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砖之国观后感

金砖之国观后感

《金砖之国》观后感剧情介绍:第一集负重前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资源。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不仅继承了其庞大军事科技力量,同时也继承了大量的债务和大型国企。

一时之间,国家经济陷入衰退。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重新振兴经济,当时的总统叶利钦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休克疗法”,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ZF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

结果由于政治以及体制的原因,并没有取得成功。

改革,必然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俄罗斯想通过私有化,产生一大批的中产阶级,从而形成社会的中坚力量。

于是对民众发行大量的债券,想藏富于民。

可是愚昧的大众却没有享受到好处,反而使得精明的商人抓住了机遇,通过廉价的收购,控制了俄罗斯的大部分财富。

俄罗斯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直到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成为总统。

再次改革,遇到的阻力更加强大。

以七大经济寡头组成的反对派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国家政策进行干扰,以保护自己的私利。

可是普京却不曾畏惧,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却有着坚毅的内心,无人能够阻挡。

最终,以寡头们的锒铛入狱而宣告改革的成功。

普京通过设立石油基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ZF收入大幅提高,从而还清了债务,获得了经济的复苏。

俄罗斯又重新赢回了当年的大国荣耀。

俄罗斯经过20多年的时间,终于做到了,普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资源,就是俄罗斯的优势,只要俄罗斯能够继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清楚的走自己的道路,那么必将持续保持着自己的大国地位。

第二集大国再造俄罗斯由于长期发展外向型经济,把能源出口作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畸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股票市场大跌,原油价格暴跌,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一度成为负值。

这个时候,梅德韦杰夫入主克里姆林宫,随即推举普京担任总理。

梅普组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挽救俄罗斯。

首先,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对大型企业进行救助,这些企业都是经济的支柱,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随后对于居民存款进行担保,消除了民众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接着集中解决就业问题,推出一系列政策,保证就业,提高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解决问题,不能只看到直接的因素,而要反思问题的根本原因。

俄罗斯做的很好,意识到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太过单一。

于是,多元化成为未来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注重高科技,大力发展农业,均衡经济结构,俄罗斯的改革稳步进行。

随着2012年的大选,普京再度成为总统。

第三次成为总统,这个男人承载着俄罗斯的梦想。

但是你只要看着他坚毅的眼神,就会知道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改革的路充满曲折,虽然会前行,但是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完美是不可期的。

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这些小缺陷总是可以补救的。

很期待俄罗斯的未来,且看普京能否再造一个大国吧。

第三集桑巴变奏巴西,因为盛产巴西木而得名,这种木头木质很好,具有和黄金,钻石一样的价值。

自从被发现以后,一直受欧洲人的殖民统治。

欧洲人,印第安人,非洲的奴隶组成了这个国家的主要居民。

1822年宣布独立,建立巴西帝国。

直到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停止从巴西进口咖啡,严重打压了咖啡价格,一时之间,数量众多的咖啡卖不出去,只能烧毁以阻止价格的继续下跌。

咖啡经济陷入僵局,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时任总统的瓦加斯,随即启动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将矿山,资源等对国家非常重要的资产进行国有化,外企也强制性的变为民族企业,从此,巴西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库比契克当选总统期间,用3年在荒原上建成了首都巴西利亚,并且保持了巴西经济高速的经济增长,巴西一度成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再一次影响了全球经济,作为初级产品出口的巴西受到沉重的打击。

这次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资源价格的上涨所引起的。

巴西看到了这一点,但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没有看到自身经济存在的缺项。

于是,错误的去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并且不惜向国外举债。

最终,没有救活经济,反倒摊上了巨大的债务,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每当巴西经济陷入绝境之时,总有人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

这样一个充满了曲折的国家,前景也并不是一片光明,接下来还将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没人知道。

第四集升腾亚马逊巴西一路曲折的走来,它始终在前进。

虽然困难不断,但这是一个包容的民族,历史决定了它能承受一切。

在新世纪的今天,巴西的经济已经重新展露出它的活力。

但是它发展的太快,解决问题往往只是针对表面,所以遗漏了很多重要环节,政策也总是不够连贯。

贫富差距,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给生活在最底层人民带来的只是一次次灾难。

虽然经济总会好转,可巴西却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最底层的人们,没有感受到他们是处在什么一种生活中。

