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铁石动漫讲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吸铁石动漫讲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吸铁石动漫讲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吸铁石动漫鉴于在很多年轻动漫爱好者心中,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是名声赫赫的理想学府,想必很多学子对自己的梦中圣地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吸铁石动漫的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彻彻底底的了解一下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前世今生吧。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科研的院校之一,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深厚的国内外影响力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背景,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科研方面现已形成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整体特色与优势。

动画学院现设有动画系、数字艺术系、游戏设计系和艺术基础部四个教学机构,并设有动画研究所、数字技术与艺术研发中心、《中国动画年鉴》编辑部、亚洲动漫研究中心、中国动漫艺术陈列馆等众多研究机构,以及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德国波茨坦影视学院、加拿大谢里丹学院、法国高布兰学院、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美国高科思科技大学、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央视动画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水晶石等国内外动画教学和实践机构所搭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动画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创作、制作于一体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基地,同时也是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和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所在地。

学院目前共有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已达一千余人。

学院以“大动画”的全局视角将各专业有机串联、既互相独立又互为补充,形成一个科学、有序、有机的“大动画”教学生态环境。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院现已拥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3个二级学科点,具有完整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本科设有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动画编导、动画设计、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影视制作、网络多媒体等专业方向;硕士设有动画创作与研究、动画艺术理论研究、动画产业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应用研究、网络多媒体等多个方向;博士设有动画学理论研究、动画产业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学理论研究、数字内容研究等方向。

动画学院不仅是“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还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动画交叉学科建设单位、北京市教委指定“大学生动画设计大赛”承办单位、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动画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国家教育部“动画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并于2008年7月,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四千余平米,软硬件资金投入超过数千万元,其中包括动画制作实验室、互动艺术实验室和CG实验室三个211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先进的媒资管理系统、数字影视制作创作室、网络多媒体创作室、游戏设计创作室、虚拟演播室、数字合成机房、数字录音棚、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惠普教育卓越中心实验室、苹果联合实验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传媒大学定格动画联合实验室、移动多媒体与NGN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数字动画创作室、手绘动画创作室、动画声音创作室、动画表演创作室、数字高清实验室、动画生产车间、动画渲染农场和运动捕捉系统等教学、创作设施。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开办以来,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师资,逐步建立起一支学缘背景多元、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着力打造名师品牌,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声望,鼓励并大力扶持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迅速确立国内外的教学和学术地位,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的迅速发展。

如路盛章教授领衔的路盛章工作室,通过创作《墙——献给母亲》、《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宣传片》、北京2008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宣传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形象广告片等一系列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的优秀动画作品,有效带动了我校动画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动画专业拥有专业教师82人,聘请外籍兼职教授19人,国内专家兼职教师39人,为本科生提供了与高水平名师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极大的丰富、提高了本科生的视野、眼界和创作技法。

近年来,动画学院师生在动画短片创作、数字影视制作和商业动画片生产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百余部短片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

奖项囊括了美国Siggraph动画节二等奖、法国昂西动画节、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美国NextFrame国际大学生巡回电影节、第一、二、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第七届韩国富川国际学生动画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学院奖、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第三十四届欧洲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展以及中国动画成就奖等诸多节展的奖项。

动画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广泛吸纳国内外动画教育资源,近年来已与德国波兹坦影视学院、加拿大谢里丹学院、法国高布兰动画学院、挪威沃尔达大学、加拿大阿比蒂比特米斯卡明魁北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韩国中央大学、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美国高科思科技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项目,为构建动画学院国际合作网络奠定了基础。

动画学院与世界动画协会、国际影视高校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曾举办了多场影响深远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其中有2002年举办的“BBI_CILECT国际动画教育研讨会”、“CGCN2005数字媒体艺术高层论坛”、“2007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等大型学术活动,拓展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和我校学生的国际视野。

“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于2006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创办,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大学生动画节。

