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CT表现
1、CT平扫
多为均匀的低密度
均匀的等密度
囊实混杂密度
高密度 钙化率42.8%
CT表现
2、增强表现
多数病灶强化 囊壁和实质强化
3、鞍上池闭塞
4、第三脑室受压
颅咽管瘤CT平扫和增强
MRI表现 T1WI T2WI 信号依据 肿瘤内容 物不同而 异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鉴别诊断 1、垂体瘤
病理学 肿瘤边界清楚,具有纤维 包膜。多数为单或多房囊性, 少数为实质性或囊实混合性。 囊内容物混杂。实质部分和 包膜钙化率较高。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2、内分泌紊乱 3、视力障碍
X线平片表现
1、鞍区钙化 儿童80-90% 成人30% 2、蝶鞍改变
肿瘤侵入蝶骨、后床突,鞍背和鞍底破坏, 并有骨增生、硬化
1、脑膜瘤 2、胆脂瘤 3、三叉神经瘤 4、基地动脉系动脉瘤
听神经瘤 -诊断和鉴别诊断
胆脂瘤
颅咽管瘤影像 学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 2.81-6.16%,男性多于女 性,20岁以下占半数。 颅咽管瘤的发生目前没 有统一的观点。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T1WI 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高信号或等信号
增强后,肿瘤强化,显 示病灶更多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脑内转移瘤-MRI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6、蝶骨嵴脑膜瘤 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蝶骨 嵴内1/3处脑膜瘤常附着于蝶鞍前床 突,又称鞍旁脑膜瘤,可伸入眶上裂 侵及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中、外 1/3处脑膜瘤,主要向后发展伸入中颅 凹。多数蝶骨嵴脑膜瘤伴蝶骨嵴骨质 增生。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5)、静脉窦 阻塞。肿瘤起源 于静脉窦旁时, 可侵及静脉窦, 引起阻塞。表现 为静脉窦狭窄, 增强不强化或 充盈缺损。
脑膜瘤-CT表现
6、增强扫描: 肿瘤明显强化 无血脑屏障。 少数轻度强化 平扫越近等密 度,增强后强 化越明显。
脑膜瘤-CT表现
7、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 (1)、肿瘤周围明显水肿而本身无钙 化或轻微钙化; (2)、肿瘤内明显囊变; (3)、增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 (4)、肿瘤边缘不规则毛糙,边界不清 (5)、肿瘤呈蕈伞状附着于颅骨; (6)、增强提示肿瘤有较大深静脉引流
听神经瘤影像 学诊断
听神经瘤影像学诊断
听神经瘤为颅内最常见的神经性肿
瘤,占小脑桥脑肿瘤的80%。绝大多 数为神经鞘瘤,少数为神经纤维瘤,
肿瘤好发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开始
位于内听道,后长入桥小脑池。少数
累及双侧听神经。
听神经瘤-病理
多数听神经瘤发生于听神经的远侧 段,少数发生于近侧段。 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双侧。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的包 膜,表面光滑,也可呈结节状。 肿瘤大小不等,数毫米至数厘米。 常囊变。肿瘤在内听道生长,可侵 蚀骨质致内听道扩大。
脑白质塌陷征
脑膜瘤-CT表现
(2)、广基
与硬膜相连;
肿瘤与硬膜 相连处常为
钝角。
脑膜瘤-CT表现
(3)、骨质增 生肿瘤附着处
颅骨骨质增生、
硬化,发生率
23~44%。
脑 膜 瘤
前 例 之 骨 质 增 生
脑膜瘤-CT表现
(4)、邻近 脑池、脑沟 变化。肿瘤
所在处的池
沟填塞,邻
近的扩大。
脑膜瘤-CT表现
X线平片表现
1、无异常改变 2、骨质破坏 3、肿瘤钙化,3-18% 4、脑血管压迹迂曲扩张 5、颅内高压 70% 6、颅内钙斑移位
X线平片表现
1、骨质增生 20-30% 内板增厚 外板增生 骨板弥漫增生 结节状增生 弥漫性致密 硬化
脑血管造影表现
1、动脉期显示肿瘤的 供血动脉 2、中心型的肿瘤血管 3、肿瘤循环慢于脑循环 4、包绕状血管移位
圆形,边界
清楚。
脑膜瘤-CT表现
4、肿瘤周围低 密度,占61%。
原因:脑组织 水肿、软化灶、 蛛网膜下腔扩 大、包绕肿瘤的 囊肿和脱髓鞘。
脑膜瘤-CT表现
5、提示肿瘤位于脑外的征象: (1):脑白质塌陷征Buckling 脑膜瘤生长于颅骨内板之下, 并嵌入脑灰质,使脑灰质下方呈指 状突出的脑白质受压而变平,同时 受压的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 离也加大。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新 武 松 打 虎
脑膜瘤的MRI表现
多数脑膜瘤的信号 与脑灰质相似。在 T1WI上,多数表现 为等信号,少数表 现为低信号;T2WI 上,肿瘤可表现为 高、等或低信号。
脑膜瘤的MRI表现
注射Gd-DTPA造 影剂后,绝大部 分脑膜瘤出现强 化,其强化程度 明显高于正常脑 组织,T1弛豫时 间平均缩短10- 40%。
X线平片表现
1、岩锥内耳道改变 80%
