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A.4B.3C.2D.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线段成比例求出DB的长度,即可得到AB的长度,再根据中点平分线段的长度可得AC的长度,根据 即可求出CD的长度.
【详解】



∵点C是线段AB上的中点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度问题,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性质、中点平分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只要有“田”“凹”“一线超过四个正方形”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详解】
解:A、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
B、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
C、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
D、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缺少一个底面,符合题意.
∴BC=2AB=6,
∴AD=6,
由折叠可得,∠E=∠D=∠B=60°,
∴∠DAE=60°,
∴△ADE是等边三角形,
∴△ADE的周长为6×3=18,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结合余角的性质推导出结果即可.
【详解】
解:如图,设CD和BF交于点O,由于矩形折叠,
∴∠D=∠B=∠A=∠ECD=90°,∠ACE+∠BCO=90°,∠BCO+∠BOC=90°,
∵∠AEC=32°,
∴∠ACE=90°-32°=58°,
∴∠BCO=90°-∠ACE=32°,
A.20°B.30°C.35°D.5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所以∠3=180°﹣90°﹣∠1=35°,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2的度数.
【详解】
解:
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
所以∠3=180°﹣90°﹣∠1=35°,
又∵a∥b,
所以∠2=∠3=35°.
A.38°B.104°C.142°D.144°
【答案】C
【解析】
∵∠AOC=76°,射线OM平分∠AOC,
∴∠AOM= ∠AOC=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10.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所示.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14.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ABC=30°),并且顶点A,C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38°,则∠2的度数是()
A.20°B.22°C.28°D.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C作CD∥直线m,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的度数.
【详解】
解:过C作CD∥直线m,
A.12B.15C.18D.2
【答案】C
【解析】
【分析】
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BC=2AB=6,AD=6,再根据△ADE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ADE的周长为6×3=18.
【详解】
由折叠可得,∠ACD=∠ACE=90°,
∴∠BAC=90°,
又∵∠B=60°,
∴∠ACB=30°,
因为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所以
解得:
则x+y=2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注意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
12.如图,在 中, , , 为 边上的中线, 平分 ,则 的值()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得AE:BE=AC:BC=3:4,进而求得AE= AB,再由点D为AB中点得AD= AB,进而可求得 的值.
17.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30°B.25°
C.20°D.15°
【;∠2+45°=90°,∴∠2=90°﹣∠1﹣45°=25°,
18.如图,已知点P(0,3),等腰直角△ABC中,∠BAC=90°,AB=AC,BC=2,BC边在x轴上滑动时,PA+PB的最小值是()
A.90°B.75°C.105°D.1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的度数.
【详解】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5°,那么∠2的度数是( )
11.如图,该表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 的值为()
A.-2B.-3C.2D.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根据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求出x、y的值,从而得到x+y的值.
【详解】
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1”与面“x”相对,面“-3”与面“y”相对.
故选C.
2.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 ,宽留出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高为hcm,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2,h=9− ,再根据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求解.
【详解】
解:∵ 平分 ,
∴点E到 的两边距离相等,
设点E到 的两边距离位h,
则S△ACE= AC·h,S△BCE= BC·h,
∴S△ACE:S△BCE= AC·h: BC·h=AC:BC,
又∵S△ACE:S△BCE=AE:BE,
∴AE:BE=AC:BC,
∵在 中, , ,
∴AC:BC=3:4,
∴AE:BE=3:4
由题意得:(2h+2 a)−(h+2a+ )=5,(4a+ )−4a=1,
∴a=2,h=9− ,
∴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6×2×(9−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 落在 上,若 ,则 的度数为()
A. B. C.5D.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点P作PD∥x轴,做点A关于直线PD的对称点A´,延长A´ A交x轴于点E,则当A´、P、B三点共线时,PA+PB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的长即可.
【详解】
如图,过点P作PD∥x轴,做点A关于直线PD的对称点A´,延长A´ A交x轴于点E,则当A´、P、B三点共线时,PA+PB的值最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
8.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近似数0.010精确到百分位
B.|x-y|=|y-x|
C.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D.若线段AP=BP,则P一定是AB中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中,近似数精确位数是看小数点后最后一位;B中,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C中,互补性质的考查;D中,点P若不在直线AB上则不成立
16.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
【详解】
解:由四棱柱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
A,B,C选项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
而D选项,上底面不可能有两个,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难度适中.
【详解】
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高为hcm,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acm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30°,
∴BD= cm,AD= cm,
∴AC=2AD= cm,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2 a)cm,宽为(4a+ )cm,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2a+ )cm,宽为4acm,
20.如图,已知 的周长是21, , 分别平分 和 , 于 ,且 ,则 的面积是()
A.25米B.84米C.42米D.21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到AB、AC、BC的距离为4,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连接OA
∵ , 分别平分 和 , 于 ,且
∴AE= AB,
∵ 为 边上的中线,
∴AD= AB,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面积比证得AE:BE=AC:B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如图,点C是射线OA上一点,过C作CD⊥OB,垂足为D,作CE⊥OA,垂足为C,交OB于点E,给出下列结论:①∠1是∠DCE的余角;②∠AOB=∠DCE;③图中互余的角共有3对;④∠ACD=∠BEC,其中正确结论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