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句子成分以及病句修改

句子成分以及病句修改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主(志气)谓(高)宾。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连接。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 =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 ]
补语 < >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

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

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

(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

(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

(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

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

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

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

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

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

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