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住院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页序1
2009-8-26-7PM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张兰云,女,63岁,因“摔伤致右肩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3小时”于2009年8月26日下午7点由门诊拟“右锁骨骨折”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3小时前乘坐摩托车时不慎摔落,伤及右肩部,当即感右肩部疼痛,不敢活动,即来中医院拍片示右锁骨骨折,由门诊收治我科。

2.查体:T 36.4℃P80次/分R20次/分BP15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

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自如,鼻无畸形,鼻中隔无弯曲,耳道无异常分泌物,语言清晰。

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肝颈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律齐,各听诊区未及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脊柱生理弧度存在,双肾区叩击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3.专科情况:右肩部锁骨区肿胀,于右锁骨中段处高突畸形,局部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肩关节抬举活动受限,右上肢皮肤感觉可,末梢血运及指动正常。

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4.辅助检查:本院x-ray片(DX00027046)示:右锁骨中段骨折,错位明显。

中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
气滞血瘀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摔伤致右肩部骨断筋伤,肢体失去正常支撑,
住院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页序2
故见畸形,功能失司,活动受限,血脉受损,血溢脉外,积聚成瘀,故尔肿胀,不通则痛,结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证属气滞血瘀。

为外伤实证。

类证鉴别:此证与气血亏虚证相鉴别:气血亏虚证多见于骨折后期或者大失血后,可见面色苍白,少气无力,脉细之虚象,而本证则是由于外伤后气血受阻而成滞,可及脉紧之实象,可鉴别。

西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
诊断依据:1.患者有明确摔伤史,2右肩部锁骨区肿胀,于右锁骨外段处高突畸形,局部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肩关节抬举活动受限,右上肢皮肤感觉可,末梢血运及指动正常。

3. x-ray 片示右锁骨中段骨折,错位明显。

鉴别诊断:本病与单纯性软组织损伤相鉴别:二者皆可因外伤致肿痛,活动受限等体征,但单纯性软组织损伤无本病之骨擦感及异常活动体征,结合X线片检查,可鉴别。

诊疗计划:
1 骨伤科二级护理;
2 普食;
3手法整复,右肩部‘8’字绷带外固定;
4中药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拟中成药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及中药方骨折一号方加减,组方如下:
当归12 赤芍10 泽兰10 红花1 0
丹皮10 乳香10 没药10 猪苓1 0
陈皮10 川芎12 桃仁10
住院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页序3
常规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
5. 调护:避外邪,畅情志,调摄入。

2009-8-27-9AM
今日蒋伟主治医师查房,患者诉右肩部疼痛,夜寐不安,纳差。

观其右肩部轻度肿胀,绷带外固定松紧度适宜,右锁骨肩峰端处压痛,弹性固定,右上肢末梢血运及指动可。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综合查体后指出:1.患者本病从病史、体征及X线片可初步诊断如下:中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

2.本病与右肩锁关节脱位相鉴别:二者皆可因外伤致右肩部肿痛,活动受限体征,锁骨骨折处有压痛,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但肩锁关节脱位常有弹性固定存在而骨擦感体征,结合x-ray片表现,二者不难鉴别。

3.患者右肩锁骨骨折处错位明显,手术指征明确,现应维持8字绷带外固定并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行手术治疗。

4.患者因摔伤致右肩部骨断筋伤,肢体失去正常支撑,故见畸形,功能失司,活动受限,血脉受损,血溢脉外,阻滞气机运行,积聚成瘀,“气伤痛,形伤肿”,故尔肿胀,不通则痛,结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证属气滞血瘀。

为外伤实证。

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

除静脉给予丹参外,口服骨折一号方加减,组方如下:
当归12 赤芍10 泽兰10 红花10
丹皮10 乳香10 没药10 猪苓10
陈皮10 川芎12 桃仁10 红花10
土元10 忍冬藤8
住院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页序4
常规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
2009-8-27-10AM
患者张兰云,女,63岁,因“右锁骨中段骨折”入住我科,骨折处错位明显手术指征明确,现右肩部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各项术前检查未提示有明显手术禁忌症,遂定于明日上午在臂丛麻醉下行“右锁骨中段骨折切复内固定术”。

