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第一章咨询工作第一条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及时记录并归档。
第三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第四条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再进行归档。
第二章入园流程第一条问询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
第二条评估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
(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检查)。
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
第三条安置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
第四条体检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
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
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
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
第五条建档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档;一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责任教师。
2、填写入园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详见附件“参考表样2 ”)第六条确认完成入园相关手续,各岗负责人签字确(详见附件“参考表样3”)。
第七条进班班主任及个别化训练负责人员应收取该儿童的听力图、各项评估结果、入园调查表及综合情况登记表的复印件,并了解孩子情况,以便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要向家长介绍各方面情况和教学要求。
第三章办理离退园手续第一条在儿童离园或退园时,应填写离退园申请表(详见附件“参考表样4 ”),各岗人员签字确认。
第二条各方面手续交接确认。
第三条保留离退园儿童的有效联系手段,便于跟踪随访。
第四章集体教学一日活动安排听障儿童集体训练课程应保证儿童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综合发展,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基本教育原则。
第一条来园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
●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问好,和家长再见。
●将脱下的衣帽、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轻拿轻放小椅子。
●有秩序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
2、保健医生在园门口接待入园并进行晨检,发现问题迅速进行相应处理。
一摸:摸儿童额头、颈部和手心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二看: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传染病的早期表现。
三问:了解儿童饮食、睡眠、大小便的情况。
四查:初步检查儿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
3、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教师A:●组织幼儿有秩序的活动,如看书、看动画片、玩玩具、做游戏等。
●准备常规活动教具。
教师B:●热情接待儿童,面带微笑向家长问好,蹲下来和孩子亲密接触,稳定情绪。
●除对儿童进行身体晨检工作外,同时要其检查助听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有无异常情况(如助听器啸叫等)需要及时处理。
●引导孩子与家长道别,愉快分离。
●收取每日作业,了解幼儿在家完成情况。
●叮嘱带药家长登记药品记录本,检查药品是否已写上儿童姓名。
第二条常规活动组织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站姿标准:两脚并齐,挺胸抬头。
●听到点名后能应答。
●认真做舌操及各项训练。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教师A:●排队:吸引儿童注意力,组织排队。
●点名:点名观察孩子听觉反应,进一步检查聋儿助听设备状况,清点人数。
●做舌操:播放舌操音乐,带领聋儿做舌操,帮助幼儿掌握操节要领。
●组织聋儿进行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听力训练,各项内容的安排应体现训练的全面性及层次性,根据班内孩子水平选择相应难度。
●儿歌律动:教师播放儿歌音乐或自念儿歌,加入动作和说唱,组织聋儿跟随教师一起做。
教师B:●配合教师A组织相关活动。
第三条盥洗与入厕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学会正确的盥洗方法,会有顺序的打抹肥皂,搓洗手,洗干净各部位,不玩水,不打闹。
●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会正确地使用手纸。
●主动表达自己的入厕意愿和要求。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组织并指导儿童正确盥洗,提醒聋儿卷袖,肥皂搓手,用毛巾擦手。
●检查儿童盥洗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指导保育员处理。
●了解儿童大、小便习惯,允许其根据自己需要入厕。
●引导儿童注意盥洗和入厕的安全,防止拥挤摔伤。
●随机进行相关的生活常识教育,提高其自理能力。
第四条早操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情绪愉快地参加早操锻炼。
听口令迅速排队,做操不喧哗,不推挤,精神饱满,动作协调、到位。
●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并能逐渐学习主动向老师示意增减衣服。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教师A:●操前清点儿童人数、检查衣着、鞋带、组织孩子有序地到户外做操。
●组织操前准备活动。
●精神饱满地与儿童共同做操,指导孩子按要求完成动作,遵守规则。
●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指导保育员及时增减衣物,处理异常情况。
●确保幼儿安全地进行活动。
●注重在早操活动中渗透听觉言语教学。
教师B:●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
第五条进餐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学习值日生工作,有秩序地分餐具和食物。
●独立用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尽量保持桌面、地面及衣服干净。
●主动表达加餐的需要。
●进餐后分类收拾餐具,清理桌面、正确使用餐巾。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组织好餐前活动,以讲故事,音乐欣赏及各类安静的手指游戏为宜。
●向儿童介绍每餐菜肴,激发食欲。
