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判断题资料

生物化学判断题资料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变性是其构象发生变化的结果。

T2、蛋白质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分子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F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不对称的α-碳原子。

F *4、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域。

F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生成紫色物质。

F6、Pro不能维持α-螺旋,凡有Pro的部位肽链都发生弯转。

T7、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T8、蛋白质都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F9、在肽键平面中,只有与α-碳原子连接的单键能够自由旋转。

T10、处于等电点状态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

T1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可认为是亚基的聚合体。

T>12、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F第二章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F2、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CTGGA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GACCTG。

F3、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种属A和种属B的T m值,若种属A的DNA T m 值低于种属B,则种属A的DNA比种属B含有更多的A-T碱基对。

T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F5、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F6、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F/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F8、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F9、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碱基在细胞中同时存在。

T10、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F11、目前为止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大多存在于tRNA中。

T12、核糖体不仅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T13、核酸变性过程导致对580nm波长的光吸收增加。

F14、核酸分子中的含氮碱基都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

T)1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叫做核苷酸残基。

T16、RNA和DNA都易于被碱水解。

F17、核小体是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

T第三章糖类化学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T2、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它们之间以α(1→6)键连接。

F3、单糖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可形成糖苷。

T¥4、天然葡萄糖分子多数以呋喃型结构存在。

F5、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F6、从热力学角度来看,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为稳定。

F7、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

F8、脂多糖,糖脂,糖蛋白和蛋白聚糖都是糖复合物。

T第四章脂类化学1、胆固醇分子中无双键,属于饱和固醇。

F]2、磷脂是中性脂。

F3、植物油和动物脂都是脂肪。

T4、生物膜上的脂质只要是磷脂。

T5、生物膜中的糖都与脂或蛋白共价连接。

T第五章酶1、酶是生物催化剂,只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F2、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而构成特异的酶。

F3、已知生物催化剂都是蛋白质性质的酶。

F-4、同工酶可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所以结构相同。

F5、根据酶所催化的底物不同,酶可分为六大类。

F6、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

T7、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F8、酶反应速度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来表示。

F9、从鼠脑分离的己糖激酶可以作用于葡萄糖(K m=6×10-6mol/L)或果糖(K m=2×10-3 mol/L),则己糖激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

F10、K 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T11、K m是酶的特征常数,在任何条件下,K m都是常数。

F{12、K 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底物无关。

F13、酶的最适pH值是一个常数,每一种酶只有一个确定的最适pH 值。

F14、酶的最适温度与酶的作用时间有关,作用时间长,最适温度高,作用时间短,最适温度低。

F15、核酶是指细胞核中酶的简称。

F第六章维生素和辅酶1、维生素E不容易被氧化,因此可做抗氧化剂。

F~2、维生素B12缺乏症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12加以治疗。

F3、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所以摄入愈多愈好。

F4、缺乏维生素A将导致夜盲症。

T5、“癞皮病”的发生与维生素B1缺乏有关。

F6、在体内维生素B1与硫酸结合构成TPP辅酶。

F7、在体内维生素B2参与NADP辅酶的形成。

F8、维生素K是与溶血过程有关的维生素。

F9、维生素B12结构中含有钴离子。

T<10、烟酸是烟酰胺的简称。

F11、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的合成有关,因此是一种抗凝血维生素。

F12、叶酸是酰基转移酶系统的辅酶,起转移酰基的作。

F13、FMN中有维生素B2的结构。

T第七章生物氧化和新陈代谢总论1、所有磷酸化合物都属于高能化合物。

F|2、生物体内,所有高能化合物都含磷酸基团。

F3、ATP是生物体内能量的贮存形式。

F4、生物化学中的高能磷酸键是指P-O键断裂时需提供大量的能量。

F5、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的存在与否有关。

F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TP的形成与底物高能键的断裂有关。

T7、ATP分子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F8、氧化磷酸化是体内产生ATP的主要途径。

T-第八章糖代谢1、醛缩酶是糖酵解关键酶,催化单向反应。

F2、糖的有氧氧化形成ATP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两种形式,而糖的无氧氧化形成ATP的方式只有底物水平磷酸化一种方式。

T3、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底物脱下的氢,最终交给FAD生成FADH2。

F4、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F5、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NADH和FADH2,但不能直接产生ATP。

T6、血糖主要是指血中葡萄糖的含量。

T7、糖酵解途径中所有反应都是可逆的。

F[8、酵解的全部反应都是在胞液中进行的。

T9、磷酸戊糖途径是人体内产生NADPH的主要途径。

T10、磷酸戊糖途径是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开始。

T11、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获得磷酸核糖的重要途径。

T12、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F13、糖异生途径是在胞浆中进行的。

F14、三羧酸循环是在胞浆中进行的。

F15、三羧酸循环是二碳单位的分解途径。

T]16、在无氧条件下,酵解产生的NADH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T17、糖酵解产生的NADH可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电子传递链。

