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1


(三)影像表现
CT:
平扫: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内可 有散在 低密度囊边区和高密度 钙化。
增强:大多数肿瘤有强化。
脑室内肿瘤无周围水肿,但可引起 梗阻性脑积水,脑实质内肿瘤轻度 瘤周水肿。
MRI
平扫: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高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磁共振功能成像
☆磁共振波谱(MRS) (1)原理:原子核化学位移特性。 (2)临床应用:颅内肿瘤诊断、鉴别 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
(1)原理:观察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 的一种成像方法。 ADC图及DWI图。
(2)临床应用:急性期脑梗死及颅内 占位的鉴别诊断。
(2)利用MRI流空效应显示正常血管及脑血 管畸形中异常血管,巨大动脉瘤内的湍流现象以 及脑肿瘤的供血和异常的新生肿瘤血管分布。
4、对比增强改变 顺磁性对比剂:Gd-DTPA 。 增强MRI表现:T1WI扫描。 T1WI出现高信号。 强化方式: ①明显、轻度、无强化
②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二)脊椎和脊髓
(2)长T1短T2:
在T1WI、T2WI均 呈低信号。主要见于 动脉瘤、动静脉血管 畸形、肿瘤内血管、 钙化、骨化、纤维组 织增生。
(3)短T1 长T2:
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主要见于脑 出血的亚急性期、肿瘤内出血以及脂肪类肿 瘤。
(4)短T1短T2 : 在T1WI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见于
1.CT表现: (1)幕上I、II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周围水 肿少见,占位效应轻。 增强:I级无明显强化,II级可表现为连 续或断续环状强化,少数可有壁 结节或花环状强化。
(2)幕上III、IV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密度不均,高低等混杂密度, 瘤周水肿常见,占位效应明显。 增强:均有强化,不规则环状或花环状 强化。
(四)血管性疾病 出血 急性期:CT敏感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敏感 脑梗死:先行CT检查,超急性期MRI检查 血管畸形:CT、MRI,CTA、MRA,DSA
(五)先天畸形 首选MRI
第四节 颅内肿瘤
一、星形细胞瘤
(一)临床与病理 1.临床表现: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 发作,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 2.病理:I-IV级,I、II级分化良好, 恶性度低,III、IV级分化不良,恶性度高。
增强:II级肿瘤无强化,III级(间变 形)肿瘤实性部分有强化,多为均匀增强, 少数为环状强化。
MRI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在T1WI、 T2WI均为低信号。
低度恶性肿瘤边界清楚、锐利,周围无水肿 或仅有轻度水肿,占位征象轻。
恶性度高的肿瘤钙化不明显,占位征象明显。
少突胶质细胞 瘤,男,39岁。
2、增强:
(1)脑实质:正常脑实质轻度强化。 (2)血管:脑内血管明显强化。 (3)颅内其它结构:硬脑膜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不强化,侧脑室脉络丛强化后呈 带状致密影,松果体、垂体明显强化。
(二)脊柱和脊髓
1.平扫 通过观察脊椎正、侧位片有可能发
现椎管内病变。
椎弓根、椎间孔、椎间盘层面
1.椎管内病变:硬膜外 硬膜下 髓内
2.脊髓
第三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X线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二、CT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三、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四、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一)外伤: 1、颅脑外伤:首选CT,其次MRI。 2、脊柱外伤:首选X线,然后CT, 严重者,考虑行MRI。
(二)肿瘤:CT、MRI (三)炎症和脱髓鞘疾病:CT、MRI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 CT MRI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一)头颅X线平片
方法简单、经济、无痛苦,是基本检查方法。一 般用后前位及侧位。
头颅平片有几种诊断的可能:
A、明确病变的位置;
B 、提示病变存在,但不能确诊;
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III、IV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
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强化明显。 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
囊,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
CT、MRI对星形细胞瘤定性诊断准确性 85.8%。显示幕下肿瘤,MRI优于CT。
急性出血,黑色素瘤少数垂体瘤以及肿瘤 卒中。
(5)混杂信号:
主要见于动脉瘤出现湍流现象、动静脉 畸形伴有血栓形成、肿瘤合并出血、坏死、 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等。
