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一、引: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6.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习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习过程:一、引:教师谈话揭示学习内容。

二、议:(一)教学例3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5.做练一练的第1题(二)教学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4.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练:1. 做练习一的第3题2.做练习一的第4题3.做练习一的第5题4.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5.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学习内容: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 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学习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习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学习过程:一、引: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议:(一)教学例5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X=20 2x=20×23x 3x÷3=60÷3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7.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⑴指名读题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二)教学例6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7.P5练一练解方程:X÷0.2=0.8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三、练: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2.化简下列各式8 X÷8 50+X-40X÷9×9 X-1.4+13.P6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0.7=14★ 0.9x=2.45★ 76+x=91x÷9=90 ★ x-54=18★ 2.1x=0.845.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6.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学习内容: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学习难点: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学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x=1 12-Y=4 S+12=4921-b<24 x=14+78 16+a=27+ba +b=6 b-8=100 X+10 4X=60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1)解方程。

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0.7X=3.5★X÷0.5=12 48-X=25★ 4.8÷x=20★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解: X=30○□解:x=2.4○□X=□ x=□(3)3.6+X=5.7 (4)4.8÷x=12解: X=5.7○□解:x=4.8○□X=□ x=□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1.p7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3.P7第13题学生口答练习4.出示小黑板判断题(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四、作业1.P7第10题2.P7第12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学习内容: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学习过程:一、引: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二、议:1.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36-X=2.5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2.完成“练一练”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练: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习内容: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学习目标: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