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音乐风格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音乐风格

第 1 课音乐的风格
第1 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秧歌舞曲》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体验我国北方地区的秧歌舞,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艺
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感知体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认识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学会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掌握秧歌舞
的节奏和十字舞步教学难点:1、秧歌节奏的掌握。

2、十字舞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设问和图片导入,使同学们初步对“秧歌”产生兴趣。

(出示图片,图片内容为跳秧歌的场面,引发学生兴趣。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生:他们在扭秧歌。

2、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扭秧歌”啊?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扭一扭秧歌,怎么样?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感受一下民间扭秧歌的场面。

(河北印象之扭秧歌)(出示幻灯片,呈现课题)
二、欣赏《xx 大秧歌舞曲》
1、聆听舞曲,感受舞曲热烈的气氛。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舞曲给你带来
什么感受?(播放音乐)
生:热烈的、兴高采烈的
2、再次聆听,学唱xx 大秧歌调
师:这首舞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师:秧歌舞曲常用的节拍多为或拍,拍时重音在第四拍上,拍时重音常在第二拍上,其节奏富于弹性。

师:板书节奏型。

好,让我们一起来打节奏。

4、学习节奏,强调附点音符(通过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学习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八等。


5、简介秧歌舞曲常用乐器
师:在秧歌当中,离不了乐器的伴奏,听出这首舞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吗?
师:通常秧歌都是由唢呐和锣鼓来伴奏的。

(多媒体课件简介乐器)
三、学跳秧歌十字步
1、播放秧歌基本动作舞蹈片段(多媒体课件)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秧歌的特点是热烈、豪放、动作、优美。

好,下面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也一起来活动活动,扭一扭,,跟我学跳秧歌最基本的舞步十字步。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十字步秧歌
3、跟着《xx 大秧歌舞曲》一起跳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戴红领巾、学敬队礼的活动,激发学生想要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渴望及对红领巾的热爱。

2、通过创“英雄塑像”培养学生正确区别各种主题、即兴创作造型的能力以及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听唱歌曲,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附点节奏等所产生的乐曲风格。

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
1、复习歌曲《只怕不抵抗》。

指导学生用坚定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图示,模仿、创作造型来表演歌曲中“只怕不抵抗”这一句的歌词
3、歌表演《只怕不抵抗》
二、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初听并回答问题歌曲的名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第一
段)找出歌曲中最喜欢歌曲中的一句歌词
3、再次复听(观看少先队入队仪式的照片)
4、学戴xx、敬队礼
5、完整表演唱
三、即兴合作,创作主题造型
1、导入
师:的确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上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一些英雄故事,还请你们课外去收集了一些。

谁愿意为我们讲讲你收集的英雄故事?
2、个别学生讲故事,分组交流收集的英雄故事
3、结合故事内容创作个体xx 造型
4、教师小结并出示“造型主题”(四个主题)
5、小组排练、展示主题造型
6、互相评价表演内容(评价标准:是否与主题相符)
四、综合表演
表演唱只怕不抵抗”刚英雄造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3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能小组合作进行舞蹈、绘画和打击乐的编创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律动(简单的蒙古动作),刚才我们做的什么动作?你知道我国哪个民族最喜欢骑马?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背上的民族”那蒙古族生活在哪呢?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蒙古的地域、大草原、蒙古族的风俗
3、舞蹈导入,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蒙古舞蹈:老师自跳,学生拍手伴奏
师教几个动作和学生一起跳起来(讲解蒙古族几个动作的要领如:硬腕、硬肩、骑马的动作)
xx 一起跳起来
二、新课教学
1、听蒙古族小朋友骑着小红马向我们走来了(完整聆听歌曲)。

2、(你
听到蒙古小朋友都唱了些什么)读歌词(可用动作提示)3、请同学们跟音乐小声唱一
遍。

4、你们唱的真好听,老师还想再听一遍
5、如果你们也骑上小马奔驰在草原上,心情会怎样?现在让我们也来试试。

(处理歌曲情绪)
6、下面一起跟琴来唱(纠正错误解决难点)直到唱好
7、这么好听的歌,我看有的同学都忍不住跳起来了,让我们边跳边唱(跟伴奏)
三、编创与表现
1、课件出示三个蒙古包(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红色--请你们跳起
欢快的舞蹈,听清要求:
你们可以用老师教你们的蒙古舞动作或自己编创的动作跳,无论怎样跳一定要和上音乐的节奏,而且动作要优美舒展,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个空间,注意音乐一停.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四、课堂总结
让我们在这美丽的草原唱起来跳起来吧, 让我们和蒙古人民一起来赞美家乡赞美草原吧。

(放音乐师生同欢乐)
第4 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小白菜》
教材分析:《小白菜》一课是广东花城版教材中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这首歌流传于河北一代的民歌表现了年幼的孤儿思念已逝母亲的动人情景。

音乐纯真,质朴,节奏宽广舒展,速度缓慢,情绪忧伤凄凉。

乐句和乐句的衔接呈下行趋势,后三节变化重复,表现凄凉的情绪如泣如诉的语气。

歌曲采用四五四四变化拍子,结构规整,旋律朴实流畅。

《小白菜》的故事对学生而言,耳熟能详,又能给课堂增添不少的亮点。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以故事的导入为出发点,通过节奏的朗读,歌词的诵读,表演的创编,达到学习新歌的目的。

仔细推敲,课似乎有些老套,但是新课程实施至今,经验不少,问题也不少,新课程下音乐教学中音乐的魂无法摈弃。

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大刀阔
斧”,经典保守也不失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

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
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教学重点:感受小白菜的音乐特点,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速度、旋律下行等带来的音乐风格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情境创设
1、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2、讲故事:根据歌曲内容编成故事,边放课件边讲故事。

把小白菜的生活和自己进行比较,对“旧社会苦新社会甜”这句话进一步认识,进行德育教育。

三、学习新知: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
师: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2、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
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四、动作创编:通过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在动作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