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边沁后功利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806年5月20日生于伦敦,是著名功利主义哲学家杰姆斯·密尔的长子,密尔从三岁就开始读希腊文,八岁开始学拉丁文、代数、几何,九岁遍读希腊史家的重要著作,少年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具备了比大学毕业生还要广泛的知识。
父亲对密尔的教育以功利主义当作伦理学的基底,源自于杰姆斯与边沁的交情,事实上密尔自己也与边沁常有接触,边沁死后还负责整理他的著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密尔有意无意成为功利主义学派的接班人。
在密尔青年期的晚期,在古典哲学的雄厚背景下,对政治经济学与法学又下了一番苦工,并且开始在报刊文献上发表文章,其中最主要的场域是在哲学激进派的喉舌《西敏寺评论》,与之相抗衡的是辉格党的《爱丁堡评论》以及托利党的《季刊》,他并且组织了学社与年纪长他不少的人进行学术思辨,并且以读书会的形式增加自己在政治经济学、逻辑学与心理学的知识;1823年进入东印度公司任职,
此后便以公务生涯为职,直到东印度公司在1856年解散为止,这样的公务生涯,使得他成年这段时间有大量的时间从事思想工作。
总结他的学习生涯,没有玩伴、没有嬉戏,只有书籍和父亲的话语,这样的生活在1826年出了问题,在那一年他进入了一种精神危
机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思索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何在,并且渐渐从华滋华斯的诗中得到一些启发,五年后精神危机慢慢过去,他的思想也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开始大幅修正原来的功利主义观。
在生活方面的突出之处在于他开始大量阅读具有不同观点人士的著作,例如英国浪漫派的哲学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奥古斯特·孔德与圣西蒙等等;在对民主政治的讨论上,他受到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很大的影响。
当然影响他成熟时期最大的是他与哈莉特·泰勒长达20年的相互爱恋以及6年的婚姻生活。
在密尔人生的几个阶段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对话者,从早期他的父亲,1830年之后是哈莉特·泰勒,到1858年之则由海伦·泰勒取代,这些人的思想与行动当然也影响密尔甚巨。
密尔对于现状的不满多少来自于哈莉耶特·泰勒的影响,特别是结婚之后,密尔的公开活动一度变得很少,在两人思想的激荡下,密尔的重要著作有许多都在此时出现。
泰勒的思想不仅在当时非常的前卫,即便是放在当今的时空下,她的若干看法比起许多的女性主义者也不遑多让。
例如她反对爱情,因为爱情奴役了女性;对基督教的反对,因为它造成了个人解放的障碍,形成了社会专制;对于社会主义的关注,使得密尔重新思索了公平正义的问题,这些在密尔的著作中都不难发现其踪迹。
也正由于她对于密尔的重大影响,当我们去检视密尔著作中关于人的理想概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她作为一个密尔的典范所产生的作用。
在这段恋爱与婚姻的前后,正是密尔著作发表的高峰期,包括了《逻辑体系》、《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自由》、《论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女性的屈从地位》与《论社会主义》等等。
密尔晚年并且曾经担任过一任的国会议员,任内为改革法案与劳动阶级的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极力参与政治与社会改革工作。
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也毫无疑问的可以被称为“英国的世纪”。
经济上,1780年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得以持久迅速的发展,摆脱了自然力对于人类的限制,成为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度,凭借著技术上的优势,广褒的日不落国;经济上的改变也扭转了政治上的阶级概念。
政治上,中产阶级以及工人阶级联合发动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宪章运动”,哲学激进派的思想的推动,使得成年男子的普选权、财产限制的门槛以及选区的重新划分都有了更大的进展。
中产阶级作为连结政府与人民的最重要钮带开始发挥本身的力量,改变着当时政治的形式和结构;并且冲击着当时的知识分子以及贵族阶级。
思想上,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实证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盛行给密尔自由主义思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逻辑结构:《论自由》共5章,以公民自由为中心,对自由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主要内容:全书中心论题有三个:(1)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2)论个性自由;(3)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
通读该书,可以看到对个人和社会之间权力界限的划分是全书的核心要义之所在。
一是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
二是个人对社会负责的唯一条件是,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利益。
《论自由》这部著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益,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的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
这就是密尔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限。
如果整个人类,除一人之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那一个人持相反意见,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
正如那个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
《论自由》还探讨了自由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简单将之归结为两句格言:第一,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第二,关于对他人利益有害的行动,个人则应当负责交代,并且还应当承受或是社会的或是法律的惩罚,加入社会的意见认为需要用这种或那种惩罚来保护它自己的话。
第一章为引论,指出全书要阐述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
认为干涉社会成员行动自由的唯一目的应是“自我防卫”──防止
对他人的危害。
宣布自由是在不剥夺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道路去追求自己的好处的自由。
第二章论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
思想自由强调个人内心活动的自主性,它是保证公民依照自
己的世界观和思维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做出各种自主性行为的基础。
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自由、对他人更有价值。
主张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反对社会习俗的专制。
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
提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
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
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总体评价:
《论自由》是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论述,也是研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著作。
作为代表密尔的急进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著作,同时它也是体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间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的。
英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思潮是在自由主义的口号下,要求破除一切障碍,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便无所忌惮地追求利润。
密尔的《论自由》,恰恰就是这种追求利润的狂热的呼声。
尤其是,密尔并不是单纯地、消极地提出要求,而是积极地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美其名曰争取“自由”,这就既可以蛊惑一般人民群众,又为资产阶级的钻营谋利提供了“理论的”根据。
《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
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我们而言,《论自由》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目,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以公民自由为中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