2、形态结构异常:
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数目及病灶周围 情况。MRI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 成像优势。
3、脑血管改变
(1)显示病灶本身及其周围脑组织情况。
(2)脑实质:皮质CT值32~40Hu,髓质CT值 28~32Hu。
(3)含脑脊液的间隙:
枕大池、桥池、桥小脑角池、鞍上池、环 池、侧裂池、终板池、四叠体池、大脑大静 脉池、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大脑纵裂。 CT值0-20Hu。
(4)非病理性钙化:
松果体与缰连合钙化、侧脑室脉络丛 钙化、大脑镰钙化、基底核钙化、齿状核钙 化。
二 、少突胶质细胞瘤
(一)临床与病理: 1.临床表现:癫痫、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高颅压症状及精神症状。 2.病理:实体,粉红色,质硬易碎,境界可
辨,无包膜,可囊变,出血坏死不常见,70%肿 瘤内可见钙化。
(二)影像学表现:
CT :
平扫:类圆形,边界不清楚,混杂密 度,水肿程度轻,70%病例可见点片状、条索 状、不规则团状、皮层脑回状钙化。
通过观察脊椎正、侧位片有可能发 现椎管内病变。
正位:椎体、横突、棘突、 椎小关节。
侧位:生理弯曲、椎体、 椎管、椎小 关节。
斜位:颈椎:椎间孔、钩突关节、椎小关节 腰椎:椎小关节、椎弓峡部。
颈椎X线片注意:环枢关节及钩椎关节
正常腰、骶、尾椎
二、正常CT表现
(一) 头颅
1、平扫
(1)颅骨及含气空腔: 用骨窗观察,不同层面可观察到不同的结构。
(3)小脑星形细胞瘤: 部位:多位于小脑半球,少数在小脑蚓部。 平扫:囊性低密度或实性混杂密度,多有水 肿及占位效应。 增强:不强化或壁结节强化
2.MRI表现: (1)幕上星形细胞瘤:
平扫: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 号均匀或不均匀。周围水肿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恶性度低的肿瘤多无强化,恶性 度高的肿瘤有均匀一致或不均匀 或环状强化。周围水肿不强化。
C 、临床表现明显但无异常发现,这是平片限度。
1、头颅大小与形状
2、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
3、颅缝与囟门
4、颅壁压迹: (1)脑回压迹
(2)脑膜中动脉压迹
(3)蛛网膜粒压迹
(4)板障静脉压迹
(5)导静脉压迹
5、颅底 (1)前、中、后颅凹
(2)蝶鞍
(3)岩骨与内耳道
6、颅内非病理性钙化:源自☆弥散张量成像(DTI) 直观反映白质纤维束的走行。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1)基本原理: (2)评价指标:rCBV, rCBF, MTT. (3)临床应用: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肿瘤 良恶性鉴别。
☆脑功能性MRI 检查(fMRI)
(1) 基本原理:血氧水平依赖法 (BOLD)
(2)临床应用:脑组织功能定位。
(2)强化CT表现:密度增高 (3)强化方式:
①明显、中度、轻度、无强化 ②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4)增强意义:发现病灶,明确病变性质
(二)脊柱和脊髓
1.椎体和附件的变化 2.椎管的变化 3.椎间盘病变 4.脊髓病变
三、异常MRI表现
(一)头颅 1、脑质信号异常: (1)长T1长T2: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主要见于绝大多数脑内肿瘤,炎症,梗 死灶,脱髓鞘病变。
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呈弥漫浸润生长,形态不规则, 与脑实质分界不清楚。半数以上有囊变。肿瘤易发生大片 坏死和出血。肿瘤血管形成不良,血脑屏障结构不完整。
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亦可位于蚓部,有时可 突入第四脑室。肿瘤一部分为囊性,边界清楚。一部分为 实性,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
(二)影像学表现
MRS:NAA,Cr降低,Cho升高。
(2)小脑星形细胞瘤:
平扫: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强化。
I级星形细胞瘤
II级星形 细胞瘤
III级星形细胞瘤
III~IV级星形 细胞瘤
小脑半球 III级星形 细胞瘤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癫痫,脑受损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 I、II级星形细胞瘤CT显示以低密度为主,坏死
(二)脊椎和脊髓
1、脊椎: (1)椎体与附件 (2)椎间孔 (3)椎间盘
2、脊髓 (1)矢状面 (2)冠状面 (3)横断面
第二节 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异常X线表现
(一)头颅
1、头颅大小与形状的变化 (1)头颅增大 (2)头颅变小 (3)头颅变形
2、颅骨骨质结构的变化 (1)颅骨缺损 (2)颅骨增生 (3)颅骨连续性中断
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三、室管膜瘤
(一)概述 1.起源于室管膜细胞 2.占颅内肿瘤5.19%,占神经上皮肿瘤的12.2%。 3.好发年龄1~5岁。 4.四脑室多见,也可位于幕上。
(二)临床与病理:
1.临床表现
无固定临床特点,症状取决于肿瘤 所在位置。
2.病理表现
生长缓慢的肿瘤,分化程度不一。 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膨胀性生长, 分界清楚,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可 有出血、坏死和囊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