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3
1.解释下列名词:基因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点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即涉及一对或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
染色体畸变:涉及大段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倒位等。
2.某一野生型和3个突变型的某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是
…Ala-Pro-Trp-Ser-Glu-Lys-Cys-His…野生型
…Ala-Pro-Trp-Arg-Glu-Lys-Cys-His…突变型1
…Ala-Pro 突变型2
…Ala-Pro-Gly-Val-Lys-Asn-Ala-Met…突变型3
说明突变型1,2,3的本质。
答:①:点突变的错义突变②:无义突变③:移码突变
3.下列碱基替换哪些是转换?哪些是颠换?
(1)AT→TA;(2)AT→GC;(3)GC→TA
答:转换:(2)(3)颠换:(1)
4.有一个发生缺失一个氨基酸突变的蛋白,请问基因序列中缺失了
几个核苷酸?
答:3个
5.分离到一个突变菌株,研究发现此突变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请问
这一突变的本质是什么?
答:染色体发生缺失或是插入突变。
6.什么原因造成温度敏感突变菌株对温度敏感?
答:基因突变使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温度敏感,即在低温下蛋白质能维持稳定的结构,而在高温时,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失活,导致细菌死亡。
7.请说明引起缺失,倒位,重复和插入突变的原因。
答:缺失: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两区段间的DNA 片断丢失。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复
序列导的。
倒位: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反向同源重组。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重复:两个DNA分子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基因拷贝增加。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插入:转座子的转座是引起插入突变的主要原因。
8.请说明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His-和His+;hisG+,hisG和如hisG-251;∆hisG,∆hisDG和∆(hisD-rfb);hisG::Tn10和hisG2148(Oc);str r和str s。
答:①His-:一个编码ATP磷酸核糖转移酶hisG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菌株的表现型;His +:野生菌株的表现型
②hisG+:野生菌株的基因型;hisG:一个编码ATP磷酸核糖转移酶hisG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菌株的基因型;hisG-251:hisG的等位基因,有相似的突变性状,但是突变发生的位置不同,251是其中一个位置。
③∆hisG:在hisG基因内部缺失;∆hisDG:缺失跨越hisG和hisD两
个基因;∆(hisD-rfb):缺失由hisD延伸至gnd,并进入rfb。
④hisG::Tn10 :在hisG基因中的Tn10插入突变;hisG2148(Oc):一个在hisG基因中的赭石突变。
⑤str r:对str的抗性;str s:对str的敏感。
9.有一株大肠杆菌色氨酸营养突变株,经检测发现在编码色氨酸合
成酶A亚基的基因中发生了一个无义突变(TAA)。
但是在研究该菌株的特性时,得到一株回复突变株,经检测A亚基基因中的无义突变仍然存在。
请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发生了基因抑制。
因为根据基因抑制的定义,在回复突变株中还存在无义突变,所以不是回复突变,而是另一基因突变使其表型回复正常。
10.何为基因抑制?有哪些机制可能引起基因抑制?
答:一个突变型在另一突变基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后者使前者的表型恢复正常,则后一基因称为前一基因的抑制基因。
而这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基因抑制。
基因内抑制:在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第二个位点的突变。
基因间抑制:在其它基因中发生新的突变,野生性状通过基因翻译的校正、代谢补偿作用或酶功能替代等方式回复。
11.大肠杆菌组氨酸操纵子中有关基因的排列次序为hisGDCBHAFI,
今得到一株大肠杆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该菌株是在hisG 基因中发生了一个无义突变。
分析该操纵子中其他基因的表达发现,hisG的下游基因的表达均下降了。
请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发
生上述现象的可能机理。
答:可能是发生了无义极性。
无义突变在上游基因中引入了终止密码,导致核糖体过早地从mRNA上解离下来,翻译提前终止。
当这一位点与RNA聚合酶暂停位点相距较远时,ρ因子便有机会与mRNA结合,由于Rho因子的作用,RNA聚合酶从DNA上脱离,结果造成后续基因的表达降低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