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文言虚词复习资料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文言虚词复习资料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从、自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
飞漱其间(《三峡》)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些”“那个”
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个”“这些”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连词
表选择,或者,还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助词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续表
虚词
俱为一体(《出师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介词
与……相比
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
给,给予
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连词
和,跟,同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天与云与山与水(《湖心亭看雪》)
与“相”连用,意思是“一起”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连词
表示并列,相当于“又”
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副词
将近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将要
天子且至(《周亚夫军细柳》)
词性
用法意义
例句

连词
表顺承,相当于“就”“才”,可译为“然后”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表修饰,不译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并列,相当于“和”“与”,可不译
强调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竟然”“居然”等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文言虚词复习资料
虚词
词性
用法意义
例句

连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便”等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乃入见(《曹刿论战》)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等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介词
凭借;依靠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用,拿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依照、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必以情(《曹刿论战》)
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虚词
词性
用法意义
例句

介词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至,到达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引出对象,译为“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对,对于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助词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
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表示反诘,可译为“难道”“岂”
其真无马邪(《马说》)
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连词
表示让步(转折),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表示假设,即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

介词
向,跟,同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给,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表转折,相当于“但是”“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与“已”连用,“已而”,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与“或”连用,可译为“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
沿河求之(《河中石兽》)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指示代词,译为“这”“这样”“那”“那样”“这件事”等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动词
往,到……去
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助词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续表
虚词
词性
用法意义
例句

动词
认为,以为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
担任,充当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成为,变为,作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连词
与“至”连用,至于,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与“是”连用,表示承接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乃代词人称代 Nhomakorabea,你,你们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副词
表肯定,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
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不闻天子之诏(《周亚夫军细柳》)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鹏之徙于南冥者(《北冥有鱼》)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
牡丹之爱(《爱莲说》)
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不译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久之,目似瞑(《狼》)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马之千里者(《马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动词
译为“认为”,有时“以”“为”连用
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连词
表目的,译为“来”“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表修饰,不译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表结果,相当于“以致”,有“因而”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