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猜谜谣》教学内容:1、唱《猜谜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猜谜谣》(一)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
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1)导入:中国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国家,在我国的山区生活着很多人,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因素影响,那些村民们买东西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因此很不方便,而今天却来了一个人令这些山区的人们高兴的唱起了歌来,你们听。
(听赏全曲)是谁来了?你听出了吗?(出示课题《山村来了售货员》)2)售货员来了,村民们都非常高兴,你们听。
(听赏全曲)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1=C 2/4(听赏此句)在模仿什么声音?4)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唢呐与乐队的对答,使你联想到怎样的场面?5)哪一段音乐描绘售货员挑担上山的情景?你能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吗?6)听赏了这首乐曲后你想到了什么?7)吹奏这首乐曲的唢呐,你们认识它吗?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唢呐又俗称喇叭,音色高亢明亮,除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伴奏。
在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都要用到它。
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重点;难点: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教具:三种不同颜色的一次性纸杯。
教学过程:一、节奏游戏1、游戏提示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
绿色代表四分音符,黄色代表八分音乐,红色代表四分休止符。
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制备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
XX 用两个黄杯表示读 titiX X用两个绿杯表示读 da da0 0 用两个红杯表示休止两拍2、游戏过程(1)第一条节奏:黄杯黄杯绿杯红杯红杯(2)第二条节奏:黄杯黄杯黄杯黄杯黄杯黄杯绿杯(3)第三条节奏:黄杯绿杯黄杯绿杯绿杯二、学习歌曲1、学习歌曲的念白部分(1)师导言:有一位同学将他调皮的事情编成了Rap,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先自由读一读,看哪一组读得又齐又好。
(2)难点突破:当学生读到“操场上踢球最积极,来不及跑回教室”遇到困难时,可由老师示范,学生模仿(3)情感与音色处理。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1)创设情境,导入学习师:这位同学因为这些调皮事可没少让老师生气,为了请求老师的原谅,他用音乐的方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吧!(2)初听歌曲设问:这位同学是如何表达歉意的?(3)复听歌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为这位同学加油鼓励吧!4\4 X X X X |X X X X X |跺拍跺拍跺拍跺拍拍脚手脚手脚手脚手手(4)随乐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会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5)指导学生唱好第二乐段。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1)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第一乐段。
4、整体变现歌曲。
可以集体整体演唱表现歌曲,也可以将全班分为三组,第一组演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变现念白部分,第三组表现第二乐段。
三、编创表现1、创设情境。
师:这位同学用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师,老师给他回了一封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亲爱的同学:老师听了你的歌曲非常感动,相信你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掉那些坏习惯,这样我们彼此都会非常高兴。
我根据你的歌曲改编了一首新歌《老师呀见你真高兴》。
请你想想中间的歌词要怎么填,这首歌曲才完整呢?老师期待你的来信,也期待着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长大。
歌词如下:老师呀老师呀,见你真高兴,我是三年级小男生。
老师呀老师呀,见你真高兴,我是三年级小男生小男生。
、作业本上(),下课铃声一响起,()最积极,()跑回教室。
2、小组合作编创歌词。
3、小组演唱新编歌曲《老师呀见你真高兴》。
四、小结下课听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恩和崇敬。
2、能用自然的轻声、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学重难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曲的声音处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轻柔的旋律中走进音乐教室,歌声渐弱,教师谈话导入:刚才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听着这熟悉的歌曲,你想到了什么?生畅所欲言,(有的想起在小学表演歌曲的情景,有的想起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有的想到老师对自己关心的实例,等等),教师小结:是谁,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是谁,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生齐答)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没有血缘的爱,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二、感受并学唱歌曲1、学生欣赏歌曲视频。
思考问题:歌曲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歌曲是几拍子的?生边欣赏歌曲边用各种方式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教师提问并及时纠正,小结:这首歌曲给人深情、亲切的感觉,歌词朴实动人,感情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是四四拍子的。
2、学生再次看歌谱欣赏歌曲。
要求轻声模唱歌曲并思考: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绪,你认为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是怎样的情绪?3、教师有感情的清唱歌曲,要求学生找出最难唱的乐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并小结: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三小节为第一部分,后面的是第二部分。
最后是一个尾声。
第一部分亲切抒情,娓娓道来,第二部分激情迸发,感情充沛,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最后一句尾声,渐弱,声尽情未尽。
4、难点乐句处理。
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出的难点。
教师用钢琴,手势等方式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唱准歌曲难点。
5、学生随钢琴模唱整首歌曲,教师随时纠正。
6、学生完整填词演唱歌曲。
三巩固并深入体验歌曲。
1、;师生接龙演唱,学生演唱第一部分,老师演唱第二部分(高潮部分)。
2、男女生接龙演唱,女生唱高潮部分。
演唱过程中教师要一直关注学生的声音,特别是高音部分,要求用自然的轻声演唱。
由于歌曲音跨度比较大,要求学生始终用放松自然的状态演唱歌曲。
四、创造表演。
教师: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欣赏《苗岭的早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
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
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
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
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
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
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歌曲《乃哟乃》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重、难点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导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强调坐姿,师生问好!二、导入教师出示三段音乐:新疆《达坂城的姑娘》、蒙古族《草原就是我的家》、土家族《乃哟乃》(生跟师一起做各民族舞蹈动作)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经典动作,而且音乐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