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
等值线特征在图 中如何体现?
以山地为主,山脉南北走向; 地势东高西低,地势起伏大, 山地垂直高差大;多火山地貌;
东部海岸线较曲折,西部海岸 线较平直
地形成因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与 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形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力、流水、冰川、海浪)
集中连片的原因。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误区警示:本题容易误选 B 项岩石裸露。注意题干设问的核心 词是“集中连片”,即洪积扇的形态,而不是问洪积扇的形成。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2.典与 题再其 悟 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
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 粒径较小 B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地形对植被、土壤的影响
(1)山地海拔,垂直高差——影响垂直地带性
(2)不同坡向的植被——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因降水、
光照、气温(影响蒸发量),植被产生差异
(3)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
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沉积,利于土壤肥力保持
A北坡低于南破——北坡为阴坡,比南坡热量条 件差
B西坡低于东坡——西坡为向阳坡,比东坡热量 条件好
C西北坡地域东南坡——西北坡为向阴坡,水分 条件比东南坡好
D西南坡高于东坡——西南坡为迎风坡坡,水分 条件比东北坡好
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影响农业生产 类型—— 机械化水平——
• 影响工业生产 • 影响交通运输 (1)方式选择,建设成本 (2)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山区和平原线路走向考虑的原则 (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港口建设区位、机场区位 (4)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地质因素考虑
• 对自然灾害影响
(1)地质灾害——
(2)洪涝灾害——
(3)气象灾害——封闭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山地阻挡冷空气,
阻挡潮湿气流等
该图为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区域
进行野外考察,发现 的植
被比 的植被
,
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该图为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学习小组在山区考察时,
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高考感悟 结合区域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考查外力作
用,尤其是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对局地微观地貌的影响,如 第 1~3 题、第 6 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流水流速(或风速)与侵 蚀、搬运、堆积作用的关系,即流速快,以侵蚀、搬运作用为 主;流速慢,则以堆积作用为主。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
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B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泥沙在贝壳堤外持续堆积,会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加大
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故 B 项正确;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
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的持续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故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C)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由图文材料中的“坡度骤减”及图例和比例尺可判断,贺兰
山东坡坡度较大,河流、河谷众多;从图文信息中无法判断
出岩石裸露;降水集中有利于洪积扇的形成,但不是洪积扇
C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D靠近海洋,收养六合潮水顶托作用强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的
(1)高原:高原内部一般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丰富,气温日较差大;
若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高原边缘降水丰富,内部降水较少
(2)山脉:迎、背风坡——阻挡冷空气,暖湿气流;
阴阳坡——光照、均温,蒸发量等的差别
(1)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1.该乡村相对高差可能是( ) 60米 90米 120米 150米
2、影响乡村正屋脊线走 向的主要因素是( ) 降水 地形 光照 风向
3、该乡村建筑正屋正脊 线的排列方式的主要目 的是( ) 便于采光 通风排水 拦截水源 获得更多太阳能
A 项错误;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不会影响河口三角洲,也
不会使河流改道,故 C、D 项错误。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疑难突破: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堤外”的位置含义,海岸线应 该位于贝壳堤与海洋之间,则海水搬运的泥沙应该堆积在海岸 线与海洋之间,实际起到了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作用。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
。请分析原因
5、下列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 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 合正确的是( )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
林的
称为
。某河流上
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
林—振业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
山灌丛、草甸。该图为上游河谷林树下线
海拔与坡向的关系示意图。
典题再悟
(2017·高考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 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 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 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 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边缘。据此完成 1~3 题。
(3)盆地:外流和内陆盆地光照、气温、降水的差异
(3)山谷风:
的山谷昼夜较明显,尤其是干旱地区的山谷
(4)峡管风:
(5)焚风:背风坡下沉的干热风,秦岭北部,夏季武夷山的西北面
• 例1:考察中发现,勘察 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 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 区域差异显著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冬 夏季风,东向为多雨区,西向 为少雨区,东西向气候差异显 著;地形高差大,气候垂直差 异明显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2016·高考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 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 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 成 4~6 题。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C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高考复习专题
地形及其影响
1
主干串联
答案速填:
① 向斜
② 裂谷或陡崖
⑥ 固结成岩
⑦ 堆积
③ 岩浆
④ 活跃
⑤ 侵蚀
主要内容
• 地形类型的判读(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区域图) • 地形特征描述 • 地形形成原因 • 地形的影响
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
• 地形类型的判读 高考一般可能
析
,但是会用地形类型的判读分 影响。
6典.题河 再悟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 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D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时代的变化, 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 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海岸线向 前推进,故 A、B、C 项均错误,D 项正确。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某一条
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才
能形成;另外,图示三条贝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
程中位置较稳定。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再悟
审题技巧:本题的题眼是“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即某一条贝壳堤形成时间段内;另外材料中“在沿海地区经常 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的含义,可理 解为贝壳堤基本反映了海岸线位置。
(1)从港口的水域条件,分析上海港从河 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4分) 审题:①从水域条件分析港口建设的区位 条件②比较河港与海港的水域条件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温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 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 分)
高原:500米以上 山地:500米以上 丘陵:500米以下 平原:200米以下 盆地:没做要求
边缘陡峭,内部起伏不大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地面平坦,起伏较小 四周被群山环绕
1、开始拍摄前,摄制组先要准备好露 营地,图中最适合露营地的是( ) A① B ② C ③
2、要求一旦日落立即返回营地。最晚 离开的钓鱼点是( )
B乙 C丙 D丁
描述地形特征
• 描述模式 (1)以什么地形为主(最多2种)及主要地形的空间方位分布 (2)地势高低(高低,倾斜,山脉走向) (3)地势起伏大小(相对高差) (4)特殊地形,典型地貌,海岸线曲折情况等
等高线图中判读地形
• 例1:考察中发现,勘察 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
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 区域差异显著
(1)简述左图中A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准确地用内外 作用力表述地 形地貌的形成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低 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 积扇。
1、扇三角洲( )
A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
B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大
D不可能出现在河流上游
2、辫状河流具有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的特点。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