诊断来回答,前面讲课中已讲过了,这里再补充几点 :
1、上述调查了解最好毒检工作者亲自到现场进行,掌握第
一手资料。(集宁貂场的情况,不亲临现场调查很难得到 ,有时当事者怕承担责任,不说真话) 2、向送检人调查,仔细看送检单。送检单的内容主要包括 :病史(发病时间、病畜的数量、病前的饲养管理情况, 临床症状、防治措施及疗效、死亡情况及尸体剖检等)。 检材的种类、数量、包装情况,取材日期,送检目的和要 求等。送检单的内容要填入“毒物检验记录”中。
2 检材的封装要适当
检材要装在洁净的玻璃瓶或清洁无损的塑料袋内,各种材料都要贴上
标签,注明检样名称,不能混放。瓶口要塞紧,袋口要扎牢,以防外 漏。
3 采集材料要准确
一般采集胃内容物、呕吐物、剩余饲料、可疑饲料、饮水等。
重金属中毒、氟中毒、硒中毒等可采集脏器、尿、被毛、土壤等, 在剖检死亡动物中,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及中毒时间选取材料。 急性中毒的动物应以取胃肠内容物及肝脏、血液为主, 慢性中毒死亡者以取脏器及排泄物为主。 在未知毒物中毒时,取材应尽可能全面,且数量要充足,以免事后 无法弥补。检验材料的采集数量见表
(四)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保证实验试剂和仪器的质量
(1)毒检试验一般要求二级品(分析纯)AR。【附:一级
品(优级纯)GR,三级品(化学纯)CR,四级品(实验室 试剂)LR,五级品(生物试剂)BR。】 (2)准备足够的试剂和器皿。配试剂时,浓度要精确。 (3)要求现用现配的试剂,一定要在使用前新配。 (4)同一次试验中所用的移液管、滴定管、量筒、容量瓶 、比色管等,规格、型号要尽量一致。
2、预防性的目的
在人医,有防疫站专门搞这项工作,我们兽医部门,没有防 疫站专门搞此项工作。通过经常对饲料、饮水、动物所在的环境( 如空气、土壤、牧草等)及机体的某些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及早预 防中毒病的发生。
二、毒物检验中的几个主要环节
毒物的种类很多,中毒的原因也很复杂,在进行毒 检之前,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中毒的可能,即是否为中毒? 2、如果是中毒可能是何种毒物中毒? 3、该取什么检材? 4、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③查清了可能引起中毒的具体毒物及其来源,就要确证 一下就行了,这是最省事的。
2 一般的检验程序
预试验
定性检验
含量测定 动物试验
预试验
预试验又称指向性试验,它是在不消耗检 材或消耗少量检材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方法 探索检验方向的试验。预试验主要包括以下方 面: 观察检材颜色,如磷化锌——黑色的,氟乙 酰—紫红色的; 注意气味,检查检材气味最好在尸体剖检或 开封检材的时候立即进行,如有机磷具有蒜臭 味;
充分提取出来,又要不使之挥散或受到破坏。如有机磷农药 易溶于有机溶剂,因而可以用有机溶剂浸泡或振摇提取。但 有机磷遇热易挥发,在提出后挥散有机溶剂时,温度不可过
高。
2)、在尽可能不损失毒物的前提下,所用的提取方法,
应能将干扰物质充分排除,必要时可进一步净化或提纯,以
提高反应的灵敏度。对某些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毒物质,要设
薄层层析的方法:
点样,展开,显色,定性与定量分析
3、高效液相层析法
高效液相层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 、高速液相色谱法、现代液相色谱法等,是在经 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析 技术。特别适用于高沸点、不能气化或热稳定性 差的有机物分离分析,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2、正确选取与合理使用检材
使用时用三三制:检验用1/3,重做用1/3,保存用1/3(防止
打官司)。
(五)毒物的提取
1、方法 1)毒物的分离提取方法很多,主要包括: 水汽蒸馏法:(酸性水汽蒸馏法,碱性水汽蒸馏); 透析法;溶剂萃取法;灰化法;消化法;层析法:(纸层析
4 送检材料时必须附送检单
在送检单上写清畜禽的饲喂情况、中毒发生的时间、畜种、中毒症状 、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及效果、死亡日期、死后剖检变化、检材采取得时 间和送检要求等,以便检疫人员在拟定检验计划时参考
检验材料的采集数量
检材名称 胃内容物 剩余饲料 呕吐物 可疑饲料 2 发霉饲料 饮水 血液 适宜数量 500g 500g 全部 500g 1000-1500g 至少1000ml 50-100ml 检材名称 肝脏 肾脏 骨 被毛 土壤 尿 1 适宜数量 1/3或全部 一只 500g 至少10g 1000g 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