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系(院):财政金融系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代码:031021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核心课程)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本课程全面介绍如何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将企业经济业务事项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程序,以生成会计信息的现代会计技术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技能。
本课程是继《实用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后续的《财务管理》、《会计综合实训》、《审计实务》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1、开设本课程符合社会、企业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会计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为了使投资者、管理者当局,以及企业自身能充分地、更好、更快地享用会计信息,企业就必须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要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就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继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对会计工作的效率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形成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为了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技术,具备电算化会计核算岗位工作能力,满足社会、企业对会计工作计算机化日益增长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设定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备课程。
2、开设本课程符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空前发展,会计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就必须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在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教学上就必须满足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相应的财经法规的变化要求。
为此,为办出高职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尝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爱岗敬业、诚信为本、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财税政策,具备会计、计算机、税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掌握手工和电算化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中小型企业、基层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出纳、收银、审计助理、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而言,它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设置是实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3、本课程的开设符合会计工作职业岗位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高效、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而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这也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完全符合会计工作职业岗位的要求。
1.2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用友、金蝶财务软件集团西安分公司、各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等单位合作进行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以工业企业为情境,具体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切入口,以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总体设计思路《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实务模拟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熟练掌握通用财会软件的使用;(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方法;2、具体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中以真实公司的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的具体要求,顺序开展教学。
首先,带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熟悉会计核算岗位,第二,让学生边学边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技能,整个教学使学生仿佛置身真实的公司,学生扮演公司的会计工作人员。
第三,让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训,提高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综合能力。
第四,让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中提高会计职业能力。
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如能力递进)、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等。
三、优化教学内容围绕重点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高职会计教育特点,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建设,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以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组织的教学过程中。
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在教学中依托财务核算软件按照系统初始设置、建账、算账、结账、报表输出的过程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利用教学财务软件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学生边学边练、教师边教边指导,并针对实际财务工作中易错点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课程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强化学生电算化会计职业能力,实现了教学与会计核算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课程培养目标依照课程定位,本课程的目标是:熟练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实务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初级职业能力的要求,能直接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2.1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财务软件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系统初始化设置(3)掌握总账系统中凭证处理、账簿处理(4)掌握总账系统中期末业务处理(5)掌握应收应付系统、工资、固定资产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核算模块的处理(6)掌握报表处理系统(7)掌握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的理论知识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管理②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③账务处理系统知识(8)电算会计考证实务2.2 能力教学目标(1)能建立账套(2)能进行初始设置(3)利用总账系统能进行凭证编制、审核、记账等日常业务处理(4)利用总账系统能进行期末业务处理(5)能进行业报表业务处理(6)利用应收应付系统进行日常处理及期末处理。
(7)利用固定资产系统进进初始化、日常处理、期末处理对企业固定资进行管理(8)利用工资系统进行初始设置、日常核算、期末处理等相关操作。
(9)利用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日常处理、期末处理等相关操作(10)利用报表系统进行报表设计。
生成所需的报表。
(11)能运用所学知识操作电算会计考试软件2.3 素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同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作斗争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4、考证要求:(1)获取《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合格证书》(2)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初级电算化》课程考试(3)取得用友、金蝶ERP认证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以工作流程为导向,注意把握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内容和技能的培养。
在会计电算职业岗位(群)分析的同时,遵循“电算化会计工作流程分析→电算化会计工作任务驱动分析→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学习情境设计”工作步骤进行设计。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论证、归纳,转换配置为5大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边学边练,每个教学模块都设计了具体的项目任务,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体系安排如下:学习情境理论课时实训课时总学时1. 系统初始化4262. 账务处理系统的日常处理818363.UFO 报表设置与生成管理64104.固定资产管理2685.工资项目管理2686.综合实训1010每个情境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下:4、课程实施建议4.1 组织实施4.1.1课程实践条件校内:配备有电算会计实训室。
电算会计实训室建于2004年,现占有面积50平方米,现有设备价值20万元。
主要设备有60台电脑,2套财务实训软件(用友、金蝶),能够保证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实训。
校外:与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万象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华恒财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能够保证本课程的校外综合实习教学任务的完成。
4.1.2课程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方法:(1)实施“三结合,四阶段”的教学方式。
“三结合”即:课堂教学、实训室操作和课后学生自主实训相结合。
“四阶段”即: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里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堂讲授);教师在多媒体机房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会计软件操作演示,学生跟着老师操作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演示教学);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里指导学生操作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实训教学);学生在课后利用实习机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训操作练习(自主实训)。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适应了《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的特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推广“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和主持人,学生是演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着重理解会计电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注重岗位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在《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会计电算化应用案例,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寓于案例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通过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更透彻的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积累会计电算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