F18、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作用是氧化供能。

F第九章脂代谢1、脂肪酸的氧化降解是从分子的羧基端开始的。

T2、仅仅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在氧化降解时产生乙酰CoA。

F3、在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脑可利用酮体作为燃料。

T—4、酮体是一种不正常代谢物,对人体有害。

F5、乙酰CoA是合成酮体的原料。

T6、酮体是肝内合成,肝外利用。

T7、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从线粒体运至胞浆合成脂肪酸。

T8、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经β-氧化后除生成乙酰CoA外还有乙酰乙酰CoA。

F9、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时,需要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T10、脂肪酸合成是脂肪酸分解的逆反应。

F11、酮体主要是由肝脏产生并加以利用的。

F…第十章氨基酸代谢1、必需氨基酸是指蛋白质代谢中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F2、氨基酸脱羧酶通常也需要磷酸吡哆醛作为其辅酶。

T3、动物产生尿素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F4、参与尿素循环的酶都位于线粒体内。

F5、L-氨基酸氧化酶是参与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酶。

F6、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是脱氨基作用。

T7、氨是有毒物质,必须在肾脏中合成尿素后排出体外。

F《8、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F9、体内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都很高,各种氨基酸在专一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进行脱氨基反应。

F10、磷酸吡哆醛既是转氨酶的辅酶,也是羧化酶的辅酶。

F11、哺乳动物的氨是以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

F12、尿素合成途径存在于肝细胞的胞质中。

F13、尿素是由精氨琥珀酸裂解产生的。

F14、合成1分子尿素需要3个ATP(3个高能磷酸键)。

F第十一章核苷酸代谢-1、核糖-5-磷酸是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起始物。

F2、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的能力不同。

T3、生物体也可以利用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核苷酸。

T4、嘌呤环中的各原子主要来自于某些氨基酸和一碳单位。

T5、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起始物都是5’-磷酸核糖。

F6、IMP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产物。

T7、嘧啶合成所需要的氨甲酰磷酸合成酶与尿素循环所需要的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是同一个酶。

F8、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化合物可抑制dTMP的合成。

T>第十二章核酸的生物合成1、单链DNA结合蛋白与DNA结合使其解链。

F2、DNA聚合酶催化的DNA合成一般不需要引物。

F3、DNA损伤的光复活修复是由DNA聚合酶催化的。

F4、原核DNA聚合酶都有5’→3’的核酸外切酶活力。

F5、DNA单链结合蛋白的作用是保持DNA于单链状态,以便转录和复制。

T,6、DNA聚合酶Ⅲ只能催化前导链的合成。

F7、逆转录酶催化的产物是DNA。

T8、原核RNA聚合酶可以四种NTP为底物催化RNA的合成。

T9、核酶是由RNA组成的酶。

T10、RNA聚合酶全酶含有“α2ββ’ω”五个亚基。

F11、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内。

F12、由于RNA聚合酶缺乏校对能力,因此RNA生物合成的忠实性低于DNA的生物合成。

T~第十三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从DNA分子的序列可以毫无疑问地推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F2、肽链合成时,核糖体以3’→5’方向沿mRNA移动。

F3、mRNA和蛋白质合成都涉及多核苷酸模板。

T4、在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中,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需要ATP直接功能。

F5、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所有的氨酰-tRNA都是首先进入核糖体的A 部位。

F6、在翻译起始阶段,由完整的核糖体与mRNA的5’端结合,从而开始蛋白质的合成。

F7、多肽链的折叠发生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以后才开始。

F]<1>由下列信息求八肽的序列:1)酸水解得Ala,Arg,Leu,Met,Phe,Thr,Val2。

2)Sanger试剂处理得DNP-Ala。

3)胰蛋白酶处理得Ala,Arg,Thr和Leu,Met,Phe,Val2。

当以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到DNP-Ala和DNP-Val。

4)溴化氢处理得Ala,Arg,高丝氨酸内酯,Thr,Val2和Leu,Phe,当用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到DNP-Ala和DNP-Leu。

<2>一种四肽与FDNB反应后,用L HCL 水解得到DNP-Val及其他3种氨基酸;当这四肽用胰蛋白酶水解时发现两种碎片段;其中一个用LiBH4还原后再进行酸水解,水解液内有氨基乙醇和一种在浓硫酸条件下能与乙醛酸反应产生紫红色产物的氨基酸。

试问这四肽的一级结构是由哪几种氨基酸组成的2、根据下列资料推出某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1)完全酸水解得到Phe、Pro、Glu、(Lys)2、Met2)用FDNB试剂处理得到DNP-Phe3)用溴化氰水解此肽得到一个以高丝氨酸内酯为结尾的二肽和一个四肽4)用胰蛋白酶水解可产生两个三肽5)用羧肽酶A或羧肽酶B处理均不能得到阳性结果3、某五肽完全水解后得到等摩尔的Ala、Cys、Lys、Phe和S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