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
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13、抽象派: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名词解释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
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
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
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
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
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
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
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
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
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两家电影制片公司组成电影专利公司,他们从各种电影技术发明者那里取得了十六种专利权,还从唯一能生产胶片的柯达公司取得了胶片的专买权。
1909年开始起诉放映非专利公司电影的放映商。
以法律为武器,对电影经济实行全面垄断性控制。
电影专利公司成员享受到规模经济的益处,在全国发行专利公司的影片。
电影专利公司取消把影片一次性地卖给独立发行商和放映商的做法,代之以租借方式,并且制定统一的租借费率。
同时专利公司控制了电影摄像机和放映机专利,严格规定电影产量,演员在银幕上不署名。
然而,独立电影人为反抗垄断,将业务搬至好莱坞。
但是,对侵权下禁令的速度远低于独立电影公司的兴起速度。
1913年9月随着最终专利版税的废止,电影专利公司失去通过专利许可控制美国电影业的法律依据。
3、西部片(P172):西部片是美国历史上最丰富的类型传统之一,作为大众文化始于19世纪末的廉价纸质小说等。
1903年,爱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开创了西部片的先河并取得极大成功。
在人物设计上,西部片一般都善恶分明。
西部片往往取材于开拓西部的神话,传奇和真实故事。
1928年首次拍片《铁骑》,至1966年共拍摄140多部影片,是影史最多产的导演之一,他的创作最能体现勇敢开拓的美国精神,因此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
约翰·福特是有史以来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奖最多的电影导演,也是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首位得主。
代表作:《关山飞渡》、《愤怒的葡萄》《告密者》。
《关山飞渡》象征了人们对西部片重燃兴趣。
(1)鲜明的视觉主题;西部地理,牛仔、枪手、警察和淑女组成的人物谱系,来复枪和左轮,子弹带、围巾、紧身裤、皮上衣、阔边帽等程式化的道具。
(2)程式化的人物:西部片的主人公总是阳刚的白人牛仔、是孤独的西部英雄。
(3)程式化的情节:不论西部片讲述什么故事,它都离不开正义的牛仔与邪恶的枪手决斗,对射等程式化的桥段。
(4)一贯的主题:文明与野蛮、自由与秩序的矛盾与冲突;对男人阳刚气质的塑造,对男性情谊的肯定,强烈的大男子主义倾向。
也有观点认为,西部片支持了美国一贯对外侵略扩张心态。
4、库里肖夫效应(P111):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发现一种电影现象。
观众观影时,会根据后面出现的那个镜头的内容来断定那个特写镜头中的人的情绪,甚至同一个面部特写能激起观众截然不同的情绪。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5、法国印象派(P85):法国印象派是1920年代欧洲先锋电影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发生在法国,代表导演有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吕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等。
一战让好莱坞电影几乎完全占领了法国市场,法国电影人试图另辟“艺术影院”的商业模式。
(法国印象派强调,通过仔细运用摄影技巧,电影人能够改变自然本身以表达角色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他们不反对讲故事,只是反对好莱坞讲故事的单调方式。
法国印象派风格的特点是,通过更广泛的摄影技巧表达这些心理状态,像强调节奏剪辑一样重视主观摄影技巧和光学效果,目的是用新方式传达角色的情绪。
)印象派对心理探索具有强烈的兴趣,试图通过影像传递感觉和情绪印象,并围绕这一目的而发掘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的电影技巧,如各种特技摄影、视点镜头和快速剪辑。
法国印象派导演在电影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提出了以上镜头性、视觉韵律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上镜头性”:通过电影改变现实的能力,用影像模糊、叠印影像、放慢动作来给现实新的面貌。
6、德国表现主义(P92):从1920年至1927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流派,指的是场面调度的极端风格化。
代表作有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与其他表现主义艺术一样,表现主义电影的主要特征也是通过夸张变形的形式表达精神上的扭曲、恐惧和焦虑,努力追求非现实主义的风貌,一抗衡持续流行的好莱坞。
伴随着电影这种哥特式风貌的是可怕的下层社会题材,表现主义电影的人物以疯子、鬼怪等非正常人物为主,布景、灯光和表演常常是高度风格化的,构图排斥透视原则、线条尖锐,灯光明暗对比强烈。
7、抽象派:抽象电影是一种通过影片的剪辑、视觉技巧、声音性质、色彩形状以及韵律设计等,来表达意念,给人一种自由自在、不拘形式感觉的电影。
发源于20年代的欧洲先锋派电影。
以摄影影像为基础抽象电影有两大类,一类以摄影影像为基础来构成抽象图形。
这种影片在摄录现实中的物象时,兴趣不在于它们的含义,而在于它们的形状和运动形式。
一般认为,法国费尔南德·莱谢尔的《机器舞蹈》是第一部这样的抽象影片。
德国瓦尔特·鲁特曼的《柏林:大都会交响曲》试图把抽象性和纪录性结合起来。
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匈牙利莫霍里—纳吉在20年代拍摄的《光的游戏》片集,法国欧仁·德斯洛的《机器进行曲》等。
杰尔曼·杜拉克拍摄的一些用摄影形象来解释音乐的影片如《第927号唱片》等,也被归入这类抽象影片。
绘制的抽象影片另一类是绘制的抽象影片,它又分两类,一是把画好的抽象图形拍摄在胶片上,即动画式的抽象影片;另一类是把抽象图形直接画在胶片上。
这类抽象影片的倡导者是德国的4位抽象派画家:维金·埃格林、汉斯·里希特、瓦尔特·鲁特曼和奥斯卡·费辛格尔。
最初埃格林和里希特合作拍摄“画卷”影片《垂直—水平交响乐》。
后来他们各自独立活动,作品有埃格林的《对角线交响乐》、里希特的《节奏21,23和25》、鲁特曼的《作品1—4号》和费辛格尔的《绝对电影研究1—12号》。
此外,法国的马赛尔·杜尚的《无生气的电影》也属此类。
抽象电影在20年代先锋派电影运动宣告终结后便基本上绝迹。
它在五六十年代一度复兴。
新西兰的莱恩·拉伊连续制作了直接在胶片上绘画的影片《彩色的喊叫》、《节奏》和《自由激进者》。
美国的迈克尔·斯诺、埃德·埃姆施维勒以及约翰和詹姆斯·惠特尼兄弟等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在抽象电影方面做了各种的实验。
8、武侠片: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的一种独特类型,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侠义精神。
起源于先秦,脱胎于武侠小说。
先秦之后,以武术和侠客为主角的小说逐渐兴起,至唐代,形成第一个高潮。
当时的《红线》、《聂隐娘》等等,皆已有武侠小说的影子,但还未全面成熟。
到了明代,《七侠五义》、《英雄儿女传》等等开始流行,此时的武侠已经摆脱了唐代武侠中侠客依附政治、并为政治效力的窠臼,呈现出“游历于江湖、行侠于社会”并与政治对抗的角色特征,这种精神和春秋时期的“侠客”相吻合。
到了明末清初,武侠小说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并取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
电影传入中国以后,以武侠和武侠精神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开始慢慢与其融合。
第一部中国武侠电影,是1925年拍摄的《女侠李飞飞》。
该片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执导,林雍容,粉菊花,吴素声主演。
讲述了一个女侠凭借武功成他人爱情之美的故事。
影片虽已有后世武侠电影的雏形和精神气质,但未脱胎传统戏曲故事结构,结尾亦落入俗套,故未有太大影响。
真正使武侠电影进入世人视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是1928年,由明星电影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的《火烧红莲寺》。
该片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是第一部根据原版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
影响力巨大,观者如潮,制片公司赚尽了票房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