使孩子初步了解合理搭配、营养用餐的方法。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高声喧哗,不偏食,注意坐姿。
●随时满足儿童进餐需要,注意照顾体弱、生病者,控制肥胖儿的食量,掌握进餐时间(约30分钟),不过分催促,不处理问题。
●指导儿童做好餐后整理,如饭后漱口,擦嘴,及时收拾餐具,清洁桌面等。
第六条户外游戏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喜欢户外活动,能愉快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大胆参加活动。
●能遵守活动规则,正确使用玩具材料,并及时收捡。
爱护户外花草树木,遵守场地行为要求。
●学习自我保护方法,在活动中注意安全隐患,不离开集体,不做危险动作,能依冷热增减衣服,按需喝水、入厕。
●能和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学会轮流、等待,在活动中分享共同探索的乐趣。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教师A:●有计划、有准备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交替,运动量适宜,给予儿童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一周内保证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并包含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
●做好充分的户外活动准备,包括: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保证儿童人手一件以上。
及时检查场地、器械、设施。
确保安全无患。
清点人数,指导孩子增减衣服,系好鞋带,使之能安全参与活动。
●积极参与和引导儿童进行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合作创新,体验各类游戏的快乐。
随机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和行为规范的训练,随时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
●注重活动安全,教师占位合理,保证幼儿在教师的视线之内活动,杜绝安全事故。
●注重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听觉言语教学。
教师B:●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
第七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1、对儿童行为的要求●喜欢参加集体教育活动。
活动中能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乐意表达。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倾听、轮替、等待,遵守活动规则,坚持完成活动任务。
看书握笔姿势正确,坐姿端正。
●逐步树立合作意识,愿意和同伴一起商量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教师A:●在儿童入园时应了解气个方面的情况、各项评估结果(听觉言语、学习能力、听力测试等)和现有水平基础。
●制定活动目标:要求目标明确、具体、可行。
●选择活动内容:应体现对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生活与健康、社会等五个领域的综合培养,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的平衡发展,并能体现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发展层次性。
●制定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活动准备:包括计划安排、场地选择,材料准备等。
创设和教学相适应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促使听障儿童在操作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真实的认知和经验。
●组织活动实施:(1)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技能、知识方面,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
(2)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求知欲。
(3)给予新的刺激,使幼儿感知新经验。
(4)引导幼儿理解新经验。
(5)整理和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幼儿的学习。
(6)引导幼儿延伸、拓展,灵活运用新经验。
●进行活动评价: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计划。
●集体教学的注意事项:(1)语言清晰、简洁、明确,音调、音量和语速适度。
(2)关注孩子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方式。
关注每一位儿童的状况和表现。
(3)及时了解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难度和进度。
(4)组织活动时,注重引导儿童作答或讨论,善于利用周围环境条件辅助教学。
●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
教师B:●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
第八条区角活动的组织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愉快地参与各类游戏,学会自制玩具,选择游戏,分配角色,自主、自信的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在生动丰富的游戏情境体验快乐,获得直接有益的经验。
●有良好的游戏习惯和规则意识,爱惜玩具,能及时收拾玩具,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创设丰富适宜的活动区角,应平衡安排创造性活动(建构活动、角色活动、表演活动、美术活动)与规则性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活动区活动组织实施:(1)介绍今日开放活动区角,讲解活动区活动规则和材料的若干操作方法。
(2)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孩子开展游戏活动。
注意观察了解他们游戏中蕴藏的发展需要。
(4)指导儿童分类收拾玩具,整理场地。
(5)组织儿童进行活动区游戏成果的分享,体验成功感。
●活动区注意事项:(1)指导活动时,挖掘教育价值,拓展游戏主题。
(2)引导并支持儿童自己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
(3)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习惯,交往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
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谦让,分享。
(4)提醒幼儿正确运用玩具,注意安全保护。
(5)注重引导孩子在各活动区中自主选择,培养创造性的意识和能力。
第九条睡眠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能整理好用具,洗漱干净,入厕后安静进入寝室。
●在老师的指导或帮助下,自己有顺序地穿脱衣服,摆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