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袁安慧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在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从而掌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弥补其缺陷的活动和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的主要对象是课本,但它不仅仅是课本,还包括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件、时政材料以及经典著作等一切有关资料。

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材成了知识的权威、好教师的标准是会“教教材”。

因而,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的教材解读,就是对教材文本本身的分析、挖掘和再现,重视知识性,而忽视了能力;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解读必然是封闭的、单向的、独断性的。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而不是单向的。

它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引导并重视学生主体的民主参与,建构精心预设与灵活生成的相统一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呈现和展示的是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教材已不再是教材文本与师生的阅读——明理的关系,而是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的对话关系、伙伴关系、共同成长的关系”。

①就是说,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教材是为实现一定课程目标而精心编制的、负载着一定知识和信息,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进行对话的文本。

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会“教教材”,而是会“用教材”、“选教材”。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尊重教材,又依据所教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做一定“改造”。

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

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解读,其意义重大。

它有利于于教师切实把
握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德育方向,可为本课程确定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及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打下基础。

新教材如何新解读?新教材的分析与解读仍然要基于课本,但教材解读并非完完全全地再现课本,而是要高于课本,是忠于课程标准和课本基础上的创造。

解读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笔者认为要综合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解读。

解读新教材,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要求,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此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上把握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要重视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因为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上把每个知识点讲到怎样的深度都做了一定的规定,如有的是“了解”,有的是“理解”,有的是“说明”。

这样,就可以克服我们在教学中不知道怎样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有些教师刚接触到新教材时,未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也就不能旧教材的体系中摆脱出来,所以就一些知识点到底讲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胸中无数,不敢轻易少讲,因而导致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

这成了很多教师的困惑。

而认真阅读和研究教学要求之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该抓的抓,该放的放。

第二、结合课程标准通读课本,把握课本的逻辑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要求教师站在教材作者的立场上,用教材作者的主观精神去分析问题,领悟、理解教材,解释教材的内在理念和精神实质。

如《经济生活》新教材,在通读完课本之后,要理清教材的逻辑体系。

如经济生活模块分四个主题,以生产为主线,按照为什么生产、谁来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逻辑顺序来建构的。

而且教材的作者也非常有心,以与学生最接近的内容——消费为起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一下进入角色,而且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经济生活的逻辑结构
弄清逻辑结构,还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比如说《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介绍多彩的消费,对于商品、货币、消费者之间就存在这样的联系:消费什么?商品。

用什么去消费,货币。

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这三个知识就可以把整个单元的内容窜起来了,教师容易讲解,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图示:
第三、联系经典和国家政策进行解读。

思想政治课课本的理论知识主要源自于马列和邓小平等伟人的经典著作、社会科学经典著作与党和国家的权威性文献。

这就要求我们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来解读和分析教材,同时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用课本中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分析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去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预见和指导未来。

为了提高解读课本的能力,还必须适当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弄清每个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问题的来龙去脉,以便从中发现异同,启发思路,不能喧宾夺主,用教参代替课本。

第四、教师以主体身份介入,联系学生实际、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进行解读。

新课程新教材都非常注重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而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地域性、时间性和个体性。

所以,在解读教材时,要联系生活
的实际,把握当时、当地学生的生活热点及其所遇问题,在生活中开发教学资源,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教学。

如:《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在解读时就要考虑到学生平时学生在哪些方面消费比较多,学生平时就可能存在哪些消费心理,可以在课前就作充分地了解,这样这节课上得才有的放矢,最后达到教育的目标。

第五、联系对立面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矛盾点。

课本上很多内容都有其对立面,如:唯物和唯心、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三权分立制、多党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等。

这些对立面有的是针对历史上的一些问题,有的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还有的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一些逆反性思维来讲的。

我们在分析正面观点时,要适当补充一点反面的观点,让学生去讨论、去比较、去鉴别。

这有利于学生在冲突的价值观斗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新教材《经济生活》中的合作探究“金钱面面观”,我们主张的“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但我们在解读时就要联系其他的与之相背的金钱观,准备好一些反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引起价值冲突,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六、质疑教材,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开放的心态完善、发展教学内容。

这点要求很高。

它要求我们教师站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去俯瞰教材,挖掘出连作者都没有明确意识到或没来得及清晰而系统地表达的潜在思想。

还要求我们教师以批判地精神去质疑教材,揭示教材的缺陷。

在一次省级培训上,不少教师发言说找到教材不少内容上前后存在着矛盾,还有的在定义上存在缺陷。

这说明我们教师的确在很用心地解读教材。

第七,解读新教材,还要注意归纳新旧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同。

新教材的体系打乱了旧教材的体系,重新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

同时,在知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原先是重点的,现在不是了;原先有的,现在删掉了;同时新增添了很多新的知识,如《经济生活》中“替代品”、“互补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使用教材时得心应手。

总之,教材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着手,这样才能使教材真正发挥作用,也使我们的教学更彰显生命的活力。

(责编:夏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