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调研报告

社会学调研报告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与周边社区互动关系目录:
1 绪论
1.1调研背景
1.2概念界定
1.3调研对象与区域
1.4调研目的与技术路线
2互动存在方面
2.1商业交易
2.2文化教育
2.3景观休闲
2.4体育活动
3互动特征总结
3.1程度分析
3.2 类型判定
4互动影响因素
4.1成本投入
4.2管理模式
4.3设施质量
4.4人群特征
4互动优化措施
1.1调研背景
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中,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的大学已不再是一个封闭与独立的社会和空间单元,而是一个与周边社区互动的开放系统。

大学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通过这种开放得到了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满足,同时又带动了周边社区的发展。

而周边社区对体育活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又在高校中得到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变得愈加频繁,为满足双方需要而产生并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也日益增多。

1.2 概念界定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是以多种社会关系结合,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实体。

本次调研中,大学社区指由教学科研区和宿舍区组成的学校主体部分;周边社区指大学社区附近以居住和生活服务为主的社区。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
程。

社会互动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
合作,是指人们或群体为了满足共同利益或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行动,这些利益或目标单靠一方是难以实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大学社区和周边社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
顺应,是指一方自愿或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

在本报告中指互动中的一方利用对方资源而自身获利,且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竞争,是一种合作性的冲突,它受一些“规则”约束,达到目标比打败对手更重要,竞争双方存在间接反对关系2;
竞争与合作,传统观念中,合作与竞争是一对反义词,在现代社会,出现了整合合作竞争的新互动类型,有可能实现双赢。

对社会互动本身的构成进行分析,找出一些指标来描述特定互动的状态,就是互动维度研究。

一般来说,互动有四个维度:
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示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情感关系(亲和还是排斥,融合还是对立),利益关系(一致还是冲突),地位关系(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利分配格局);
1/view/183581.htm
2冲突与竞争的区别(1)在冲突中打败对手更重要(2)冲突双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是直接的反对关系(3)冲突双方目标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4)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
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

从互动双方利益关联、情感投入、互动延续的时间和互动规范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互动的深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本调研中将其界定为空间影响范围和互动全面程度;
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少。

1.3
我们选取的调研范围北至北京东路,西至丹凤街,南至珠江路,东至太平北路。

选取此范围的依据一方面是考虑到该范围边界与学校社区的距离(500-800m)比较合适:500米是日常生活中人行舒适的距离(缪朴.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是日常商业、教育等设施较容易被感知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小组调研的可行性。

1.4调研目的与技术路线
基于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掌握学校-社区互动的各类型的基本情况。

分析互动的各类型强度、向度、广度、频度等方面,比较得出学校-社区主导互动类型。

结合调研结果,分别从学校与周边社区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