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29 资源跨区域调配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加试要求(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a)(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c)(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分析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主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情况入手,分析如下: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南水北调调出区有利:促进调出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人们节水意识不利:取水口水文环境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调入区有利:增加水域面积,促进水循环;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量;回补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可有效遏制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北方灌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西气东输调出区有利: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不利:管道铺设沿线易造成生态破坏调入区有利: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等西电东送调出区有利: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加重调入区有利:保障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大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真题设问1.(2017·11月浙江选考)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2.(2016·10月浙江选考)简述“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2016·4月浙江选考)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
考向和规律1.考向:能源输送工程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积极意义;能源输送工程对沿途生态环境的影响;区域合作的意义。
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本专题的重要考查形式。
材料特征:以有关某区域概况的文字材料或略图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若信息呈现在图中,需要考生仔细读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设问特征:设问多是简述题,其形式主要是“简述……的积极意义”或“分析……的影响”。
选项或答案特征:围绕材料,紧扣教材知识,结合考查区域进行具体分析,组织答案要点。
例1(2017·11月浙江选考)“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
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③进口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我国与俄罗斯相比,我国资金更为雄厚,劳动力更丰富,所以不可能从俄罗斯引进大量资本和剩余劳动力。
俄罗斯资源丰富,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故我国可从俄罗斯进口大量油气资源和拓宽销售市场。
例2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2)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3)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石油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稳、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B (2)C (3)B解析(1)由图可知,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
(2)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
(3)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
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C.促进资源开发D.缓解能源紧张2.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小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D对。
输电不能直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A、C错。
输入的电力能源是清洁能源,对输入区没有污染,B错。
第2题,甲图新疆晾房利用的是当地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的特点,不是昼夜温差大的特点,A错。
乙图是陕西窑洞,体现了当地干旱,降水少的特点,B错。
丙图是青海牧场,经济水平落后,科技水平低,C对。
丁图是四川水田,发展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D错。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为48.3亿立方米左右;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在甘肃省境内河流长475千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69.1亿立方米。
读“陇东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相比调水线路甲,调水线路乙具有的明显优点是( )A.可调水量大B.水质好C.施工难度小D.投资成本低4.陇东跨流域调水工程如能顺利建成,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陇东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②解决陇东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③武都段白龙江的年径流量增大④促进陇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白龙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大于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故调水线路乙具有的明显优点是可调水量大。
第4题,陇东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引起的;白龙江武都段位于引水口的下游,调水工程将导致该河段的年径流量减小。
(2017·浙江龙游调研改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线路图”,完成5~6题。
5.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②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③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④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D.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答案 5.C 6.D解析第5题,①项大运河调水可以使运河水量增多,水道变深变宽,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②项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③从长江调入的水可以缓解戊地(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④项丙至丁段地势北高南低,不可能自流引水。
第6题,南水北调工程会增加长江以北的水源,减少长江的水量,导致长江入海水量不足,可增加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A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会将泥沙一并输入北方,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同时长江水量减少泥沙在河床堆积,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会减少,B项错误;调水与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无关,C项错误;因为要保证调入水质的清洁、安全,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D项正确。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D.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8.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④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⑤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7.B 8.C解析第7题,由于大量调水,汉江下游水量减少,使得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减轻,A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所以B正确;调水工程无法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故C项错误;晋煤外运主要是靠铁路运输,不是水运,D项错误。
第8题,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有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人为原因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2018·浙江模拟冲刺)“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千岛湖引水工程是“五水共治”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读“千岛湖引水工程线路图”,完成9~10题。
9.千岛湖引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保供水B.抓节水C.治污水D.防洪水10.千岛湖引水工程建成后对杭州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A.减轻大气污染B.缓解用电紧张C.减缓地面沉降D.缓解交通压力答案9.A 10.C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流输送B.管道运输C.水陆联运D.高压输电1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是( )A.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完全以气代煤B.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D.缓解我国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带来的环境压力答案11.D 12.C解析第11题,仔细读图,结合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可以推断①线路为西电东送的北路工程,②线路为西气东输工程,③为西电东送的南路工程,④为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①和③均为长距离电力输送,应该是利用高压输电。
第12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改变;西气东输增加了东部发达地区能源供给,能源利用出现多元化,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能彻底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问题,只能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