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最新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部编版】最新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初中古诗文默写61篇 第1页 (共12页)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以下带“★”的为新增14篇) 01关 雎 (九下) ——诗经里的桃花流水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手法,女子文静美好,爱情忠诚】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02蒹 葭 (九下) ——历史上最美的秋天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萧瑟、冷落秋景,落寞情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03十五从军行 (课本上无) ——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1得归。 道逢2乡里人:“家中有阿(ē)3谁?” “遥看是君4家,松柏5冢(zhǒng)累累。6” 兔从狗窦(dòu)7入,雉(zhì)8从梁上飞。 中庭9生旅10谷,井上生旅葵(kuí)11。【凄凉破败的家况】 舂(chōng)12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13。 羹饭一时14熟,不知贻(yí)15阿(ē)谁? 出门东向看16,泪落沾17我衣。【孤独和凄凉,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词句注释】

1始:才;归:回家。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6.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8.雉(zhì):野鸡。 9.中庭:屋前的院子。 10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11.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一时:一会儿就。 15.贻(yí):送,赠送。16. 15.看:一说为“望”。 16.沾:渗入。 【白话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04观沧海 (七上) ——沧海之上,星空之下 【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海自然风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豪情壮志,伟大抱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5饮 酒 (八下) ——一个人的菊花和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揭开谜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适,闲适情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初中古诗文默写61篇 第2页 (共12页) ★06木兰辞(木兰诗) (七下) ——巾帼英雄的代表【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迫切从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代父从军原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雄姿英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边塞苦寒,壮士坚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斗激烈,伤亡惨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立大功】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重返女儿妆】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难辨真面目,成语“扑朔迷离”出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0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下) ——烟尘弥漫的他乡路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真挚友情,旷达胸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08登幽州台歌 (八下) ——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念天地之悠悠, 【登楼眺望,空间辽阔】独怆然而涕下。【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09次北固山下 (七上) ——晨曦中的青山绿水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气象开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哲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情怀】

10使至塞上 (八上) ——塞外的长河落日 【唐】王 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比喻孤独】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边塞奇异风光】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上) ——李白的愁心明月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最早的移动电话,借月寄情,衬托真情】

12行路难 (八下) ——李白的漫漫精神之路【唐】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注意两个通假字】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仕途艰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盼重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心、抱负,展望未来】

★13黄鹤楼 (八上) ——吊古怀乡之佳作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怅然若失】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初中古诗文默写61篇 第3页 (共12页)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偶,写景,空明、悠远的画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

14望 岳 (八上) ——对古老泰山的尊崇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烘托山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极目张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视,誓言,愿望,理想,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

15春 望 (八上) ——春天的残花之痕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忧国伤时】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拟人手法,感时伤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不断,思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愁的结果】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下) ——草庐的风雨故事 【唐】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无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关心民生,安居工程】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博大胸怀】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下) ——风雪中的离别之歌 【唐】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沙漠冰封】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

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边塞奇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依依不舍】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八下) ——颠簸的人生苦旅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辛酸愤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归来感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推陈出新,社会发展】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坚定意志,乐观精神】

★19卖炭翁 (课本上无)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外貌特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烧炭目的】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心理】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生活艰辛】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官吏蛮横】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可奈何】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淹饰掠夺】 【白话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