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性第七讲-表面张力
(6)Sessile滴法
Surface Tension
原理:测量平板上形成 的液滴形状或平板下气 泡的形状。
二、动态法
Surface Tension
用以测定流动态下液体,在石化设备设计中动态更有用。 振动喷射法(oscillating Jet Method)
原理:从非圆形小孔中喷出液体,此液流形状受两 个因素影响。
1966年Hadden提出一个N型的Nomograph 图 的计算烃 类及其混合物在不同T的 。由Tr和K 半理论或经验型的关联式和方程式: 本节主要讨论此类。因纯烃和混合烃的计算方法不 。
同,将分别讨论。
一、纯烃液体表面张力 1、EOTVOS式
Surface Tension
2、Van der waals关系式
5、经验关联 ——粘度作关联参数
1932年Silverman等提出 1953年Murkerjel 1956年Sanyal-Mitra
Surface Tension
1 4
A
B
K 3 T log a b
(非缔合液体)
1962年Pratop
1966年 Pelofsky
ln
同C数 :正烷、烯 < 环烷 < 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正构烷烃: C↗ 同温度时的表面张力↗
同C数烃类: 异构<正构
Surface Tension
两相为不同物质时
表2 两相不同物质的表面张力
No. 1 A 水 B 苯 t/℃ 20 A 72.75 B 28.1 AB 35.0
2
3 4
Surface 第二节 等张比容(Parachor) Tension
1923年Macleod发现一定t下,非缔合液体在气—液平衡时,
与气—液两相密度有关,即
式中C是常数,与液体本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为常数。 1924年,Sugder重新处理上式,等式两边同乘以分子量
Sugder称此常数为等张比容(Parachor)以符号[P]表示。即表 示:相等表面张力下,容积之比。
均系在相界面上发生的引力。
表面张力的描述:
气—液相界面层液体分子与液体内部分子所处环境不同,液体内 部分子受周围相邻液体分子的引力是对称的,合力为零。表面层
分子受本体液体分子引力和气相分子引力,两种作用力的合力不
等于零,合力方向指向液体内部。所以这种作用力就导致了液体 表面处于紧张状态,使之自动缩小表面积。
测气泡中最大压力,因而被认为是最佳方法,甚至可测溶盐 和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 原理:将一毛细管一端或一带小孔的平板插入被测液体中, 通入气体,在毛细管端面可形成一个承受压力的气泡,精确 测定气泡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可计算表面张力 。
(5)悬滴法
石油烃类的蒸气压 Surface Tension
测定毛细管端面形 成液滴的形状。
举例:1)纳米材料的高分散性与颗粒团聚及高表面活性
Surface Tension
表面功与表面自由能的定义 由于表面层分子与体相中分子受力不同, 当把液体内部一个分子移至界面时(即要增大表面积),必须 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而对体系作功。 在T、P和组成恒定时,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对体系所需作 的功称为“表面功”。 即-dw
Surface Tension 不同学者想出不同原子和结构的[P]值
结构
修正后Quayle C 9.0 H 15.5 CH3— 55.5 —CH2— 40.0 6.0 五元环 0.8 六元环 207.9 CH3-CH(CH3)CH(CH3)C6H5— 189.6 19.1 双键(末端) 40.6 三键
式中 0、n为常数 当T《TC时,
Surface Tension
此式应用较多。
n:Fengason于1916年用当时有限数据提出n=1.21 1945年Guggenheim基于理论考虑 n=1.22 1961年Wright用14个化合物的实测数据,n=0.994~1.230 1975年Parteons以17种纯轻烃类实验数据关联后 有n均→1.22,但非常数。
Surface Tension
表 1 不同烃在不同温度时的表面张力
NO. 1 2 3 4 5 6 7
1-丁烯 甲苯
0℃ 18.20 22.20 24.41 17.18 21.20 18.23 30.89
40℃ 13.85 18.20 20.81 12.87 17.31 13.80 26.22
80℃ 9.72 14.36 17.32 8.80 13.56 9.55 21.69
水
水 水
n-C7
n-C6 n-C8
20
20 20
72.75
72.75 72.75
20.2
18.4 21.8
50.2
51.1 50.8
界面张力介于表面张力之间