内耳道上壁骨质吸收 内耳道扩大 内耳道扩大变短 岩锥骨质破坏/内耳道破坏
2、蝶鞍改变
1、平扫:多数
听神经瘤-CT表现
为均匀的等密度
或稍低密度。少
数为均匀的低密
度或稍高密度, 部分为混杂密度
听神经瘤-CT表现
2、肿瘤常
发生坏死、 囊变,也
可有出血,
钙化罕见。
深圳龙华新区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丁云贵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meningioma
脑膜瘤meningioma
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15~18%,其中
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很少见。
脑膜瘤-病理
• 起源于脑膜细胞,最好发于脑表 面富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 • 幕上85%,幕下15%。其中大脑 凸面和矢状窦旁处最多见,占47 %;次为蝶骨嵴13%,嗅沟及前 颅凹底7%,鞍结节6%,小脑桥 脑角7%,其它共占20%。
脑膜瘤-病理
• 球形或分叶,质硬,血供丰富,来 源于脑膜动脉或脑内动脉。 • 包膜完整,分界清楚。 • 少数脑膜瘤呈扁平状或盘状,质软, 呈薄层沿脑表面蔓延,范围 • 较广,常侵入颅骨甚至颅外组织。
脑膜瘤-病理
• 组织学分类较复杂,常用的分类: 合胞体型:钙化少见,水肿较明显; 过度型、纤维母细胞型:钙化常见; 血管母细胞型:钙化少见水肿明显; 恶性型:生长快,具明显的侵袭性。 • 多见于中年人。起病慢,初期症状不 明显。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4、多数肿瘤周围水肿明显,呈指状 5、增强后,肿瘤的实质部分大多明 显强化。可呈结节状、环状或点状强 化。 6、脑膜转移时显示为脑池、脑沟和 其它邻近脑回呈不规则的强化。脑室 室管膜下转移时表现为沿室管膜的带 状强化。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脑内转移瘤-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7、天幕脑膜瘤 可起源于近天幕缘处或横窦和窦汇 区。前者肿瘤沿天幕缘向天幕上、下 两侧生长,天幕处形成切迹,一般无 骨质改变。后者仅向幕上或幕下生长, 可类似大脑或小脑凸面脑膜瘤,可伴 局部骨质增生;有时可引起横窦或窦 汇内血栓形成。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4、前颅凹底脑膜瘤 多起源于嗅沟,少数起源于眶顶
部。圆形或卵园形块影,广基与前
颅凹底相连,多为两侧发展。肿瘤
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冠状面扫描
可见肿瘤附着处蝶骨增厚、毛糙。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5、鞍上脑膜瘤 常起源于鞍结节、鞍隔,可发展到 鞍上。平扫为鞍上池内一圆形块影, 稍高密度,常有钙化,增强多为均一 强化。肿瘤增大,可侵及周围结构。 不伴脑组织水肿,常见鞍结节及附近 区域的颅骨增生。
2、上矢状窦旁脑膜瘤 以上矢状窦中段多见。上矢状窦 旁对较轻;肿瘤附着处 骨质增生明显,肿瘤增大时,可压 迫、侵蚀和阻塞矢状窦,继发脑积 水。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3、大脑镰旁脑膜瘤 位置较窦旁脑膜瘤低,可发生于 大脑镰的一侧或两侧,以两侧发展居 多。肿瘤以广基与大脑镰相连,常有 明显脑组织水肿。一般无骨质改变。 镰旁和窦旁脑膜瘤的区别,临床意义 较大。
脑膜瘤的MRI表现
MRI也可清楚 显示脑膜瘤的 脑外占位征象
脑膜尾征
脑室内脑膜瘤
脑膜瘤-2
脑膜瘤-2
脑膜瘤-3
脑膜瘤-3
脑膜瘤-3
脑膜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1、大脑凸面脑膜瘤与胶质瘤、转移瘤 和淋巴瘤鉴别 2、鞍上脑膜瘤与垂体瘤鉴别 3、小脑桥脑角脑膜瘤与听神经瘤鉴别 4、侧脑室内的脑膜瘤与脉络膜丛乳头 状瘤鉴别 5、近颅底的脑膜瘤:MRI诊断意义更 大。
8、后颅凹脑膜瘤 可见于桥小脑角、斜坡、小脑凸面 和枕大孔区。以桥小脑角最多见,表 现为高密度肿块,可见钙化;增强多 为均匀强化,少见坏死、囊变。肿瘤 与岩骨有广基相连,骨质增生不明 显,内听道不扩大,肿瘤不以内听道 为中心生长。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9、脑室内脑膜瘤 较少见,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平扫为均匀稍高密度,无明显钙化, 边缘光整,不侵袭脑组织,无周围 脑组织水肿。常引起侧脑室颞角扩 大和局部脉丛钙化的移位。增强后 为中度强化。
2、脑膜瘤 3、蛛网膜囊肿
脑转移瘤影像 学
脑转移瘤CT、MRI诊断
脑内转移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尤以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最好发, 80%的病人在30~60岁。 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肿瘤 中心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少 数可见肿瘤内钙化。肿瘤周围水肿 明显。肿瘤血供多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