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 安塞腰鼓讲解

14 安塞腰鼓讲解

14. 安塞腰鼓主备学校: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课型:阅读课使用学校:中山路小学六(5)班使用教师:苏慧贞【教材分析】《安塞腰鼓》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场黄土高原上颇具声势的安塞腰鼓表演。

通过对腰鼓的动作.声音.气势.击打腰鼓的人的绘声绘色的描写,展现了力与美,展示了黄土高原华夏子民的气势,表现了民族高扬的生命力和活力,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

用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表演形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思想主题: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结构内容:整体把握:这是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本文在结构上较为鲜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第一部分为一至四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

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为五至十七自然段,写安塞腰鼓演奏的阶段。

这一部分可以再分为几层,这里运用了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自然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写与观者产生共鸣,突出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这力最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写节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更使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为十八至二十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所带进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强。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全文共20个自然段,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3.领悟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4.能学习作者的“抓住典型场景叙述”的方法,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出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积累.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难点:能体会课文独特的语言形式,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之美。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链接】1.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2.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表演,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

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

安塞腰鼓正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中国的代表,世界的代表!【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初步体会“茂腾腾”“燥热”“飞溅”“亢奋”等词语的意思;3.初步感受安塞腰鼓,能用文中的词句概括其特点;4.理清课文层次,学习安塞腰鼓表演前和表演后的语段。

一.课堂研讨(一)导入新课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

(看视频,欣赏安塞腰鼓,听课文朗读,进行初步感知。

)播放亚运会上安塞腰鼓的视频。

师解说导入:(二)初读感知,反馈自主导学情况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名分节读课文,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正音,相机指导字形书写“梁骤”,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理清层次师给出提示:静——动——静3.(1)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分三段。

)第一段(1-4)安静的腰鼓。

第二段(5-17)激昂的腰鼓。

第三段(18-20)静寂的腰鼓。

(2)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也串起了此次腰鼓的表演。

想想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4.再读课文,用文中的语言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的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每一个舞姿都使人站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

)(三)学习“腰鼓表演前”的文字1.看,精彩的腰鼓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指名读)2.找出描写后生的句子,重点理解的句子:(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理解“茂腾腾”即沸腾着生命的活力。

)(2)“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从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中,你感觉到了什么?3.为什么表演前竟如此的安静?(理解这是以静衬动,为下文蓄势)(3)再找一找,还有哪里反应出了当时场面的安静?4.小结:是啊,这就好像在聆听一场音乐会之前,指挥示意准备开始,演奏者都一切就绪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会翘首以待,渴望听到最为优美的音乐。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当堂训练【板书设计】14.安塞腰鼓安静的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激昂的腰鼓静寂的腰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5—17自然段,背诵12—16自然段;2、在多角度地鉴赏文本、拓展文本、批注文本、诵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课文用词造句富有音乐美、韵律美,与安塞腰鼓的动感非常一致,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课堂研讨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塞腰鼓》,谁来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出示一组词语复习安塞腰鼓的风采。

二、学习课文(一)欣赏“火烈的舞蹈”:1.让我们再一次踏上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吧!(播放录像。

)2、说说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由表达。

)3、放声朗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舞蹈火烈)4、交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说出喜欢的理由。

(指导孩子多角度品味语言。

)交流点拨: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①与一般的比喻句不同一般比喻句都是这样说的“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这样变换了顺序,变成短语形式,读一读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节奏、气势)②比喻句连用的排比句这种表达形式不太常见,一口气读下来,感觉到安塞腰鼓不一般的气势。

③比喻的贴切、奇特、形象,展示出不一般的安塞腰鼓。

排比与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把腰鼓壮阔、豪放的场面写得惊心动魄,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形象地写出了鼓点的急促,后生们动作之疾、脚步之雄、目光之亮、风姿之健。

这是将比喻句和排比句连在一起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读来具有节奏感。

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很多,你能再找一找吗?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变得亢奋了。

”……5、小结:是呀,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震撼了整个世界呀,难怪作者会脱口而出:(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齐读。

(二)聆听“激越的鼓声”:1、安塞腰鼓的表演激动人心,摄人心魄。

听,鼓声又响起来了!(范读)2、你听到些什么?(板书:鼓声隆隆)3、仅仅只有我们听到了这些声音吗,还有谁也听到了?这鼓声使得身边的一切都活起来了,似乎是敲打在了山崖上,似乎是敲打在了……(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去写一写吗?)可以写成:敲打在黄土地上……敲打在黄河水面上……4、引读。

5、想象说话。

考虑周围的环境、黄土高原的特点等,再展开想象。

6、真想发自内心大喊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三)感受“安塞腰鼓给与的启示和联想”:1、安塞腰鼓给我们带来了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耳畔响起的是激越的鼓声,那么,它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联想呢?请同学们默读12~17自然段,画出深有感触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读书体会:*预设12自然段:(相机出示)。

(1)自由交流句子谈体会。

(2)这段话是在写击鼓的后生搏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