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芯片新龙头业绩暴增:太极实业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使用“趋势财经APP”和“趋势操
盘手APP”)一、半导体业务半导体业务方面,目前海太公
司及太极半导体公司为公司主要的半导体业务平台,太极微电子自购买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不予考虑。
海太半导体由太极实业(占股55%)和韩国SK 海力士(占股45%)共同投资,是SK 海力士无锡12 寸晶圆生产线的配套服务商,目前海太半导体的产能占据海力士40%~50% 左右,其封
装工艺匹配国际领先的20 纳米DRAM 产品,封测技术水平国际一流。
2015 年4 月29 日,海太与海力士签署二后工序合同,合同有效期为2015 年7 月1 日至2020 年
6 月30 日。
双方约定海太半导体按“ 全部成本+ 约定收益” 的方式对其向SK 海力士提供的半导体后工序服务进
行定价,“ 约定收益” 为投资总额(4 亿美元)的10%,
即四千万美元,这样海太公司至少每年有固定盈利4000 万美元,约2.7 亿,也就是说不论营收增长多少,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收益不变,海太公司2015 年实现了37.23 亿元营收、2.69 亿元净利润,太极实业控股95% 的子公司太极半导体经营范围为:研究、开发、封装、测试生产半导体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
2015 年营收1.91 亿元,净利润
-7976 万元,2016 年半年度营收1.1 亿元,净利润-2865
万元,营收逐渐增加,同时亏损逐步减小。
2016 年太极半
导体以自筹资金新增投资2725 万元, 重点投资指纹识别
项目封装,2016 年预计产量93 万颗,项目建设期为1 年。
指纹识别是这一两年的超级爆品,今年是爆发元年。
因此,太极半导体今年已经扭亏盈利。
二、十一科技收购十一科技后,太极实业马上由丝变身成高富帅了。
行业高景气、业务稀缺、龙头地位、基本独享巨大市场,能够集这些光环于一身的标的在A 股实在很少。
十一科技在高科技洁净工程、
光伏电站、物流工程设计与总包三大领域皆实力超群,物流领域是国内最大的物流设计院与EPC 承包商之一;光伏电站领域十一科技已承揽4550MW 的光伏电站设计项目,名列前三;高科技洁净工程十一科技基本垄断国内市场。
(一)光伏电站十一科技从2014 年底开始进入光伏电站的项目
开发、建设及运营业务,目前有115 兆瓦的电站运营项目,未来将加大光伏电站业务。
太极实业募集资金21 亿也将大部分用于投资、建设、运营光伏电站,目前在建的光伏电站运营项目包括察哈尔右翼30 兆瓦、卓资县55 兆瓦、锡林浩特20 兆瓦和杭锦旗10 兆瓦,合计115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新建光伏项目合计约140 兆瓦。
2016 年上半年,光伏电力板块设计合同完成3604MW,比去年同期增长60%;总包合同实现486MW,比去年同期增长58%;2016 年前三季度设计合同共计完成5889MW,总包合同共计完成
491.503MW。
(二)集成电路十一科技在电子无尘室设计方面市占率达70% 以上,居国内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十一科技承担了国内80% 以上的8 英寸及12 英寸芯片项目设
计和管理工作,在这领域拥有丰富的设计和工程管理经验,尤其是掌握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必备的高级别净化室、水、气、化、防微震、防电磁辐射等专业技术,具有丰富的大型电子类项目EPC 经验,是国内行业龙头企业。
十一院具有国内唯一一个以EPC 建成并获奖且成功运行的12
英寸芯片项目(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12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项目)。
洁净室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集成电路、液晶
面板、LED 等行业,未来几年主要的爆点在集成电路。
十三五规划大陆将建至少8~10 座12 寸晶圆厂,按70% 份额就是7 座。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十一科技时太极实业应该主
要看中的是十一科技在光伏电站方面的巨大发展潜力,并没有考虑到晶圆厂建厂加速这一点,一是收购报告书主要强调的是光伏电站,二是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营。
收购十一科技是在15 年上半年,而晶圆厂建厂加速是在
15 年下半年才露出苗头。
从收集到的资料看,至少有9 座12 寸晶圆厂正在兴建,另外还有4 座传出兴建计划。
9 座在建的12 寸晶圆厂中已查到的十一科技参与的有4 座,
