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298K时,K sp(NiS)=1.0×10-21,K sp(FeS)=6.0× 10-18,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图中R表示Ni或F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6≈2.4,10≈3.2) ()A.M点对应的溶液中,c(S2-)≈3.2×10-11 mol·L-1B.与P点相对应的NiS的分散系是均一稳定的C.向Q点对应的溶液中加水,可转化成N点对应的溶液D.FeS+Ni2+NiS+Fe2+的平衡常数K=6000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 有白烟产生溶液X一定是浓盐酸B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Y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溶液Y中一定含Na+C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氧化性:H2O2>Fe3+ D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将Na2SO3固体样品溶解,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Na2SO3样品中含有SO42-A.A B.B C.C D.D3.下列物质的工业制法错误的是A.氨气: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混合物B.金属锰:高温下铝和二氧化锰反应C.粗硅:高温下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副产物为COD.硫酸:黄铁矿煅烧生成的气体经接触氧化后用浓硫酸吸收4.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甲装置可将FeC12溶液蒸干获得FeC12晶体B.乙装置可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C.丙装置可除去CO2中的SO2D.丁装置可将NH4Cl固体中的I2分离5.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但被违法添加在饲料中,俗称“瘦肉精”,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分子式为C12H17N2Cl2OB.它含有氨基、氯原子、碳碳双键等官能团C.1mol克伦特罗最多能和3 molH2发生加成反应D.一定条件下它能发生水解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等6.下列方程式不能正确表示某沉淀溶解过程的是A.热的浓盐酸洗涤试管内壁的MnO2:MnO2+4H++2Cl-ΔMn2++Cl2↑+2H2OB.热的NaOH溶液洗涤试管内壁的S:3S+6NaOHΔ2Na2S+Na2SO3+3H2OC.向石灰石粉的悬浊液中持续通CO2:Ca(OH)2+2CO2=Ca(HCO3)2D.稀硫酸可除去铁锈:Fe2O3+6H+=2Fe3++3H2O7.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 .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有利于减少酸雨的产生C .明矾水解生成的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D .芳香族化合物有香味,均可以用作食品香味剂8.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0.3molX 和0.2molY 进行反应:2X (g )+Y (s ) Z (g ),经10s 达到平衡,生成0.1molZ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增加Y 的物质的量,则V 正大于V 逆平衡正向移动 B .以Y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 -1·s -1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D .若降低温度,X 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 <0 9.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氨基乙酸B .2—二氯丙烷C .2—甲基丙醇D .C 17H 33COOH 硬脂酸10.以下情况都有气体产生,其中不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 ) A .加热浓硝酸 B .光照硝酸银C .加热硝酸钙D .加热溴化钾和浓硫酸混合物11.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Cl 2通入Na 2CO 3溶液中 B .CO 2通入CaCl 2溶液中 C .NH 3通入AgNO 3溶液中 D .SO 2通入NaHS 溶液中12.25 ℃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CH 3COOHH 2CO 3 HCN电离平衡常数K K=1.7×10–5 K 1=4.2×10–7 K 2=5.6×10–11K=6.2×10–10A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的离子方程式为H 2O+CO 2+CN -=HCO 3-+HCNB .向稀醋酸溶液中加少量水,3+c(CH COOH)c(H )增大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 2CO 3溶液pH 比NaHCO 3溶液小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 溶液和HCN 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温室效应更明显。
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明显;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其中正确的是A.①和②B.只有①C.只有③D.①②③14.把35.7g金属锡投入300 mL 14 mol /L HNO3共热(还原产物为NO x),完全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H+) = 10 mol /L,溶液体积仍为300 mL。
放出的气体经水充分吸收,干燥,可得气体8.96 L(S.T.P)。
