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食品卫生问题(16)
• 一、路边摊:工具简易,但操作透明,所加工的食物都是 洗净后放到案板上,一目了然,加之现在路边摊多数都在 碗上再套上个小袋子,虽然不环保但对吃路边摊的人来讲 已经算是尽最大程度的卫生了!当然,因为路边摊又不是 一家,所以在吃路边摊的时候,要选择下至少看起来要干 净卫生的!
• 二、如果说路边摊不能吃的话,那以后中档及以下的饭 店也不要吃了,火锅店尤甚!首先这些店里的青菜肉类, 在加工的时候,可能洗都不会洗就直接下锅,而火锅店用 的油呢,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都直觉得恶心:是把客人吃 剩的东东一并倒入一个大锅中,加热,油浮到上面后捞出 就直接用上了,如果说店老板黑心,那可能也有那么一点 点冤枉他们了,因为连他们自己也吃这样的油做出来的东 东!!!而我所说的这家店是一家还算是颇具规模中档偏 上的店,日营业额竟然达到最少的时候也有几万元!
• 我们看到一个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从煎饼摊主家离开,车 上已装着几筐蛋壳。在京开高速进京方向辅路的一个路口, 该三轮车停下时,我们上前假装问路借机攀谈,几经试探, 该男子才透露,一部分蛋壳是运到木樨园一带做毛鸡蛋用 的。我们一些煎饼摊贩的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煎饼摊 贩都会将鸡蛋壳保存起来,卖给收鸡蛋壳的人。
• 端午节到了,如今市场上粽子品种越来越多。那种没有任 何外包装,在常温下却能保存近一周,连粽叶都能保持绿 色油亮光泽的“优良品种”格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但在这种外观新鲜的粽子下面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 制作工艺,一旦选择不当对人体会有很大的伤害。
• 店主表示,他们的粽子在常温下保存十天半个月都不是问 题。
• 班级:高一(11)班
• 课题组长:方艳玲
• 课题成员:王衣萍 叶秋琪 马小娟 刘嘉雯 方艳玲
• 指导老师:姜丽红
• 撰写日期:2011年6月
•
成员分工 查找资料:马小娟 叶秋琪
•
收集数据:刘嘉雯
•
问卷调查:王衣萍 刘嘉雯
•
总结结果:方艳玲
• 课题研究背景:每个礼拜的礼拜五与礼拜天,走 在马路上,大大小小的路边摊随处可见特别是学校 门口,更是挤得水泄不通路边摊食品向来是中小学 生的最爱,因为它们掺加了许多味精与香料,可 是当中小学生享受“美食”的同时,家长们也在 担心着一个问题:路边摊食品卫生吗?它对我们 的身体是否有影响?
• 一个小摊点老板告诉我们,用塑料袋套碗不用洗 碗,顾客看着干净,也有食欲。而且用塑料袋便 宜,如果不用塑料袋省了许多麻烦。
• 那么,这种看似方便卫生的吃法是否真的卫生? • 小摊点、小餐饮店由于生意小利润薄,一般不会用价高质
优的食用塑料袋,而往往使用回收或再生塑料制成的劣质 一次性塑料袋,很少经过正规的消毒处理,遇到高温很容 易发生化学分解反应,有毒成分就会溢出来污染食物,人 体长期摄入会严重损害健康,对于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 中小学生而言,这种损害尤为严重。此外,用完后的一次 性塑料袋乱丢乱扔,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加重环 卫工人的工作压力。 • 所以,人们在重视重大食品安全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了 身边的健康隐患。这些看不见的污染也是安全杀手,正在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 市场上一些小型餐馆使用塑料袋比较多,是超薄塑料,属 于回收垃圾塑料制成,细菌等严重超标,不符合卫生标准, 所以长期使用这样的“卫生碗”,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 很大危害,同时使用塑料袋后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大。我 们在用餐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此类“卫生碗”。如果要 将食物打包带走,最好看看袋子上面是否有“食品袋”的 字样。
按小组进行讨论
•
第六阶段:做出结题报告
• 路边的小吃一般都会装在塑料袋中而生煎滚烫, 放进塑来无毒的塑料袋在高温下也可
能分解出有毒物质,而市面上使用的塑料袋,大 多数价格低廉,没有国家规定的“QS”标志。因 此更不能保证无毒。 廉价袋子大多没有“QS” 街 头塑料袋的成分主要是聚乙烯,熔点在120℃左 右,油炸食物温度一般在180℃到240℃之间,塑 料袋遇上就化。塑料袋的成型必须依赖各种添加
• 课题研究意义:可以增进广大中小学生对路边摊 食品的了解吧,有效地控制对该类食品的食用量, 也可以使家长意识到路边摊食品在安全、卫生上 的不足。教导并限制子女对路边摊食品的购买和 食用。
• 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课题的提出
•
第二阶段:查找相关资料
•
第三阶段:拟定问卷
•
第四阶段:发放问卷
•
第五阶段:总结调查结果,
• 曾在一家小吃店看到,顾客使用的碗上都套着白 色的塑料袋。热腾腾的汤饭或炒饭刚一出锅,就 被厨师直接倒入塑料袋套着的碗里,刚才还鼓着 的塑料袋一下子被烫得贴在碗壁上。顾客接过碗 后,拿起筷子就吃。旁边一路边摊,刚从油锅炸 出来的馍就直接装进白色塑料袋里递给顾客。尤 其一到晚上,街上的一些小摊点、卖臭豆腐的, 根本不具备清洗碗的条件,都是在碗上套个塑料 袋,下一个顾客使用后将塑料袋扔掉后,重新套 个新塑料袋就给下一个顾客使用,看着很不卫生。 同时,我们发现这些塑料袋上根本没有食品专用 的标识。
• 经我小组调查,发现油炸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食 物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让它 变成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不仅容易引发肥胖、 高血压等疾病,对本身比较胖的中老年人和患有 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 病的人来说都不适宜。
• 而且高温油炸后的食品,如炸薯条、炸馒头片、 炸麻花、炸油饼等含有一定的致癌物丙烯酰胺, 在所有油炸食品中,越薄的,含丙烯酰胺就越多, 对人体危害也越大。
剂,遇到高温,挥发出的添加剂必然对人体健康
有害。塑料遇上高温,必然发生分解,分解出的 物质,沾上“油煎早点”,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 路边摊的主要危害如下:
• 一、“潲水油”、“地沟油”的危害问题。经有关部门调查发现, “地沟油”、“潲水油”的交易量之大、食用面之广,对人体的危害 之严重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这些劣质“害人油”,几乎都流入到了路 边摊点和个体小餐馆。不仅如此,有资料显示,除上述“害人油”外, 目前黑市交易的诸如死(病)动物肉类、处理品、假冒伪劣产品、过 期原料等几乎都流入了个体摊点。 二、从业人员问题。小摊小贩从 未做过健康体检,既无上岗证,又无卫生许可证,很可能其中有些人 就是食源性疾病(肝炎、结核等)病源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其经营场 所根本就不具备餐饮加工的基本条件,无洗消设施、又无保障措施, 可以说饮食卫生没有丝毫保障。 三、加工过程中的问题。肉类制品 在加工过程中,一般会添加少量亚硝酸盐作为护色剂。火腿肠等熟肉 制品经过热油的煎炸后,残留的亚硝酸盐还会转变为一种叫亚硝基吡 咯烷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另外,无照小贩为了降低成 本,通常反复使用严重变质的食用油,这些小摊大多又设在路边,灰 尘、反复使用的木签、质量难以保证的原材料等因素使得食用这种食 品极易造成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