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音乐教案

三年级音乐教案

三年级音乐精品教案(五)篇
课题:《游子吟》
备课时间:20XX年10 月15日
上课时间:
20XX年10月18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游子吟》,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
私,表达出对妈妈的热爱。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歌曲意境,能用深情的亲
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点附点节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深情的情绪表达对妈妈的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通过附点音符的学习和上波音下波音处理提高学生的音准
能力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打击乐器
前置作业-------妈妈我想对你说
课始之学------妈妈我要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感谢
课中之学------妈妈的歌《游子吟》.
1、聆听《游子吟》
2、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
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3、在教师范唱时,感受强弱感。

4、 3.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
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
速前进。

4.完整唱好这支童谣。

边唱边用
动作表现(即兴表演)。

5、自由组合主动学习
课后之学-----唱给妈妈的爱
聆听《童年的回忆》
1.要求学生将听觉与视觉合二为一,
2.边听音乐,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从中感受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情绪的关系。

3.从小白兔、乌龟的行走速度对比中讲解速度记号的“快”与“慢”,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兔、龟比较,
4.再听音乐,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的排序号及填空(速度、情绪)的书面作业。

课题:《小乌鸦爱妈妈》
备课时间:20XX年10 月15日
上课时间:
20XX年11月18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成的一段体,2/4 拍,F大调式。

曲调的四个乐句
由相同的节奏型组成,
2、能用流畅、动听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旋律婉转、歌词形象
生动,
3、充满深情地演唱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
能用深情的情绪表达对妈妈的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附点音符的学习和上波音下波音处理提高学生的音准
能力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打击乐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1.这是一首拟人化的歌曲。

表演时要
唱出对小乌鸦爱妈妈的行为的赞赏与尊
敬,表达出儿童们爱鸟的心情。

2.这首歌的曲调对已掌握了do-do'的
唱名以及
“”
节奏的学生来讲并不太困难。

可以分组各学一句曲调相互交流,比
比哪一组学得更好?以激励学习自学的
积极性,让学生获得自学的喜悦。

当然
分组前聆听范唱还是不能少的一环,让
学生对歌曲整体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3.歌词也可采用上述方法放手让学生
自学。

4.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到各组
巡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
及时帮助各组解决难点。

表演时要唱出对
小乌鸦爱妈妈的
行为的赞赏与尊
敬,表达出儿童
们爱鸟的心情。

当然分组前聆听
范唱还是不能少
的一环,让学生
对歌曲整体有一
个完整的印象。

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能够积极的
状态学习歌曲
让学生在群体活
课题:《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3.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民族文化,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聆听《草原巡逻兵》
聆听《草原巡逻兵》1.先让学生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

2.把主题曲调让学生多听几遍,并要求学生能记住随音乐哼唱。

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风格。

3.初听全曲。

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4.复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情景,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以《草原巡逻兵》作背景音乐,为学生讲故事作衬托。

课题:《捉迷藏》
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2、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并能以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表达歌
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1、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2、体验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和欢
乐活泼的情绪,并能创作表演歌曲情境。

教具准备:铃鼓、铃铛、沙棰、木鱼、腰鼓
表演《捉迷藏》
聆听《雪花飞舞》
表演《捉迷藏》
1.三拍子的歌曲,流畅地唱好强弱弱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就不能表现圆舞曲的特征。

2.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就能达到流畅。

3.用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4.还可加上打击乐器鼓、小铃等,使气氛更为热烈。

5.在伴奏熟练的基础上与歌曲合作。

可以分组交换进行,
如A组唱、B组伴奏,然后交换。

还可加舞蹈伴舞,一切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聆听《雪花飞舞》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

(1)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到雪花在飞舞的情景吗?
3.复听乐曲。

设问:高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低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4.复听乐曲。

问:能听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同吗?
5.小结:
四季的另一景色——雪。

课题:《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

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的祟高品格
教学难点:四分休止符的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表演《妈妈的心》表演《妈妈的心》
1.教师范唱。

提出要求:设问这首歌唱什么内容?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2.听录音范唱二遍。

3.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休止(“0”)符?
4.再听录音范唱。

5.在教师的伴奏下,学唱《妈妈的心》曲调,可分为两个乐段分段学唱。

6.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
7.练习打击乐伴奏
聆听《妈妈之歌》
聆听《妈妈之歌》
1.初听熟悉民歌演唱的内容:要求学生看着课本中的歌词,听录音播放的演唱。

2.介绍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的背景:包括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及“阿哈巴拉调”善于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3.复听本歌。

设问:这首歌是由男声唱7女声唱?童声唱?
4.再次复听,可让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词轻轻哼唱,以体验母子的深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