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会计类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会计职业最基本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的介绍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的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三、学习情境设计与描述
1.学习情境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企业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将会计知识融入具体会计工作中,以基本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情境化教学理念设计。
经过分析,本课程分六个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设计
2.学习情境描述
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见表3-1~6。
四、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
课程成绩有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
通过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及会计操作动手能力。
理论知识和个人训练项目由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考核和结构考核形成;分组训练项目(筹资、生产、销售、利润等业务)由小组互评和教师测评构成,分值各占50%。
五、编制说明
5.1教学设计原则
本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在本课程完成整体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及各
项目组成模块明确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按每一教学单元(原则上是2学时为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它包括对本模块学习目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分解到本教学单元中的具体授课内容、课堂活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要求、课时建议等。
特别是要通过设计清楚阐述针对本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典型实践性环节所需实践知识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中,并根据能力要求,如何将技能实践融入学习过程中。
5.2教学要求
采用六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5.3考核方式与标准
建立过程考核(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课程考核(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
过程考核占总评的60%,期中考核占10%,期末考核占30%。
5.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计算机及局域网平台;
多媒体教学环境。
5.5教材编写与选用
参考教材:《基础会计》李建玲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选用近年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财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
5.6教师要求
教师熟知财务基础知识、经济法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财务操作。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会计与审计专业(三年制)。
本课程标准由姜猛老师制定。
(执笔人: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