术中及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均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其表示理解,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009-8-28-5PM
患者张兰云,女,63岁,于今日下午在臂丛麻醉下行“右锁骨中段骨折切复内固定术”。

术中取右肩前方斜形切口长约11cm,依次显露之骨折断端,复位骨折选用一解剖钢板作内固定。

术后拍片视锁骨骨折处位线良好。

手术顺利、安返病房,对症用药。

2009-8-29-9AM 术后副主任
今日科主任张峰副主任医师查房,患者诉右肩部术区疼痛较甚,夜寐不安,纳差。

观右肩部术区敷料固定完好有少许渗血,右上肢末梢血运及指动可。

术后x-ray片示:右锁骨骨折经7孔钢板6枚螺钉固定,现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坚强。

现术后第一天,今晨体温37.5℃,切口无红肿渗出,微痛,右上肢末梢血运及指动可。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综合查体张主任指出:1.患者本病从病史、体征及X线片可初步诊断如下:中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气滞血
住院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页序5
瘀);西医诊断:右锁骨中段骨折。

2.患者右锁骨中段处错位明显,行保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并已行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

目前国内外治疗锁骨骨折错位严重者,主张行锁骨解剖钢板坚强内固定,这样可早期活动肩关节,防止术后肩关节粘连,致肩周炎形成。

3.患者因摔伤致右肩部骨断筋伤,肢体失去正常支撑,故见畸形,功能失司,活动受限,血脉受损,血溢脉外,阻滞气机运行,积聚成瘀,“气伤痛,形伤肿”,故尔肿胀,不通则痛,结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证属气滞血瘀。

为外伤实证。

中药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

除静脉给予丹参外,口服骨折一号方加减,组方如下:
当归12 赤芍10 泽兰10 红花10
丹皮10 乳香10 没药10 猪苓10
陈皮10 川芎12 桃仁10 红花10
土元10 忍冬藤8
常规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
2009-8-30-9AM
今日查房,患者诉右肩部术区仍疼痛,但较昨日明显减轻,饮食睡眠均有所改善。

术区无菌换药,局部无渗出,不红,轻度肿胀。

右上肢末梢血运及指动感觉可。

嘱其右上肢保持颈腕悬吊,绝对禁止右肩上抬,药物应用如前方。

2009-9-2-9AM
住院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页序6
今日蒋伟主治医师查房,患者诉右肩部术区疼痛已不甚明显,饮食睡眠佳。

右肩部术区无渗出、不红、轻度肿胀,右上肢末梢血运及趾动可。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综合查体后指出:1.患者系右锁骨骨折术后,现右上肢应保持颈腕悬吊,4周右右后解除,行右上肢各关节功能锻炼,特别是右肩关节,以防关节强直。

2.因四肢张力较大,故切口缝线可于术后2周右右拆除为宜。

3.术后3个月拍片复查一次,待骨折愈合后再取出内固定。

4.术后组织渗血留内,阻滞气机运行,积聚成瘀,故而局部肿胀,不通则痛。

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

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辅以预防感染药物应用。

除静脉用药外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方如下:
当归10 白芍10 熟地10 川芎10
桃仁10 红花10 乳香10 没药10
常规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
2009-9-6-9AM
今日查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饮食睡眠佳。

右肩部术区无菌换药,局部有少量渗出、不红、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右上肢末梢血运及趾动感觉良。

用药如前方。

嘱其加强右上肢肌肉收缩运动。

住院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页序7
2009-9-13-9AM
今日查房,患者一般情况可,饮食睡眠佳。

右肩部术区拆线I/甲愈合,末梢血运及趾动感觉可。

患者及其家属于今日要求出院,给予办理出院手续并交代其出院后注意事项。

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