各地都有贫民区,这里的人们每天甚至都不能吃饱饭。

还好,有卢拉的出现,这位贫民总统。

他出生于贫民窟,单亲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没受过教育。

可是,他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他整天看着这些生活贫苦的亲人,深深了解他们的困难。

于是他决定,要改变这种局面。

他推出了“贫困救助金计划”,给人们提供岗位,发放补助,却把送孩子受教育作为附加条件。

就这样,大多数人开始能够吃饱饭,下一代也在接受着教育。

发展中国家,往往不具备良好的社会保障条件,教育,医疗,养老得不到保障。

也正是因为这样,贫富差距在一步步的加大。

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是经济能够发展的有力保障。

除了贫富差距问题,还有环境问题。

巴西正在做,中国,也在做。

最后是治安的问题。

巴西的治安非常混乱。

然而,在能源问题上,巴西做的很好,已经从根本上解除了对能源的依赖。

就是这样一个巴西,热情,包容而又乐观。

它和俄罗斯一样,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将会成为以后的资本;它和俄罗斯不一样,它没有良好的教育基础。

但是,谁又能说它就一定不会成为大国呢?观后感:北极圈划过的冻土大地,非洲最南端的原野,古老的恒河水,蒸腾的亚马逊平原和坚定却迷茫的中国相遇,共同组成了一个名字———BRICS(金砖之国)。

BRICS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由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11年首次提出“金砖”这一概念。

这些国家很相似,它们是正在发展崛起的世界新兴经济体,承载着近半的世界人口,漫长的历史中曾历过苦难,走过辉煌,几度深陷抉择。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身上找到了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力量———民族精神。

那是俄罗斯人的坚韧顽强和绝处逢生的意志力,是巴西人狂欢和忧伤中的适时改变,是印度人各安天命各得其所的冥想哲学,是南非人无条件的爱与宽容。

这些民族精神殊途同归,最终呈现的是积极、满足且充满希望的心态。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基于坚实的来自内部源源不断的民族精神,任何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思维的造就都要以认清民族本源为前提。

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中国是坚定的。

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的指导下,经济发展坚定向前,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9.2%的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又是迷茫的。

国人的精神世界正在悄然滑坡中重建,前方的道路应该何去何从?可以说,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发展势头与其他金砖四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甚至更有活力,我们很多人比纪录片中出现的大部分受访民众更为富有,但我们却鲜有他们脸上的笑容。

我们正在接受国内顶尖的高等教育,但我们的同学缺少他们脸上的专注和好奇。

国人正在失去内心的力量,厚重的中华文明史留下的财富正在一点点流失。

这其中包括将要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同学们。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们若要争做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重塑中华民族精神。

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核心信仰,才能以厚重的根基打开全球视野。

只有拥有民族自信的人才能宽容的看待各国不同的价值观,然后融入到真正的全球化格局中;只有重塑民族精神,才能有延续着的“主心骨”支持,就能有力的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思维。

我们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掌握高科技和英语工具等国际化的外在本领,当务之急在于把关注点转移到内部。

这就如要想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必须要先掌握高深的内功而不是天花乱坠的招式一样。

在笔者看来,目前我们的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崇洋,认为自己的国家一无是处。

二是夸大的民族主义,不能正视一切对中国存在的微词。

以上两种,都是社会整体浮躁的气氛下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没有一种力量能让内心平静下来。

纵观《金砖之国》全篇,从1882年独立的巴西到1961年建国的南非,青年们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让人感觉他们的心里很踏实,他们能专注于现在。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重塑自己内心的力量。

正如该片的总顾问陈雨露校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一定要让它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它的核心价值体系里先进的东西,内生出属于它的一种有效发展模式,偏离了这一点,一个国家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想,到了身边的同学欣赏《论语》或一本意义深远的小书多于玩味某个诗人又写了什么“废话诗”,到了那一年的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就能带着厚重的民族自豪感放眼世界,与世界一流大学来一场华山论剑了。

作为国人,必须推荐电视剧金砖之国,观电视剧必备。

相关主题