由于太极实业完成标的资产过户是在今年10 月20 日,之前的订单都没有公告,9 座晶圆厂中太极实业公告的十一科
技参与的只有合肥长鑫,拟签订工程统包EPC 订单66.87 亿,预计竣工日期是18 年4 月。
上海华力微是受托开展环评,根据十一科技与华力微的合作历史看,拿下工程统包EPC 订单也是大概率。
南京台积电是工程设计与工程监理,上海中芯国际是独立完成设计。
由于资料所限,十一科技参与在建12 寸晶圆厂可能远不止此四家。
十一科技*披露:上海超硅与重庆超硅同时开建,标志我院在12 英寸硅片设计中发挥优势,同时中芯国际12 英寸设计项目获LEED 认证金奖,这是否指十一科技也参与了重庆格罗方德晶圆厂的设计?希望有相关信息的朋友提供有价值资料。
三、估值十一科技2015 年度、2016 年度、2017 年度及2018 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人民币20,000 万元、人民币25,327 万元、人民币28,551 万元和人民币30,315 万元。
目标公司的实际盈利数不足上述承诺的部分由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对方向上市公司进
行补偿。
从十一科技13、14 和15 年上半年各业务情况来看,工程总承包占营收的近80%,但毛利比较低(5% 左右);设计与咨询占20% 余,毛利较高(40% 多),其中电子及高端制造毛利尤其高,占总营收6% 余。
这一状况随着晶圆厂加速建厂,肯定会有较大改变。
无论是工程总承包还是设计与咨询,电子及高端制造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
以收购报告书中预测的17 年净利润2.86 亿为基础,大体估算下太
极实业17 年的净利润。
17 年预测净利润2.86 亿主要考
虑的是光伏等其它业务的增长,没有考虑晶圆厂加速建厂导致的集成电路业务爆发。
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按骆思远研报中说法,每座12 寸晶圆厂建厂费用按200 亿人民币,其
中25% 用于无尘室工程计算,仅12 寸晶圆厂带来的明后两年无尘室总商机估计就达250 亿元左右,十一科技按70% 份额就是175 亿,按5% 的净利率算,约8.75 亿,17 年假定占一半,就是4.37 亿。
二是按上述已知的晶圆厂订单看,两个厂工程总包EPC(华力维、长鑫)金额不下百亿,明年拿下2 个这样的订单应属正常,按5% 的净利率算,明年晶圆厂无尘室业务贡献净利润5 亿应不致太离谱,与
上述方法结果基本吻合。
因此十一科技17 年净利润为
2.86+4.37=7.23 亿,太极实业占股99.5%,则十一科技贡
献净利7 亿。
上述估算中没有考虑8 寸晶圆厂,没有考虑原有业务的净利润贡献。
因此明年太极实业净利润超7亿我认为是大概率事件,对应11 月25 日收盘价9.13 元及增发后共21.09 亿股本算,总市值192 亿,明年估值在20 左右,对这样行业高景气、业务稀缺、龙头地位、基本独享巨大市场的标的来说实属低估。
当然估算业绩本就很难精确,可能实际情况与此差距很大,但明年业绩超高增长确定无疑。
四、不利方面(一)国企太极实业国企作风明显,市值管理意愿不强烈,互动平台基本没有回复投资者提问。
五、实操
计划近期成长股集体低迷、部分高成长白马股落马让我对炒股就是炒预期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成长股投资更要注意预期。
市场大体上是有效的,市场运行在均衡态下时,一般而言人人看得到的利好基本都已经Price in 了。
但在一定时期由于资金偏好集中在某一种类型股票上,造成另一些类型股票低估,如14 年上半年题材投资为王,特斯拉、可穿戴、冷链、TMT、军工、在线教育轮番发动,业绩成长性在此轮中被淡化,造成大量高成长股低估,今年上半年是成长股的天下,市场对煤炭、有色等传统行业印象差,但由于供给侧改革,这些傻大黑粗走出困境,超预期非常容易,10 月至今表现不俗,我认为投资这些行业也是成长股投资,只是由于其强周期性导致投资难度大于其它成长股。
白马股超预期的难度则远远大于这些市场预期低无可低的傻大黑粗。
那到底成长股投资该跟随市场还是坚守原有模式?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认为现阶段要么长线坚守原有模式,等待成长股的春天到来,要么尽快熟悉原来看不上的傻大黑粗行业和个股,跟上市场节奏。
反正我不会碰没有业绩纯炒概念题材的股,不会在现阶段满仓,不会短线操作原有模式的成长股。
回到太极实业,这个股我认为是长线投资的好品种,业绩弹性很大,难以准确估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有可能实现超预期的,超预期的难度远小于信维通信这些白马股,从前期股价表现看,现价还是有一定安全边际的,现在就9元一
股,可融资标的,我认为是17 年非常好的标的。
基于此,长线分批建仓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达到老骆研报17 年目标价19.4 元也不是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