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1
实验 5-15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教学目的〕 1.学会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理解“对称法”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实验思想,学会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实验方法。 3.学习间接比较法测量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掌握定标测量思想方法。 4.学会光电转换测量时间的累积放大法。 5.掌握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 6.学会判断理论和实验是否相符的作图法。 〔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 1.转动惯量与扭摆振动周期 转动惯量是表征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研究、设计、控制转动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工 程技术参数。如钟表摆轮、精密电表动圈的体形设计、枪炮的弹丸、电机的转子、机器零件、 导弹和卫星的发射等,都不能忽视转动惯量的大小。因此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实际 意义。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形状和转轴的位置都有关系。对于形状较简单的刚 体,可以通过计算求出它绕定轴的转动惯量,但形状较复杂的刚体计算起来非常困难,通常采 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 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本实验使物体作扭转摆动,由于摆动周期及其它参数的测定计算 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扭摆的构造如图 1 所示,在垂直轴 1 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 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 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摩擦力矩,3 为水平仪, 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 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 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一)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用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理解“对称法”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实验思想,学会验证平行轴定 理的实验方法。 掌握定标测量思想方法。 学会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时间的累积放大法。 掌握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 (二)讲课提纲 1.实验简介 转动惯量是表征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研究、设计、控制转动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工 程技术参数。如钟表摆轮、精密电表动圈的体形设计、枪炮的弹丸、电机的转子、机器零件、 导弹和卫星的发射等,都不能忽视转动惯量的大小。因此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实际 意义。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形状和转轴的位置都有关系。对于形状较简单的刚 体,可以通过计算求出它绕定轴的转动惯量,但形状较复杂的刚体计算起来非常困难,通常采 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2.实验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1)基本原理 转动惯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是转换测量,使物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 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 实验中采用扭摆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就是使物体摆动,测量摆动周期,通过物体
T 2 I k 来测量转动惯量。
摆动周期 T 与转动惯量 I 的关系
(2)间接比较法测量,确定扭转常数 K 已知标准物体的转动惯量 I1,被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I0;被测物体的摆 动周期 T0,标准物体被测物体的摆动周期 T1。通过间接比较法可测得
I 0 I1 T02 T12 T02
扭摆的构造
3
(3)测量塑料圆柱体、金属圆筒和木球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计算百分误差。 (4)测量滑块位置不同时的转动惯量,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2.测量与数据处理要求 (1)做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示牌”中各项内容,并且贯彻在自己的实验中。 (2)自己阅读教材和仪器使用说明书,学会测量仪器的使用。 (3)累加放大法测量摆动周期 T,10 个周期一测,测量 5 次。 (4)质量采用电子天平测量,是否多次测量,自己根据测量结果确定。 (5)长度量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的每个待测量测量 5 次,其余的单次测量。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圆柱、圆筒和木球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估算圆柱转动惯量理论值的不确 定度,表示计算结果。 (7)间接比较法测量载物金属盘的转动惯量和扭转常数,分别估算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8)间接比较法测量或直接测量圆筒的转动惯量 I 筒,估算估算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并 与理论值比较,计算百分误差。 (9)直接测量木球的转动惯量 I 球,估算估算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并与理论值比较,计 算百分误差。 (10)直接测量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 I 杆,摆动周期 10 个周期一测,测量 1 次。 (11)改变金属滑块质心轴相对摆轴的距离 x,直接测量金属细杆加滑块的转动惯量 I,摆动周 期 10 个周期一测,测量 1 次。Ix=I-I 杆=I0+mx2,Ix~x2 图线,验证平行轴定理。 (12)实验有关的理论计算公式和一些参考数据,请参考教材 P194 的附录。 (13)列表记录数据,表格规范,不能使用铅笔记录数据。 (14)在数据签字之前不要整理实验仪器,保持测量原貌;老师检查合格、数据签字之后必须 整理好实验器材,方可离开实验室。 〔注意事项〕 1.扭摆的基座应保持水平状态。 