动画节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动画学会、世界动画协会(ASIFA)和ACM SIGGRAPH教育委员会的共同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视台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北京卡酷动画卫视和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具体承办。

一年一度的动画节联合国内外动画艺术院校、动画研究和制作机构,弘扬富含挑战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府精神,以“权威性、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宗旨,立足于褒奖原创、开阔视野、把握趋势、融合观念、促进合作,鼓励年轻动画人大胆创造、表现自我,力图打造世界一流的动画节展平台,推动中国原创动漫的发展,让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面向未来,动画学院将进一步立足于中国动画产业和数字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用国际化视野,以“科学与艺术与人文融合”为宗旨,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国际合作,发挥大学对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努力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动画学院设有三系(动画系、数字艺术系、游戏设计系)一部(艺术基础部)一所(动画研究所)两中心(亚洲动漫研究中心、数字技术与艺术研发中心)。

还设有《中国动画年鉴》编辑部、《动画乐园》杂志社,北广映画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汉唐影视动漫有限公司。

已经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创作、制作于一体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基地。

动画系:下设动画艺术教研室、三维动画教研室、漫画教研室。

数字艺术系:下设数字影视制作教研室、网络多媒体艺术教研室。

游戏设计系:下设游戏技术教研室、游戏艺术教研室。

艺术基础部:下设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视听艺术理论教研室、美术基础教研室。

亚洲动漫研究中心:亚洲地区第一个专业的动画漫画研究机构,致力于动画和漫画艺术作品搜集、建立艺术家网络和提高动画漫画专业水平。

数字技术与艺术研发中心:中心下设动画实验室、CG实验室和互动实验室,致力于开拓未来动画和影视制作的新思路,从艺术与技术层面推动数字影视以及其艺术形态的深层次研究与制作实践。

动画学院自2001年正式成立以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现已经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切实有效的为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

动画学院的师资队伍具有专业化、年轻化、结构层次梯队化的总体特色,整体结构符合各专业的定位、适应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能够支撑起各专业的教学、创作和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动画学院所开办的两个专业在国内乃至国外均属于较新的本科专业,相关专业人才资源必然缺乏应有的时间积累,所以专业对口的专家级教师和高学历专业教师相对紧缺,尤其是游戏设计等新建专业方向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师资短缺矛盾。

也正是针对这一专业师资资源的特殊性,动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师资培养规划,一方面大力推行师资再培训政策、支持和鼓励年轻教师进行在职高学历专业教育,一方面和业界接轨、并同时加强同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大量引进或聘请业界精英、国外专家担任外聘教师,从而使各专业在开办短短的几年中,就拥有了能够支撑教学和科研的、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

该院聘请外籍兼职教师7人,国内专家兼职教师24人。

包括美国独立动画家、达特茅斯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大卫·埃瑞克,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德国动画协会主席德劳尔夫·姬森等国际知名动画大师,以及蔡志军、常光希、张天晓、姚忠礼、曲建方等国内动画领域的创作大师作为兼职硕、博士导师,并经常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讲座等交流活动。

目前动画学院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全体教师的32.3%。

动画学院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47人,比例为72.3%,其中1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7人,比例为10.8%。

二者合计所占比例为83.1%。

并已引进留学归国专家3人、业界精英2人。

动画学院尤其注重开发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搭建起了宽松、稳固、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实践平台。

并通过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实战训练机会。

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办之初,动画学院一直坚持每学年第一个学期的前2周,组织2年级和3年级本科学生开展小学期创作实践活动。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创作完整的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

05年和06年在小学期的创作中共完成短片21部,总长度96分钟。

从2005年开始,将小学期与夏季学院相接合,开展国际合作的创作活动。

为使本科生获得有效的理论实战训练,该院鼓励学生与科研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调研、资料收集、内容研讨、组织联络等专业性很强的具体工作。

如2006年,经过多方磋商和积极协调,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的《中国动画年鉴》编辑部落户动画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