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和文艺
第32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01
必备知识·温故知新
厘清主干知识·把握教材要点 弥补欠缺知识·拓展深化认知
一、背景 1.汉初的黄__老__之__学__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__一___统_事业。
[提示] (1)观念:以礼入法;以法治国;强调等级。 价值:对古代国家治理影响巨大,影响了纲常伦理观念,法治精 神影响深远。 (2)观点:“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的观念;人性分等级 的主张。 目的:从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立场出发,神化专制皇权,把 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结合起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思维激活] 汉武帝重儒学对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 团、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02
学科素养·融会贯通
运用史料实证·明确历史解释 关注唯物史观·渗透家国情怀
►探究 1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史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 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 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史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 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 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 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摘自《春秋繁露》 (1)史料一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的主张,适应了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 (2)史料二前两个省略号前后分别体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 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探究 2 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史料一 他是西汉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法学家,其“以礼入法”思
想对中华法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据此的相关断狱案例在两汉的
黄老思想中“黄”指的是黄帝的学说,即修身、养生;“老”指 的是老子的学说,即治国、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汉初以此 为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二、特点 以《公__羊__春__秋__》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 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三、内容 1.推崇“大一中央 集权。 2.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__权__神__授__”,神 化并限制皇权。 3.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三纲五常”。
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例如: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
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
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
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后来,唐律明确规定了父子相互
隐匿不属犯罪。
——《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史料二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 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 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的“性三 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的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 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
(1)依据史料一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2)史料二体现的思想有什么作用?
[提示] (1)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2)维护了君主专制,但对皇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利于稳定 社会秩序,但也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守意识。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 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 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 “仁政”思想。
(3)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 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 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
(4)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 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 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史料一以“甲不能判罪”为界,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 论述董仲舒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历史影响。
(2)史料二中三句话分别代表董仲舒的一个观点,注意其中的关键 词,如“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等。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法制观念和历史价 值。
(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董仲舒提出该观 点的目的。
立足家国情怀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 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得到胜利,也使他成 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 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 的手中。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 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
四、实现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 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五、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__一__统__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 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 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 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1)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 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 “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 的论证。 (2)制约机制的设计:“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 要服从于君,即民受制于君。君主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 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 必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