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妻书》(林觉民)76张PPT优秀课件

《与妻书》(林觉民)76张PPT优秀课件


林觉民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
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参加广州起义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 和国内同胞。”) 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之一

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烈 士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

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林觉民(1886-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 意洞,号抖飞,福建人。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 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 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 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 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 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 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 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 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 瞑目矣!”)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 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 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 为虎添翼,这还了得!”
临刑,林觉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 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 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 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 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 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 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林觉民一家
林觉民故居
电视剧《林觉民》 剧照
一、整体感知
要求:①听准读音 ②听准节奏 ③听出感情
看翻译,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正字音
❖ 称心快意 ❖ 几家能彀 ❖ 必不能禁 ❖ 使之肖我 ❖ 依依旁汝也 ❖ 念六夜四鼓
chèn gòu,同“够” jīn xiào
bàng,通“傍” niàn,通“廿”
疏通文句
一、解释词语:
竟书:写完
晤: wù 相遇,见面
率性:索性,干脆
“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6):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 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7-9):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课文解读
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全文以 “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 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吾至爱汝” 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 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 为悲”。
与妻书
林觉民
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 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 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对国家 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840年鸦片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随着帝国主义列 强的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为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二十世纪初,康有为, 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秋瑾,黄兴,孙中山等大批革命 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悲 歌……
模拟: 想象,揣摩
独善其身: 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指只顾自己好。
太上忘情: 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司马青衫:“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诗中写自己受 乐曲感染,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 泪水打湿青衫。这里作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 遭遇的同情。
二、词类活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名词用作动词:老,尊敬。幼,疼爱。
汝泣告我: 名词作状语,哭着。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卒不忍独善其身: 形容词作动词,完善 汝幸而偶我: 名词作动词,婚配 瓜分之日可以死: 动词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课文整体感知
诵读理解课文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 你的念头,使我(能)勇敢地 走向死亡啊。促使我勇敢地去 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 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 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 凶狼恶犬,有几家能够称心满 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 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 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 情啊。
第一段
①意映卿卿如晤:吾 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 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 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 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 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 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 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 悲为汝言之。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 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 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 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 成为阴间一鬼。我写这封信时, 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 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 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 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 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 说这些话。
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 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 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 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 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 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第一段内容——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怎 样?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第二段 ②吾至爱汝,即此爱汝 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 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 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 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