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不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是()A.发电机B.旋转的飞轮C.损坏的安全阀D.原油储罐2.不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A.通电的导线B.照明不良C.人员的操作失误D.破损的绝缘外皮3.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是()A.过高的环境湿度B.核废料C.失效的报警器D.锈蚀的栏杆4.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A.硫化氢B.高压气瓶C.蒸汽锅炉D.通风不良5.以下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A.核反应堆B.化学反应釜C.施工现场运行中的吊篮D.失效的安全阀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A.情绪因素B.体力因素C.管理因素D.设计因素7.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危险有害因素不属于人的因素(第一类)的是()A.体力负荷超限B.心理异常C.感知延迟D.操作规程不规范8.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各项危险有害因素不属于物的因素(第二类)的是()A.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致病微生物D.强迫体位9.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不属于环境因素(第三类)的是()A.粉尘与气溶胶B.作业场所空气不足C.室内作业场所杂乱D.门和围栏缺陷10.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不属于管理因素(第四类)的是()A.培训制度不完善B.强迫体位C.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D.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1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属于人的因素(第一类)的是()A.强度不够B.无防护C.指挥失误D.安全通道缺陷1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属于物的因素(第二类)的是()A.房屋基础下沉B.地面不平C.培训制度不完善D.高温物质13.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属于环境因素(第三类)的是()A. 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B.信号缺陷C.标志不清楚D.冒险心理1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GB/T 13861-2009的相关规定,以下属于管理因素(第四类)的是()A. 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B.室内作业场所杂乱C. 室内梯架缺陷D. 听力负荷超限15.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以下不属于20类中的是()A.物体打击B.起重伤害C.人员误操作D.高处坠落16.各部门、单位进行风险辨识时应考虑3种时态,例如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对当前环境的危害辨识就属于3种时态中的()A.过去B.现在C.将来17.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哪种情况()18.A.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B. 过去出现过的险情、事件C. 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D. 以上都是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时,单元内危险物质的辨识需要考虑的方面是()A.单元内从每次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时间计时起2日内B.单元内每年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次数超过10次C.单元内的危险物质是否在非正常作业条件下产生。
D.以上3项。
20.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不包括()A.危险源识别B.风险评价C.风险规避D.风险控制21.风险评价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不包括()A.可能性B.严重度C.风险等级D.降低风险的措施22.不属于危险源辨识中经验分析法的是()A.对照分析法B.类比推断法C.事件数(ETA)D.专家评议法23.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首先应考虑的是()A.直接安全技术措施B.间接安全技术措施C.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D. 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24.以下风险控制措施的具体原则中等级最高的是()A.消除B.预防C.减弱D.PPE25.不属于风险安全技术控制原则的是()A.隔离B.消除C.减弱D.培训26.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就会转化为事故。
A.不稳定性B.周期性C.规律性D.不可消除性27.风险不同于危险,是描述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为风险度或危险性,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A.危险事件出现的次数B.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
