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概论 外科学第八版

骨折概论 外科学第八版

• 3.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造成骨质缺 损,影响骨折愈合。
• 4.骨折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可造成骨折 段分离,并可因血管痉挛而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骨 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 5.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处仍可受到剪力和旋转力的影 响,干扰骨痴生长,不利于骨折愈合。
• 6.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能妨碍骨折部位的固定, 影响骨折愈合。
第42章 骨折概论
第六节 骨折的急救
• 现场急救不仅要注意骨折的处理,更重要 的要注意全身情况的处理。
• 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 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便 尽快得到妥善处理。
第42章 骨折概论
骨折的急救
• 1.抢救休克: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时应立即输 液、输血
• 2.包扎伤口 :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绝大多数 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 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
原始骨痂形成期
• 新生血管长入, 成骨细胞大量增 生,合成并分泌 骨基质,使骨折 端附近内、外形 成的骨样组织逐 渐骨化,形成新 骨,即膜内成骨
6-12周内骨痂和外骨痂形成
第42章 骨折概论
骨痂改造塑型期
• 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 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 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 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 并且骨髓腔重新沟通, 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 3.妥善固定 : 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凡 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
• 4.迅速转运: 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 应尽快地转运至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第42章 骨折概论
治疗骨折的原则
•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
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
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
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
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
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
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还
骨折的CT检查
显示椎体爆裂骨折,骨折碎片突入椎管
第42章 骨折概论
骨折的MRI检查
MRI检查示L1 压缩性骨折并 脊髓损伤
第42章 骨折概论
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 1.休克 • 2.脂肪栓塞综合征 •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 5.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 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第42章 骨折概论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全身因素 • 局部因素 • 治疗方法的影响
第42章 骨折概论
全身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骨折愈合差异很大,如新
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股骨骨折一
般需3个月左右。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年人则所
需时间更长。

2.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
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恶
第42章 骨折概论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
•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 • 2.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
第42章 骨折概论
不完全骨折
• 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 •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
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 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 折断时相似。
第42章 骨折概论
缺血性骨坏死
• 骨折使某一骨折段 的血液供应被破坏, 而发生该骨折段缺血 性坏死。
第42章 骨折概论
缺血性肌挛缩
• 是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 一。是骨筋膜室综合症处 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它可 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 所致,更常见的是骨折处 理不当所造成,特别是外 固定过紧。提高对骨筋膜 室综合征的认识并及时予 以正确处理是防止缺血性 肌挛缩发生的关键。
第42章 骨折概论
• 骨折段完全 丧失血液供
应。如股骨
颈囊内骨折,
股骨头血液
供应几乎完
全中断,容
易发生缺血 性坏死。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第42章 骨折概论
软组织损伤程度

严重的软组织损
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可
直接损伤骨折段附近的肌肉、
血管和骨膜,破坏从其而来
的血液供应,影响骨折的愈
合。
第42章 骨折概论
第42章 骨折概论
骨折的x线检查

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
线拍片检查,可以显示临
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
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
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
等。

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
拍摄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
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
应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片。
第42章折概论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从组织学和生物
学的变化,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三者之
间不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演进。
第42章 骨折概论
血肿炎症机化期
• 骨折后2周内 血肿肌化形成 肉芽组织-血 肿炎症机化期
第42章 骨折概论
开 放性骨折, 局部感染 可导致化 脓性骨髓 炎,出现 软组织坏 死和死骨 形成,严 重影响骨 折愈合。
感染
第42章 骨折概论
治疗方法的影响
• 1.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可损伤局部软组织和骨外膜,不 利于骨折愈合,应予避免。
• 2.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影响骨折段血供, 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原始骨痂被板层骨所替代,使骨 折部位形成坚强的骨性连接,这 一过程约需1~2年。
第42章 骨折概论
骨折临床愈合
标准
•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 局部无异常活动; • 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第42章 骨折概论
• 骨折愈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其中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对于这 些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利用和发挥 有利因素,避免和克服其不利因素,促进 骨折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性肿瘤以及钙磷代谢紊乱,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
长。
第42章 骨折概论
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 螺旋形和斜形骨折,
骨折断面接触面大,愈合较快。横形骨折断面接
触面小,愈合较慢。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
愈合较慢。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这是影响骨折愈
合的重要因素,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段的血液
供应状况也不同。
第42章 骨折概论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
• 骨折处皮肤、筋膜及骨膜完整 • 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第42章 骨折概论
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
• 骨折处皮肤、筋膜及骨 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 相通。
• 骨折处的创口可由由外 向内形成,亦可由骨折 端刺破皮肤或粘膜从内 向外。
第42章 骨折概论
关节僵硬
即指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 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 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 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 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第42章 骨折概论
急性骨萎缩
(acute bone atrophy,Sudeck’s atrophy)
第42章 骨折概论
5P Signs of Ischemic Contracture
1. Painless(无痛) 2. Pallor(苍白) 3. Paralysis(麻痹,瘫痪) 4. Pulseless(无脉) 5. Paresthesia(感觉异常)
第42章 骨折概论
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 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 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 折等。
第42章 骨折概论
• 骨折段五种 不同的移位
• 1.成角移位 • 2.侧方移位 • 3.缩短移位 • 4.分离移位 • 5.旋转移位
骨折段移位
第42章 骨折概论
造成各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
• 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 和作用方向。
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 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好发 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 紊乱。疼痛与损伤程度不一致,随邻近关节活 动而加剧,局部有烧灼感。早期皮温升高,水 肿及汗毛、指甲生长加快,随之皮温低、多汗、 皮肤光滑,汗毛脱落。致手或足肿胀、僵硬、 寒冷、略呈青紫达数月之久。
• 1.骨折的一般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 2.骨折的特有体征 •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
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 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 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 不正常的活动。 •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 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 骨擦音或骨擦感。
第42章 骨折概论
感染
• 开放性骨折,特 别是污染较重或伴 有较严重的软组织 损伤者,若清创不 彻底,坏死组织残 留或软组织覆盖不 佳,可能发生感染。 处理不当可致化脓 性骨髓炎。
第42章 骨折概论
损伤性骨化

又称骨化性肌炎。由
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
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
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
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
直接暴力
• 暴力直接作用 使受伤部位发 生骨折。
第42章 骨折概论
间接暴力
•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 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 远处发生骨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