由此推断氧化产物可能是A.Sn(NO3)4B.Sn(NO3)2C.SnO2∙4H2O D.SnO15.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成语“金戈铁马”中的金属能溶于浓硝酸B.用石灰水或MgSO4溶液喷涂在树干上均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馨”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D.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聚乙烯纤维吊绳,其商品名为“力纶”,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废旧电池正极片(磷酸亚铁锂、炭黑和铝箔等)可再生利用,其工艺流程如下:已知:碳酸锂在水中的溶解度,0℃时为1.54g,90℃时为0.85g,100℃时为0.71g。
(1)上述流程中至少需要经过______次过滤操作。
(2)“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用HNO3代替H2O2不足之处是_____。
(3)①已知Ksp[Fe(OH)3]=2.6×10-39。
常温下,在Fe(OH)3悬浊液中,当溶液的pH=3.0时,Fe3+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②实际生产过程中,“调节pH”生成沉淀时,溶液pH与金属元素的沉淀百分率(ω)的关系如下表:pH 3.5 5.0 6.5 8.0 10.0 12.0ω(Fe)/%66.5 79.2 88.5 97.2 97.4 98.1ω(Li)/%0.9 1.3 1.9 2.4 4.5 8.0则最佳的沉淀pH=________。
(4)“沉锂" 时的温度应选(填标号)______为宜,并用___洗涤(填“热水" 或“冷水")。
a.90℃ b.60 ℃ c.30 ℃ d.0 ℃(5)磷酸亚铁锂电池在工作时,正极发生LiFePO4和FePO4的转化,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6)工业上可以用FePO4、Li2CO3和H2C2O4作原料高温焙烧制备 LiFeP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7.某工业含铜废料含有Cu、CuO、CuS、CuSO4等成分,利用该含铜废料可生产硝酸铜晶体[Cu(NO3)2·3H2O],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除生成SO2的反应外,另外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酸化”过程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若试剂 a 为Zn,则“置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一步中使用20% HNO3和10% H2O2,整个过程无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该步骤只使用20% HNO3,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18.现有常温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L-1的NaOH溶液,乙为0.1mol·L-1的HCl溶液,丙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溶液的pH=___。
(2)丙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为___(用电离平衡方程式表示)。
(3)常温下,用水稀释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下列各量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填序号)。
①n(H+) ②c(H+) ③3-3c(CH COOH)c(CH COO)④c(OH-)(4)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最大的是___。
(5)某同学用甲溶液分别滴定20.00mL乙溶液和20.00mL丙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滴定曲线,则a=___。
(6)图___(填1或2)表示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过程。
(1)已知NaNO 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 2+4HI=2NO↑+I 2+2NaI+2H 2O 。
请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
(2)误食NaNO 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 2+转化为Fe 3+ 而中毒,可服用维生素C 解毒。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填序号)。
A .NaNO 2被还原B .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 C .还原性:维生素C>Fe 2+D .NaNO 2是还原剂 (3)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区分NaNO 2和NaCl 的是___(填序号)。
A .焰色反应B .分别滴加酸化FeSO 4溶液和KSCN 溶液C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 淀粉溶液D .分别滴加AgNO 3溶液(4)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 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 3和HCl ,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详解】A .饱和的NiS 溶液中c(Ni 2+)=c(S 2-)===3.2×10-11mol·L -1,同理饱和FeS 溶液中c(Fe 2+)=c(S 2-)=2.4×10-9mol·L -1,因此I 曲线代表的是FeS ,II 曲线代表的是NiS ,即M 点c(S 2-)=2.4×10-9mol·L -1,故A 错误;B .此时P 点对应的NiS 为过饱和溶液,不是稳定分散系,应有沉淀产生,故B 错误;C .Q 点加水,溶液中c(Ni 2+)、c(S 2-)减小,Q 不能转化到N 点,应在Q 点上方,故C 错误;D .平衡常数K=()()()()()()22+2-122122+2-()6.010()1.010spsp c Fe c Fe c S K FeS KNiS c Ni c Ni c S +--+⨯===⨯=6000,故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