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原体肺炎诊断和病原学检测

支原体肺炎诊断和病原学检测


间接血凝试验 (PHA) :将提纯的 Mp 抗原连接到红细胞 (禽类或羊)上,与血清中的抗 Mp抗体可发生凝集反 应。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 CFT 。 PHA 不能区分抗体的类型,因此单份测定出现低滴度的抗 体阳性结果并不能确定是既往感染还是新近感染。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PA) :其原理与间接血凝试验基本 相同,只是用人工合成的明胶颗粒取代了红细胞作为 凝集试验的载体,从而使结果判定更清晰,静置稳定 性更好,非特异性反应大大减少,检测的敏感性也有 了进一步提高(对IgM和IgA更敏感)
其它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乳胶凝集试验 ( LA )、免疫印迹测定( WB )、黏附抑制试验、放射 免疫沉淀试验、补体介导的杀伤试验等
其他病原学检测方法


PCR、单克隆抗体法等检测分泌物中抗原及DNA,敏感 性、特异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但操作复杂,同位素、 假阳性的问题限制了推广和使用,PCR实验条件要求严格, 只限于实验研究。 MP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是支原体检测的金标准,MP对培养 条件要求苛刻,生长缓慢,一般为7-10天,作出判定需3-4 周。利用肺炎支原体生长过程中分解葡萄糖并产酸的特点 设计了快速培养鉴定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基颜色的变化来 早期发现肺炎支原体的生长。
病原学诊断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传统检测方法:明胶凝集法 ,补体结合试验 。无法区分 IgG和IgM

酶免疫试验或免疫荧光法 :可以分别检测特异性IgG和 IgM,1周出现,3周高峰,但部分反复发生肺炎支原体感 染的成年患者,特异性IgM可能持续阴性 血清冷凝集试验:不再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参考
•阳性体征以显著的咽 部充血和耳鼓膜充血 较多见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 中性粒细胞比例多正 常,有些患者可升高
肺部影像学表现
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一
个重要特点 病变多为边缘模糊、密度较低的云雾样片状浸润影 ,从肺门向外周肺野放射,肺实质受累时也可呈大 片实变影 与普通细菌性肺炎通常表现为下肺单一的实变影或 片状浸润影相比,支原体肺炎累及上肺者或同时累 及双肺者更多一些,且吸收较慢

谢!
支原体肺炎诊断 及病原学检测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病原学诊断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1-3周 •起病形式多样,多数 患者仅以低热、疲乏 起病 •部分患者可以突发高 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 、肌痛、恶心等全身 中毒症状
•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 突出,常持续4周以 上,多伴有显著咽痛 ,偶有胸痛、痰中带 血; •呼吸道以外的症状中 ,以耳痛、麻疹样或 猩红热样皮疹较多见
特异性 IgA 的免疫反应与 IgM 类似,但其在成年人尤 其是老年人中的反应水平更高
血清学检测原理

冷凝集试验:MP感染患者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滴度 的寒冷红细胞凝集素(简称冷凝集素)。它能与 患者自身红细胞或“O”型人红细胞于0~4℃条件 下起凝集反应,在37℃时已凝集的红细胞呈可逆 性的完全散开。
凝集试验与ELISA的原理比较
凝集试验 ELISA
补体结合实验
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特点
冷凝集试验:冷凝集素是对 Mp最早的体液反应, 50% 的病人在 Mp 感染第 2 周时的滴度可达到 1:32 以上,而 6 周内即降至感染前的水平。冷凝集试验虽然简便、快速, 但它不是针对 Mp的特异性试验,多种其他微生物感染 (如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克雷伯菌)和自身免 疫性疾病时冷凝集素滴度均可升高。同时,该试验的敏 感性也只有 50~60%,对于 12岁以下的儿童其敏感性则 更差 补体结合试验 (CFT) :十几年前, CFT 仍是 Mp 血清学 试验的标准方法,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都不够高。CFT所用的抗原为Mp的氯仿-甲 醇糖脂抽提物,它可与人类、细菌及植物的某些抗原表 位发生交叉反应(如脑膜炎时,CFT滴度可明显升高)。 CFT测定的主要是 IgM,对 IgG不很敏感,导致其整体 敏感性偏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目前Mp血清学试验中 常用的方法,可分开检测 IgM 、 IgG 和 IgA ,敏感性和特 异性均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虽然单次测定IgM (或IgA) 阳性即可基本判定为 Mp的新近感染,但阴性时却无法排 除感染的可能性。 IgG一般须进行间隔 2 周以上的双份血 清测定,有 4 倍以上滴度上升时才能做出 Mp 新近感染的 诊断。因此,在ELISA测定中应强调同时检测 IgG和IgM (或 IgA ),且最好能对间隔 2 周以上的双份配对血清进 行抗体转化情况的测定,从而做出明确的诊断

快速培养鉴定法 基于核酸技术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
最早采血时间应在起病后的7-10天,这样才能确定是否MP感染
血清学诊断标准
诊断“金标准”: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 本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 以上增高,均可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特异性抗体滴度≥l:160,或补 体结合试验特异性抗体滴度≥1:64,或特异性 IgM阳性,也可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近期感染或急 性感染的依据。 MP-IgM阳性代表着近期感染。MP-IgG阳性一般代 表着既往感染。
MP的免疫性
人类对 Mp 无先天免疫性,尚无可实际应用的有效疫 苗,感染后也不能产生完全的保护性免疫 Mp 特异性的 IgM 抗体在发病后不久即可出现升高, 1~4 周内达到峰值,然后在几个月内逐渐下降到没有 临床意义的水平。急性感染后 IgM的持续时间在不同 个体中差异较大。儿童的 IgM反应一般强于成人,约 50%的成人患者无法在Mp感染后测到IgM的升高 IgG的出现时间晚于 IgM,5周左右达到峰值,上升速 度较慢且在体内的持续时间较长( 4 年左右),但在 感染数月后就会下降到较低水平。有些儿童无法测得 明显的IgG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