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家乡美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
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
欢上音乐课,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
模仿能力比较强,但
是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
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
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理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
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是当前首要任务。
二、课程标准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
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和聆听《乡下的阳乐》,在兴趣中体验
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
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
乐中去感受一下。
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
讨论问题:
(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
如“脸上
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
我们再聆听一遍。
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
自己学唱。
6.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
水全都认识我。
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7.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8.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
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
其中第二句最难。
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
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
小节的强拍,标●。
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9.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10.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1.完整地表演歌曲。
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12.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13.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14、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歌曲的爱家爱乡爱祖国之情。
2.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3.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
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难点:
感受表现歌曲情境
教学过程:
1.歌颂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成千上万,尤其是用当地民歌素材创作的
歌曲,听来更为动人心弦,现在介绍一南一北的二首歌曲。
2.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不告诉歌名)。
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3.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
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
展开讨论。
(1)西北—粗犷、豪放。
(2)中南—细腻、抒情。
)
4.分别欣赏。
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
(1)《黄土高坡》。
(2)《洞庭鱼米乡》。
设问:
给你什么感受?
歌唱的是什么主题?
是哪一声部的独唱?
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
(1)《乡下的阳光》。
(2)《黄土高坡》。
(3)《洞庭鱼米乡》。
6.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⑴.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⑵.高音的音符“do”的手势表示方法,同样,高音的“re 、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⑶.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
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
地。
7.听范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最好教师能示范)。
设问:
(1)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9.学唱第一乐段。
(由于歌曲的节奏旋法较难,拟用听唱法。
)
(1)朗读歌词。
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3)先歌词后曲调。
先跟唱后听唱。
(4)分句巩固,分组反馈,个别指导,及时纠正,才能教唱好抒情婉
转的歌曲。
10.学唱第二乐段:
(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
(2)填入歌词。
11.完整地唱好全歌。
12.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13.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14、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四首歌曲,进一步加深感受和表现歌曲主题情境。
2.通过有关创作活动,训练提高音乐创编能力。
3.在唱唱、听听、演演、做做等综合艺术活动中,进一步培养音乐表演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教学过程:
一、创作活动
1.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创作活动,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
试奏、修改。
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
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
教室周围张贴,大家参观展示。
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
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
二、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
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
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
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三、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