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

我怀着感激读——唐诗宋词
1.完成课文中 学习与测评 2.利用网络利用网络进一步学习、研讨唐 诗宋词,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我谈唐诗和宋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婉约派)
(豪放派)
我感激
读唐诗,杜甫让我听到了唐人“生女 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的无奈 感叹;李白让我看到了唐代“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壮丽河山。 读宋词,我感受了苏轼“大江东去,浪 淘尽”的豪迈,辛弃疾“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的梦想。感谢唐诗宋词, 让我看到了史书中无法看到的人物内心。
现实主义
(2)多彩缤纷的宋词
宋 词 代表词人
代表作品
特点
婉约词
柳永 李清照
《雨霖铃》 《如梦令》
细腻、含蓄
豪放词
苏轼 辛弃疾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
《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豪迈奔放
讨 论: 一、唐代诗歌兴盛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诗歌空前繁荣,取决于以下原因: 一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是基本原因。 二 是科举取士对诗歌发展的推动。 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
南宋豪放派词人
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为什么“征战”和“统一” 会成为幸词的基调?
辛弃疾出生于江南、金朝统治北方的对峙时代,
是个抗金志士,曾经组织武装,在前线与金人直接
战斗,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遭到了南宋朝廷主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
和派的打击,理想无法实现,曾长期闲居江西一带, 充满了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动荡的现状; 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议议:白居易诗广泛流传的原因:
他的诗反映表现出对人民深刻同情和对腐朽统治的 鞭挞,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独特风格,因此流传 广泛。
议议:苏轼对宋词的发展作用
北宋苏轼拓宽词的意境,描写广阔的社会人生,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 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他的词挥洒自如,豪放飘 逸,雄风千里,词风焕然一新。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 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豪放派词人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代表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他对宋词发展的作用?
婉约派词人
代表作
《如梦令》 《声声慢》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 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北宋 1127年 南宋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变化?
繁,使唐朝文化兼收并蓄,给诗歌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二、词与诗的区别:
词在形式上比诗更自由,内容上比诗更丰富。
小结:
1.唐诗,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
李白(诗仙) 浪漫主义
代表诗人: 杜甫(诗圣) 现实主义---“诗史”
白居易
现实主义(通俗易懂)
2.宋词,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又一高峰
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
第 18 课 唐 诗 与 宋 词
七年级历史下册
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 陈本友
1.考考你,抢答: (1)江油为什么被称为“李白故里”? (2)李白是哪个朝代的大诗人? (3)让我们一起背诵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 《静夜诗》
2.导语: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峙的两座巍峨高峰,并且
有许多伟大的作家,如群星闪耀。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呤。足见唐诗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 用。
学生自读课文,提炼重点,完成下表:
(1)华光万丈的唐诗
唐诗
代表诗人
边塞诗 田园诗
高适 岑参
王维 孟浩然
浪漫主义诗歌
代表作品
《别懂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居秋冥》 《春 晓》
现实主义诗歌
特点
雄奇瑰丽 宁静恬淡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2)多彩缤纷的宋词
宋词
代表词人
代表作品
婉约词
柳 永、李清照 《雨霖铃》《如梦令》
豪放词
特点
细腻、含蓄 豪迈奔放
(1)华光万丈的唐诗
唐诗 边塞诗 田园诗
代表诗人
高适 岑参
王维 孟浩然
代表作品
《别懂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居秋冥》 《春 晓》
浪漫主义诗歌 李 白
《望庐山瀑布》
特点 雄奇瑰丽 宁静恬淡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 白居易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琵琶行》《长恨歌》
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渴望祖国统一!杀贼,杀贼!
李白(701.2.8~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父适居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所处时代主要是安史之乱前,是唐经济空前繁荣时期, 优裕的生活条件,社会的相对稳定,使李白能漫游全国的名 山胜地,祖国河山的美景丰富了李白的题材,激励着他蓬勃 向上。所以他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李白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清新,具 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随意创造,无拘无束,笔落如飞,出 神入化,人称“诗仙”。
在政治上,李白关心国事,希望得到重用,但他不愿意迎 合权贵,因而受到排挤,他的诗揭露了权贵腐朽,表现出了 强烈的反抗精神。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 他自身在仕途上极其失意,一直未受重用,在生活上也穷困 潦倒,饥寒交迫,甚至连他的小儿子都饿死了,国破家亡使 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他逐渐 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写出了很多大胆揭露当时的社 会矛盾和批判统治阶级腐朽生活,对贫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的诗歌,他的诗歌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练,技 艺高超,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年左右的 现实生活,诗被称为“诗史”,人被称为“诗圣”。他用婉 转的方式表达深沉、浓郁的情感,人们将这种风格概括为 “沉郁顿挫”。
通角实而 俗落生作 ,,活”他 寓用,,主 意诗他作张 深反用文“ 刻映犀写文 ,人利诗章 达民的都合 到的目要为 了痛光接时 通苦审触而 俗。视时著 的他社事, 最的会,诗 高诗的反合 境语各映为 界言个现事 。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
说说:杜甫的诗再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