温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Surface Tension
由表1可见,t增加时,纯物质的下降(近似线性),到达临4H10 -0.1734 n-C5H12 -0.1865
n-C6H14 -0.1851
33.23
5、经验关联 ——用n关联
Surface Tension
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纯物质:按相律,t一定,P就确定,仅一个变量。 混合物:由于压力P影响了溶解度和吸附性,P增加 m下降。 而物质的Tc愈高, m随P变化下降的幅度愈大。 但P对 m远非如此简单,如n-C5 ~ n-C9 系, 当气体中存在He时,P增加使 m 增加而非 m下降。 所以P对 m影响必须具体物系具体分析。
Surface Tension
所以,比较不同物质的[P],就等于比较各物质在 =1时的摩尔体积。 研究物质同系物及其同分异构体的[P],证明[P]与 分子中结构形式有关,具有原子和结构形式[P]的可加 性。
由于[P]在一定T内与T无关,并具有可加性,与物质结构密切 相关。所以,[P]不仅与体积有关,且与其他性质有关。 [P]同一系列物性,如:Pc、Tr、Vc、粘度、焓变、Q燃、RI有 关。
由式(4)可见, 所以应用式(4)计算时,和[P]的选择对影响极大。当无 实测时,可用密度章中的有关方法计算。
Surface Tension
Surface Tension
3、GCM法——Ramana—Riddy方程(结构法二)
思路:Lyderson法计算Tc—估算Tb下的表面张力——扩展计算 基础:1954年Bowden式对大多数有机液体近似为:
第七讲 石油烃类的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 of Hydrocarbon
2009年4月29日
Surface Tension
石油开采与石油加工过程与表面性质有关的问题:
石油加工过程:确定气—液接触的效率、计算雾沫夹带量、
塔内最大允许气速的确定、吸收过程的效率、萃取过程中界面
状态等。
石油开采过程:三次采油、原油破乳、强化蒸馏。
(1)影响使液流尽量趋于圆形截面;
(2)液体动量导致喷射呈非圆形截面。
此两因素影响的结果是使液流截面形状呈周期性变 化。称之为振动(意为类似波在传播方向上振幅周 期性的在截面的变化)。由振动波长可计算。
Surface Tension
图表法:
第四节 表面张力预测方法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大都为API图表集所收集。
0:Brock—Bird在n=1.22基础上提出两种计算方法计算 0,
——用Tbr,——以临界性质为基础。
0:CH4为36.8 C4H10为56.1 标准偏差<0.1dyne/cm。
3、GCM法——Maclocd—Sugden方程(结构法一) Tension Surface
因式中[P]可由分子结构的各原子或结构的[P]I加和而得, 故此法又称结构法,偏差为2.3%。
研究的主要对象: 气—液、液—液、液—固等体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石油烃类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气—液表面 张力的实验和预测方法
Surface Tension
第一节 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注意:所谓表面(surface)现象实为界面(interface)现象,
例如气—液界面(自身蒸气压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Surface Tension
当T << Tc 时,
[P]为物质的一个固有特性,在一定T范围内与T无关,但密度 和表面张力必须是相同温度下测定的。 当两个液体的表面张力相同时,[P]之比等于V分子体积之比。 由式(5),可得到以下结论:
当在液体的 =1的温度下,其[P]等于该液体的摩尔体积,即 VL = [P]
∝ (1-Tr)4n ,n=0.25~0.31
只适用纯化合物,混合物的m复杂的多。
例如对CH4-nC9的二元系,P=1atm时,t增加
m下降
Jasper 认为: m =a-b*T
而P=1000atm时,t增加
m增加
适用
Tr=0.4∽0.7
回归出200种物质的a,b值, ~t的关系将在预测方法中详述。
2.环法
3.Sessile Bubble of Sessile Drop 4.动态法
一、静态法 (1)毛细管高度法
Surface Tension
1 2
rgh( L V )
r 3
h h0
此法也可用于测定界面张力,但精 确性不如下面的滴重法。
(2)滴重或滴体积法
Surface Tension
B
ln A
Surface Tension
研究中发现,B与M似成正比,lnA可视为表示物质固相 时的表面张力。 M
C2H6 C3H8
B
-0.1391 -0.1696
l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