2.光电探头宜放置在挡光杆的平衡位置处,挡光杆不能和它相接触,以免增大摩擦力矩。 3.在安装待测物体时,其支架必须全部套入扭摆主轴,将制动螺丝旋紧,否则扭摆不能正常工 作。 4.在测定各种物体的摆动周期时,扭摆的摆角应在 900 附近。 5.在称金属细长杆和木球的质量时,必须取下支架和夹具。 6.扭摆的弹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强度,千万不要随意玩弄。 〔问题思考与讨论〕 (1)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实验中是怎样实现的? (2)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扭转常数?采用了什么方法? (3)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4)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中,验证的金属滑块还是金属细杆的?为什么? (5)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中,金属细杆的作用是什么? (6)摆动角的大小是否会影响摆动周期?如何确定摆动角的大小? (7)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对每一次摆角应做如何处理? (8)测量转动周期时为什么要采用测量多个周期的方法?此方法叫做什么方法?一般用于什么 情况下? (10)根据误差分析,要使本实验做得准确,关键应抓住哪几个量的测量,为什么? (11)实验中各个长度的测量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 (12)实验中如何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合理? 〔数据记录与处理〕 测量扭转常数和载物金属盘转动惯量 表 1 测量塑料圆柱的直径 D 数据
M k
(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M I
式中,I 为物体绕转铀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M I
(2)

2
k I ,且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式(1) 、 (2)得:
图 1 扭摆的构造
1-垂直轴,2-蜗簧,3-水平仪
d 2 k 2 2 I dt
1-垂直轴,2-蜗簧,3-水平仪
也可以确定出扭转常数 K
I1 k 4 2 T1 T02
2
定出仪器的扭转常数 k 值,测出物体的摆动周期 T,就可计算出转动惯量 I。 (3) “对称法”验证平行轴定理 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 m 的物体(小金属滑块)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I0 时,当转轴平行 移动距离 x 时,则此物体的转动惯量变为 I0+mx2。为了避免相对转轴出现非对称情况,由于重力 矩的作用使摆轴不垂直而增大测量误差。实验中采用两个金属滑块辅助金属杆的对称测量法, 验证金属滑块的平行轴定理。这样,I0 为两个金属滑块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m 为两个金属 滑块的质量,杆绕摆轴的转动惯量 I 杆,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 x 时(实际上移动的是通过质心的 轴) ,测得的转动惯量 I=I 杆+I0+mx2
两个金属滑块的转动惯量 Ix=I-I 杆=I0+mx2 (4)光电转换测量周期 光电门和电脑计数器组成光电计时系统,测量摆动周期。光电门(光电传感器)由红外发射管 和红外接受管构成,将光信号转换为脉冲电信号,送入电脑计数器测量周期(计数测量时间) 。 3.重点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实验方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扭摆法。 (2)测量方法:力学基本量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基本测量方法;测量摆动周期的累加放大法。 (3)数据处理方法:判断理论和实验是否相符的作图法。 (4)仪器调整使用方法: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基本仪器的正确调节和使用方法;转动惯量 测试仪的调整使用方法。 4.测量与数据处理要求 (1)做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示牌”中各项内容,并且贯彻在自己的实验中。 (2)自己阅读教材和仪器使用说明书,学会测量仪器的使用。 (3)累加放大法测量摆动周期 T,10 个周期一测,测量 5 次。 (4)质量采用电子天平测量,是否多次测量,自己根据测量结果确定。 (5)长度量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的每个待测量测量 5 次,其余的单次测量。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圆柱、圆筒和木球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估算圆柱转动惯量理论值的不确 定度,表示计算结果。 (7)间接比较法测量载物金属盘的转动惯量和扭转常数,分别估算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8)间接比较法测量或直接测量圆筒的转动惯量 I 筒,估算估算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并 与理论值比较,计算百分误差。 (9)直接测量木球的转动惯量 I 球,估算估算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并与理论值比较,计 算百分误差。 (10)直接测量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 I 杆,摆动周期 10 个周期一测,测量 1 次。 (11)改变金属滑块质心轴相对摆轴的距离 x,直接测量金属细杆加滑块的转动惯量 I,摆动周 期 10 个周期一测,测量 1 次。Ix=I-I 杆=I0+mx2,Ix~x2 图线,验证平行轴定理。 (12)实验有关的理论计算公式和一些参考数据,请参考教材 P194 的附录。 (13)列表记录数据,表格规范,不能使用铅笔记录数据。 (14)在数据签字之前不要整理实验仪器,保持测量原貌;老师检查合格、数据签字之后必须 整理好实验器材,方可离开实验室。 5.问题思考与讨论 (1)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实验中是怎样实现的? (2)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扭转常数?采用了什么方法? (3)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4)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中,验证的金属滑块还是金属细杆的?为什么? (5)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中,金属细杆的作用是什么? (6)摆动角的大小是否会影响摆动周期?如何确定摆动角的大小? (7)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对每一次摆角应做如何处理? (8)测量转动周期时为什么要采用测量多个周期的方法?此方法叫做什么方法?一般用于什么 情况下? (10)根据误差分析,要使本实验做得准确,关键应抓住哪几个量的测量,为什么? (11)实验中各个长度的测量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 (12)实验中如何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合理? (三)实验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