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病程记录
2019-xx-xx xx:xx
患者杨xx,女,8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3+年,再发加重10+天”于2019-xx-xx xx:xx入院。
一、病史特点:
1、老年女性患者,主要以劳力性胸闷、气促入院。
2、现病史:3+年来患者每于长距离行走或爬坡、上楼时,感明显胸闷、气促不适,经休息后,上述症状可逐渐缓解,无胸痛、咯粉红色泡沫痰,无端坐呼吸等,曾就诊于铜仁市人民医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具体不详)”,术后恢复可,但上述症状易反复发生。
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胸闷、气促症状较前明显加重,轻微活动后即感胸闷、气促,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咯血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在家自服“硝酸异山梨酯片 5mg po tid”后,胸闷、气促症状缓解不明显,今为系统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冠心病并心衰”收入院。
3、既往史:患者自诉10+天来,反复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烧心、反酸、腹胀不适。
4、查体:T36.6℃,P110次/分,R23次/分,BP136/72mmHg。
急性病容,神志清楚,扶入病房。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
口唇发绀,咽无充血。
胸廓对称,肋间隙正常,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侧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及握雪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语音共振正常,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心尖部未扪及震颤,叩诊心界稍扩大,心率122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查体无特殊。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查:心电图:1、房颤(心率122次/分),2、心肌缺血表现,3、左室高电压。
二、初步诊断:
1、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III级
依据:患者有3+年的劳力性胸闷、气促病史,主要表现为长距离行走或爬坡、上楼时,感明显胸闷、气促不适,经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10+天前患者出现胸闷、气喘症状加重,轻微活动即感胸闷、气促。
查体:R23次/分,BP136/72mmHg,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
叩诊心界稍扩大。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表现。
故诊断。
2、心律失常:房颤
依据:老年患者,为心律失常发生的高危人群,有胸闷症状。
查体:脉搏110次/分,心率122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
心电图示:房颤(心率122次/分)。
故诊断。
3、返流性食道炎
依据:患者有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烧心、反酸、腹胀不适病史,故考虑该诊断。
必要时可完善胃镜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鉴别诊断:
1、肺源性心脏病:该病在慢阻肺基础疾病上发展而来,可有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双下肢水肿水肿、双下肺闻及啰音等表现,需警惕该病可能,但该患者既往无慢阻肺病史,故暂不考虑。
2、支气管哮喘:该病有过敏原病史或家族哮喘病史,可有胸闷、气喘、满肺哮鸣音等表现,需警惕该病可能,但该患者无过敏原病史,无家族哮喘病史,故暂不考虑。
四、诊疗计划:
1、内科常规II护理,下病重,清淡饮食,24小时陪护一人。
2、积极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辅查协助诊治。
3、考虑患者为心源性气促,入院时考虑予以氨茶碱解痉、平喘,但心电图提示心率快,而氨茶碱有促使心率加快的副作用,为防止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拟停用氨茶碱,并监测心率变化,必要时予以药物控制心率;并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西咪替丁抑酸、护胃等治疗。
4、患者左下肺闻及湿性啰音,但患者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不排除听诊误差可能,故暂不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待完善胸部DR片检查后,酌情使用抗生素;继予患者冠心病预防的原方案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马来酸依那普利、相关调脂药物”等治疗。
5、观患者胸闷、气促等情况。
医生签名:xxx,手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