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合同对价制度1.
4. 已经存在于合同中的义务, 不能 另行构成对价
• 在Stilk v.Myrick (1809) 一案中, 被告系某船 船长, 在伦敦雇了几个海员。在某次航行过程中, 因两个海员开小差, 被告许诺其他船员如果把船 开回目的港, 就将开小差船员的工资分给他们。 • 船到达目的地后, 船长反悔, 辩称这些船员没 有向他的许诺提供对价。原告遂起诉。 • 法官认为, 两个海员开小差并没有给原告增加新 的义务, 因此, 被告的许诺没有对价, 而原告 本就负有尽力把船安全开回目的港的合同义务, 故驳回原告的诉求。
.
(二) 对价的基本规则
• 1.对价必须合法 • 故贩卖妇女、 儿童的合同是无效的, 因为 妇女、 儿童均不能构成买卖合同的标的。 • 按照我国有关司法解释, 出卖自已的未成 年孩子依法构成拐卖儿童罪
2.过去的对价无效
• 过去的对价即是指一方已经履行完毕的对价; 对 此, 对方不能以之作为该当事人后来所作允诺的 对价。 • 英美法上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 • 甲售给乙一匹马。合同履行完毕后, 甲允诺说, 此马身体健壮,性情温和。但乙后来却发现此马 性情暴烈, 遂诉诸法院, 请求追究甲的违约责任。 但法官认为, 甲在作出此马性情温和的允诺时, 原买卖合同中甲的义务 (对价) 已经履行完毕, 且乙又没有针对甲关于此马性情温和的允诺另行 提供对价, 故过去的对价对本案无拘束力。
5. 法定的义务不能构成对价
• 设若前述甲允诺赠予四年学费的对象不是其友之 子乙, 而是对自己的非婚生子丙说, “如果你考 上北京大学附中, 我一定负担你的学费。 ” • 则甲为丙支付中学学费的行为不能构成丙辛苦劳 动的对价,因为丙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其父甲负有保障其非婚生子受教育权得以实现的 法定义务。 • 故若丙果真考上北京大学附中, 甲为其支付学费 的行为仅是其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 不能构成对 价。
.
3. 对价并不苛求等价
• 英美法上仅要求对价必须具备一定的价值, 但不苛求等价。交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 事活动, 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 且不 违背公共利益, 法律无权干涉。 • 在Mountfort v. Scott(1975)一案中, 一方 当事人曾用一英镑购买了对方价值10000 元的房屋。 法官说, 这是一个充分的对价, 无可非议。
已履行对价和过去的对价之间的区 别
• 比如,甲承诺将卖给乙一台彩电,乙在甲 交付彩电之前支付给了一笔甲提出的价款, 这时,乙的行为就构成了一项已履行的对 价,甲有义务将彩电交于乙。
• 过去的对价 • 过去的对价只是一个单方行为,没有对象。 比如几年前甲送给了乙一件紧俏商品,多 年过去后,乙为了感谢甲,允诺将送给甲 一台最新式的冰箱。但这项允诺是缺乏对 价支持的,这是一个已经过去了的对价, 所以没有拘束力,甲不能就乙没有履行其 承诺而诉求法律的保护。
• 2、合同因履行而消灭 • 3、合同因违约而消灭 • 违约不能当然导致合同消灭,当在一方当 事人表示不愿意履行合同,以自己的行动 使履约成为不可能或不履行其合同义务时, 可能使对方取得解除合同的权利,导致合 同的消灭。
.
• 4、依法使合同归于消灭 • 合并、破产和擅自修改书面合同是法律 规定合同消灭的主要条件。
• 例如, 甲对朋友之子乙说, “如果你将来 考上北京大学, 我就承担你在校四年的全 部费用。 在一般意义上无疑可以视为 对乙的赠予, 但依对价理论, 此种赠予并 非纯粹的赠予。 • 因为, 乙为考上北大已应甲的要求付出了 艰苦的脑力劳动, 并在此基础上成就了甲 预先提出的条件, 即应视为支付了相应的 对价,而纯粹的赠予合同是不应当附有对 待条件的。
二、英美法对合同消灭的规定
• 1、合同因双方当事人协议而消灭 • (1)以新的合同代替原合同,原来的合同消灭。 • (2)更新合同,与以新合同代替原合同相似,但 是不同之处在于,合同更新至少要有一个新的当 事人加入,新加入当事人享有原合同权利并承担 原合同义务。合同更新后,原合同消灭。 • (3)依照合同自身规定的条件解除合同。 • (4)弃权,合同一方当事人自愿放弃依合同所享 有的权利,从而解除对方的履约责任。
英美合同法简述
• 英美各国法律认为,“没有对价的许诺只 是一件礼物;而为对价所做出的许诺则已 构成一项合同。”
一、英美法合同对价制度
• (一)含义 • 所谓对价, 对价就是相对人作出的某种能 使承诺人的承诺对其自身产生拘束力的回 报。 • 这种代价即对价的内容并不限于金钱。 • 对价可以是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种权利、 利 益、 利润或好处, 或是他方当事人克制自 己不行使某项权利、 遭受某项损失或承担 某项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