C.危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D.事故责任的大小28.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压力容器类型根据介质毒性可分为三类,分别是()A.高度、中度、低度B.极度、中度、低度C.极度、高度、中度D.极度、高度、低度29.属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的控制方法的是()A.取代或控制用量B.加强密闭C.通风排气D.以上都是30.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不包括()A.明火B.高温表面C.电火花D.日光31.对于动火区描述错误的是()A. 区内可能出现的可燃气体的含量应在允许含量以下B. 在生产装置正常放空时可燃气应不致扩散到动火区C. 室内动火区,应与防爆生产现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应向内开启D. 周围10m以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32.工业上常用的惰性气体不包括()A.氮气B.二氧化碳C. 水蒸气D.氦气33.惰性气体保护可以用于的环境是()A. 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贮罐B. 输送爆炸危险性液体C. 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装置停车检修D.以上都是34.下列关于厂房建筑防爆设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B. 工人操作位置在室内一侧,且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位置C. 设防爆墙与生产车间分隔,以保安全D. 对单层厂房来说,应将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配置在靠近一侧外墙门窗的地方35.安全疏散设施包括()A.疏散门B.过道C.楼梯D.以上都是36.以下关于安全疏散设施描述正确的()A. 一般说,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B. 疏散门应向内开启C. 疏散门可以采用侧拉门或者转门D. 疏散门应设置高度合适的门槛37.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各层均应设室内消火栓;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的距离不应大于()m。
宜设置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m。
A.100,3B.80,2.5C.65,1.8D.50,1.238.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宜采用()层建筑A.单B.双C.多D.无特殊要求39.油田、石油化工厂、炼油及其他大型企业,应建立本厂的消防站。
其布置应满足消防队接到火警后()min内消防车能到达消防管辖区(或厂区)最远点的甲、乙、丙类生产装置、厂房或库房。
A.20B.15C.10D.540.可以扑救A类火灾的灭火剂是()A.泡沫B.ABC干粉C.水D.以上都可以41.不可以扑救B类火灾的灭火剂是()A.泡沫B.BC干粉C.水D.ABC干粉42.不属于安全电压(特低电压)等级的是()A.6VB.10VC.24VD.36V43.根据爆炸性气体(包括混合物)可能出现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将危险环境进行了划分,其中不属于危险区域等级的是()A.O区B.1区C.2区D.3区44.不属于防静电对策措施的是()A.工艺控制B.放泄C.中和D. 接地45.下列不允许吊装的情况是()A. 指挥信号不明B. 斜拉重物C. 重物埋在地下D.以上都是46.起重作业吊装()吨以上的物体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必须编制吊装施工方案。
A.10B.20C.30D.4047.高处作业应遵守“十不登高”,以下不属于“十不登高”的选项是()A. 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B. 酒后不登高C.未满20岁者不登高D. 照明不足不登高48.安全色是指()四种颜色。
A.红、黄、黑、白B.红、黄、绿、白C.红、黄、蓝、绿D.黄、绿、蓝、黑49.安全标志应满足的要求包括()A. 含义明确无误B. 内容具体且有针对性C. 标志的设置位置D.以上都是50.焊割作业应严格遵守“十不焊”,以下不属于“十不焊”的是()A.禁火区,未经审批并未办理动火手续,不准焊割B.装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容器、管道,经彻底清洗置换C.附近堆有易燃、易爆物品,未彻底清理或采取有效安全措施,不准焊割D.无操作证,又无有证焊工在现场指导,不准焊割51.危险源辩识过程中,常见的经验分析法有()A.对照分析法B.类比推断法C.专家评议法D.以上3项均正确52.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用到的安全检查表,属于以下哪种方法?()A.对照分析法B.类比推断法C.专家评议法D.以上3项均不正确53.在预先危险性分析中,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个等级。
A.2B.3C.4D.554.施工现场“有洞必有盖,有台必有栏,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轧点必有挡板”,这属于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内容。
A.直接安全技术措施B.间接安全技术措施C.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D.个体防护55.风险管理的关键是()A.前期预防B.制定应急预案C.配备个人防护用品D.制定规章制度56.下列属于起重机械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是()A.翻倒B.基础损坏C.操作失误D.以上3项57.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规定,()是用来表示危险的相对严重程度和提醒读者注意潜在危险的单词。
A.信号词B.危险性说明C.象形图D.产品标识58.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可以分为阻火隔爆装置与防爆泄压装置两大类。
下列装置中,属于防爆泄压装置的是()。
A.单向阀 B.爆破片 C.火星熄灭器 D.化学抑制防爆装置59.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措施。
其类型有IT系统(不接地配电网、接地保护)、TT系统(接地配电网、接地保护)、TN系统(接地配电网、接零保护)。
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必须采用()系统。
A.TN—C B.TN—C—S C.TN—S—C D.TN—S60.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情况时,应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处置。
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对于反应容器应立即停止进料 B.打开放空管,紧急就地放空 C.通过水喷淋冷却降温 D.马上切断进气阀门61.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
预防粉尘爆炸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消除粉尘源。
如果某车间产生镁粉尘,消除粉尘源时,不能采用()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