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说课2013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说课2013


课程体系(续1)
理论体系:以信息设施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工程设计方法 及原则为核心,突出各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程设计方法,使 学生基本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实践体系:从信息设施系统工程设计实例入手,加强系统设 计和系统安装的实践,特别是综合布线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
的工程设计和系统安装,培养学生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建筑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
第5章 通信接入网系统
(10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续1)
第6章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 (2学时)
第7章 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
第8章 电子会议系统
(4学时)
(2学时)
第9章 信息引导与发布系统及时钟系统 (2学时)
第10章 信息系统机房 (2学时)
参照《规范》要求,并根据学科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在本
课程中讲授用户电话交换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 系统、通信接入网系统、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有线电
视及卫星接收系统、电子会议系统、信息引导与发布系统及
时钟系统和信息系统机房共9个基本的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 设置学时数32个,课程设计2周。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 教学手段
(续3)
(3)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工科院校注重的是工程设计,学校致力于发展产学研 结合的新方式。本教学队伍也充分应用这种高效的人才培养 模式。主讲教师与建筑设计部门加强联系并参与建筑智能化 相关的工程,教师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
的专业知识,工程中的重点难点可作为新的研究课题,从而
实践教学内容(续1)
课程设计
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综合课程所学理论内容,根据工程实 际问题,结合理论课的学习成果,制定课程设计的内容。学生根
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为期一周的综
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一周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并进行答 辩。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提高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 教学手段
(续1)
(1)多媒体教学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内容繁杂,知识面广,涉及大量强 弱电系统和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画面、音 频和视频等辅助手段,在获得理性认识的同时也获得感性认 识。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 教学手段
(续2)
(2)实物教学
为使学生对信息设施系统的各种设备有明确和清晰的印 象,教师将收集的实物产品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结合国标 规范的要求进行讲解,使学生将书本知识和标准的条文说明 与实际产品有机结合,加深印象。
课程整体情况介绍
课程教学效果 6 1 课程的历史沿革
实践条件 5
2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课程定位:《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作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专业以及相关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 发展快、与现行标准密切相关、建筑特色鲜明的特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物内各种信息设施系统的基本结 构、基本功能、设计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拓 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吸引优异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参与到工程中;同时,实际工程 知识可以反馈到课堂中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 教学手段
(续4)
(4)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开设智能化技术实验,同时开设了为期两周的《建筑物 信息设施系统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解 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工程现 场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乃至走 上相关的就业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续6)
(6)自行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
进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制作了便于操作和使用的 PPT教学课件,通过引用丰富图表、应用实例等资料,尤其 是工程实践资料,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更有利 于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 业的竞争力。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精心设计了课后习题,并给出习题解答,该内容以“综合练
题的能力。
课程整体情况介绍
课程教学效果 6 1 课程的历史沿革
实践条件 5
2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效果
1.校外专家的评价
程大章教授(同济大学,上海市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 课程教学团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时 整合课程体系,合理调整教学大纲,紧跟教育部、住建部和 山东省的发展规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的网络化。
课程整体情况介绍
课程教学效果 6 1 课程的历史沿革
实践条件 5
2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案例式 基于项目 课堂讨论
主讲教师备课充分,讲课过程中,旁征博引,把与课程相关 的前沿技术和工程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课堂上师生互动, 注重学生听课效果反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积极 性,也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程适合于这种启 发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
课程整体情况介绍
课程教学效果 6 1 课程的历史沿革
实践条件 5
2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教学内容
实践条件
在校外的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之外,该课程为学生安排两周的课程 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使课程设计更贴近实际,我们在实验室搭建了综合布线系统和有 线电视系统的实训环境。
实践教学内容(续3)
毕业设计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独立进行面积为10000m2以上的单栋智能 建筑弱电系统设计,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设计标准和规范的理解和运
用,体验学科与专业的交叉与融合,更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熟
练完成不同类型建筑对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 系统等信息设施系统的功能需求调研和设计方案编制,完成系统图 和平面图的绘制,让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涉及IT领域若干发展的热点技 术,希望教学团队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不断补充新内容, 与时俱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课程教学效果(续1) 1.校外专家的评价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介绍
课程负责人:于海鹰
课程整体情况介绍
课程教学效果 6 1 课程的历史沿革
实践条件 5
2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教学内容
课程的历史沿革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 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 也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具有非 常鲜明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早在1988年,开设了《电缆电视 系统》课程,适时地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建筑供配 电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建设的人才。进入新世纪后,陆 续增加了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新专业 的培养目标上,重视本校的行业背景,积极依托学校的行业 优势,先后开设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电话交换 系统》、《卫星通信》、《多媒体通信》等课程。这些课程 的开设为后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的建立和发展打 下了良好的师资和教学基础。回顾《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 课程在我校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初期建设阶段(1988~2006)
从1988年到2006年是本课程的起始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共
用天线电视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开始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 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开设了《电缆电视系统》课程,讲授共 用天线电视系统和电缆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方法
系统安装与调测等内容。
2001年在制定2002版培养计划时,开设了《计算机通信与网 络原理》课程,讲授通信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
第3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 第6章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 第8章 电子会议系统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10学时) (4学时)
掌握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 第7章 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
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认识实习
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前进行,主要参观相关的生产企业、建筑设计院、 建筑安装公司等,全面了解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对象、发展现状、各 种设施的生产、使用、技术前沿、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等,了解各 信息设施系统工程设计阶段、目的、任务及要求。实习现场主要安 排在IT制造厂商生产车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竣工工地,了解IT 产品的制造过程,了解建筑工地现场的各种情况,了解建筑弱电系 统平面图和系统图的识图方法,初步掌握识图方法,了解信息设施 系统的组成及设备情况。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 习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 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 教学手段
(续5)
(5)改进考试方法
本课程采用团队教学,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全面考 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教学团队采取统一出题,两位教 师阅卷,综合评定成绩,教师可根据授课情况灵活分配分 数比例,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学生考勤等综合纳入课
程考核分数。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 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安排, 将本课程各章节理论教学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